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评论

来源 | 《财经》杂志   

2025年08月18日 12:00  

本文1209字,约2分钟

整治“反内卷”需多管齐下;让安全警钟长鸣不懈;职场当消除“35岁门槛”

整治“反内卷”需多管齐下

(《财经》2025年第16期“如何反内卷”)

2025年6月27日《反不正当竞争法》完成修订,将于今年10月15日起施行。随着“反内卷”政策的加速推进,周期行业的想象空间再次打开,相关经济数据也验证了政策的有效性。7月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环比下降0.2%,是3月以来环比降幅首次收窄。7月国内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带动相关行业价格降幅收窄。随着“反内卷”行动的深度发酵,企业有望恢复良性有序生产经营,促进产品盈利回归正常水平。

不过相较十年前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轮“反内卷”背景有所不同。当前,供需结构失衡的成因更复杂,影响亦更广泛。有效整治“内卷式”竞争,难以一蹴而就,需要尊重规律、多管齐下。

(甘肃 林凡)

让安全警钟长鸣不懈

(《财经》2025年第16期“致命的矿厂实习”)

在一家曾被称为“高水平实践教学、科研基地”的选矿厂,为何会发生如此不幸的事故?追问真相、严查到底,是为了给遇难者家庭一个交代,更是为了防止悲剧重演。

安全至上的教训,本不该一次又一次地用鲜活的生命去换取,每一起严重的事故,都是安全隐患长期累积的恶果;每一次惨痛的警示,都是安全责任不可懈怠的证明。唯有让安全警钟长鸣不懈,将生命至上刻入心底,每个人都以担当之责筑牢安全防线。同时,暑期是各高校安排实践学习的高峰期,企业接待和学校安排时都务必要做好安全保障方案和应急预案。校企协同育人的前提,是对生命的充分敬畏,对责任的严格履行。

(浙江 吴茜茜)

职场当消除“35岁门槛”

(《财经》2025年第16期“打破‘职场35岁门槛’”)

近年来,破除职场“35岁门槛”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平均受教育年限“拉长”、延迟退休政策的推进,“35岁门槛”愈发不合时宜。

就业市场里过度的“年轻崇拜”,不仅伤害就业公平,还会加剧职场的内卷和焦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运转效率。尤其在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开始实施和劳动力市场供给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下,逐步消除“35岁职场门槛”,有助于充分利用各个年龄段的人力资源来弥补劳动