创新经济之城
从杀出一条血路,到深入推进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深圳始终处于破解中国发展道路上难题与挑战的第一线,担当着探路者、破题者和引领者的角色,为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提供深圳答案
封面文章
探路者
从杀出一条血路,到深入推进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深圳始终处于破解中国发展道路上难题与挑战的第一线,担当着探路者、破题者和引领者的角色,为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提供深圳答案
创新发展的成功实践 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
必须努力保持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中的领先地位和在体制政策环境方面的独特优势。这种独特优势并不是特殊优惠政策,而是更为健全和到位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尽可能少的直接干预、对企业各项合法权益的最有效保障和对创新创业活动的最大力支持和最周到服务
蹚出产业升级再突围之路
深圳凭借其敢闯敢试的精神和不断创新的动力,持续锐意进取、改革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产业创新发展之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之际,深圳产业创新发展之路又走到了一个关键性的十字路口。唯有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方能蹚出一条深圳产业升级再突围之路,助力深圳在激烈的全球城市竞争中勇夺新高点、展现新作为
经济增长的方向: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与欧美科技创新城市(都市圈)相比较,深圳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基础优势;但从欧美科技创新城市过去十年的发展经验看,科技创新能力与本城市经济发展的正向关系并不显著;而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才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重要方向
外贸向“新”发力
深圳从贴牌代工到自主品牌崛起,其出口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迁。外贸大致也经历了从轻工纺织为主到机电产品为主,再到高新技术产品为支撑点的新周期。从贸易结构来看,深圳逐步由加工贸易为主导向一般贸易、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等多元化贸易方式拓展
财经速览
财经速览
地方化债收尾战如何攻坚?ESG绩效期望落差带来的影响;上期新媒体关注度排名
读者评论
整治“反内卷”需多管齐下;让安全警钟长鸣不懈;职场当消除“35岁门槛”
社评
深圳再出发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回望过去,成就非凡,令人振奋,其间的敢为人先,又令人感慨系之。45年来,从身为社会主义市
区域蓝图
南山的故事:从高科技起源到万亿级城区
35年前,这里还是驾校练车的荒郊野地。如今,这片18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平均每平方公里创造着51亿元GDP,聚集着腾讯、大疆等科技巨头。南山区用35年时间,走过了一些国际大都市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即将成为全国第三个万亿级城区
宝安:制造业压舱石
制造业的重要性在经济学中已形成共识:短期是稳增长、保就业的压舱石;长期是科技创新、安全发展的战略基石。宝安用实践证明了以制造业为基、纵横扩散的无限潜在可能性
龙岗:一个工业大区的AI革命
AI产业化和产业AI化双轮驱动的龙岗试验,让人们看到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协同进化的诸多可能
坪山:厚植产业,锚定未来
坪山区的建设路径,是深圳向“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双轮驱动”转型的重要见证,亦是深圳从探索高新技术产业到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践样本
光明科学城:蓄势未来
正是在这块“留白之地”,光明区爆发出强劲的后发优势,成为深圳乃至国家基础研究的“科学明珠”
产业洞察
消费电子:转型升级样板
消费电子贯穿于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全程,为研究深圳产业发展提供了完整、鲜活的案例。回顾整个发展历程,可以找到产业发展的基因、转型创新的脉络,以及引领未来消费的密码
打造未来“天空之城”
从“无人机之都”到“低空经济第一城”。成为“无人机之都”靠的是制造体系与技术创新;展望未来,成为“低空经济第一城”,比拼的是城市能力与制度设计。前者是企业的胜利,后者则是城市的跃迁
汽车产业:“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从宝安县的稻田滩涂到全球新能源汽车第一城,深圳汽车产业的45年,是“政策破冰—技术突围—生态成型—全球引领”的进化史
机器人产业:一路繁花
深圳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已然走在全国前列。不管从产业链的价值来看,还是从应用场景的丰富度来讲,深圳都称得上是“世界机器人之都”的有力竞争者
生物医药创新提速
BT(生物技术)一定要投,深圳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虽然目前还较小,但未来必定会成为核心支柱产业——深圳对于这一未来战略性产业展现出坚定的决心与信心
金融强国建设中的“深圳样本”
上世纪80年代始,中国金融业经历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探索历程,金融已毋庸置疑地成为国民经济的“血脉”。在此过程中,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经济特区,其金融体系的创新探索亦成为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样本
产业金融:多维度多路径践行
这座以创新创业著称的城市,正通过一系列产业金融实践,为未来产业的发展构建强有力的支撑体系。制度供给、资本机制与企业成长路径之间的耦合,正在形成具有深圳特色的金融演化逻辑。在全球科技与金融深度交汇的新时代,这些实践不仅塑造了城市竞争力,也为中国新型产业金融探索提供了重要样本
时尚产业:从加工厂到潮流场
当上海用品牌讲故事,成都用时髦做注脚,杭州用电商撬动市场时,深圳则让科技与生活成为时尚本身。在深圳,时尚产业正加速变革,破圈而出,融合科技创新与传统文化,打破产业边界和既定框架,塑造出独具特色的现代时尚产业生态
深圳水贝:“中国宝都”
从1981年萌芽至今,水贝黄金珠宝产业发展经历了萌芽、探索、发展与升级四个时期。从交易集散地向综合性产业集聚区转变,水贝将如何继续升级?
人物专访
让具身智能走出神话——对话腾讯首席科学家、Robotics X实验室主任、 福田实验室主任张正友
具身智能是由物理载体的智能体在一系列交互中,通过感知、控制和自主学习来积累知识和技能,形成智能体影响物理世界的能力。这和ChatGPT不同,具身智能通过类人的感知方式来获取知识,并抽象成为一种表达语义来理解世界并做出行动,与外界交互。这里涉及多个学科的融合,包括机械工程自动化、系统控制优化、认知科学、神经科学之类的,它是所有领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够涌现出来的一种能力
特别报道
科技创新演进路径:从产业驱动向源头创新迈进
深圳凭借独特的创新基因和生态优势,正在实现产业需求和科学源头的双向奔赴。一方面,其强大的产业化能力和市场敏感度,能够快速将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吸引国内外顶尖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入驻。这种双向互动、相互促进的创新模式,会在智能时代激起新的创新火花
蓄势第三增长曲线——对话深圳科技创新局局长张林
真正从0到1的创新,恰恰需要产业、社会和人民的认可,核心是打通所有环节,深圳提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概念,即“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后两个要素是支撑,前三个是分段环节。而深圳科技与产业的融合是天生的,企业始终作为链接两者的最关键点,创新优势十分突出
前沿观察:自超滑技术的艰难突围
从清华到深圳的迁徙,是一次从“象牙塔”走向“产业战场”的战略转型。深圳以其政策创新、产业链优势和市场活力,为“自超滑”技术提供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
深港合作
前海:制度试验 产业进阶
经过15年的发展探索,前海正迈入“验证规则、做实产业”的关键阶段,制度优势正加速向产业张力与区域动能转化,更多成果正在实践中逐步兑现
深港河套合作新图景
随着深港合作层次深入,拥有地理等多重优势的河套被赋予更高期待,既包括宏观的基建、制度互通,也包括微观的要素便利流动,构建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成效进展如何?挑战又将怎样突破?
企业案例
迈向“AI原生智造” 重塑全球产业链——联想南方智能制造基地纪实
联想南方智能制造基地的智造革命,既是中国产业升级的微观实践,更为全球制造业提供可复用的转型路径。通过“混合式AI”的技术创新,重构制造价值内核,转向“AI原生智造”全链路融合;以联想构建的“中国+N”独特模式依托,形成覆盖全球多地的本地交付能力,实现可持续的产业闭环
中科飞测:做中国芯片制造的“标尺”
在半导体量测与检测设备领域,国内市场的增速持续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中科飞测选择在产品体系上与龙头美国KLA全面对标,正面迎战全球量测与检测设备的长期垄断格局
晶泰科技:跨界的逻辑
历经多年行业洗牌与迭代,AI制药已越过谈技术、讲概念为主的阶段,变得更加务实,而定位为服务和孵化的晶泰科技产业版图亦因此重塑。除推动自动化合成替代人工合成,晶泰科技将如何实现持续跨界?
招商银行:持续创新 穿越周期
在38年发展历程中,招商银行坚持创新驱动与长期主义,抓住了一系列时代机遇。随着宏观经济及金融市场形势不断变化,盈利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及创新能力均不断增强,因时因势而变
深圳数据交易所:三维驱动 构建数据生态环境
深圳数据交易所聚焦合规保障、流通支撑、供需衔接、生态发展四大方向,已成为全国五大领头数据交易所之一,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正在不断探索让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的深圳之路。未来将继续以“制度创新+技术突破+场景落地”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为国家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提供更多深圳经验
深创投:政策、资本与产业共生
深圳作为中国风投发源地,孕育了深创投这一国有创投标杆,管理并带动万亿元资金服务科技创新,为超过5000家民营企业注入资金活水。以“耐心资本+大胆资本”双轮驱动的深创投始终回答着一个命题:国有资本如何既守住底线,又释放活力?
微众银行:勾勒未来银行图景
微众银行以金融业“补位者”身份登上历史舞台,通过数字技术有效填补金融服务空白,不断探索差异化、特色化数字普惠金融。模式因何走通?又将如何发展?
深圳声音
创新源于“危机意识”
深圳的优势不在于增长速度,不在于经济总量排名,而在于这个城市与生俱来的、血脉里流淌着的追求创新的能量和动力。深圳强大的创
新型高等教育发展范式的探索与突围
从2006年创办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到2024年深圳理工大学正式招生、跻身全国首批八所新型研究型大学之列,近2
让深圳继续成为科技创新的沃土
1999年9月,华大集团(下称“华大”)发轫于北京,但受多重因素制约,尤其是当时基因技术的产业化前景尚不明朗,最终选择了
深圳应强化产业应用人才引进
深圳发展的底色是市场与企业。当下的深圳,既需要宏观层面的战略设计,也需要继续守住“初心”——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让
科技创新的文化与制度浅思
我们的文化有着实用主义的基因。谈及科技,我们往往重“技”轻“科”。中国科技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若想实现从“跟跑者”向“
AI时代:深圳前行展望
共识且无可争议的是——全球已迈入AI时代。 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ChatGPT、AlphaFold等各类大模型和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Shenzhen: Charting New Frontiers;The Evolu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aking Embodied Intelligence Beyond the Myth;Building the Future Sky 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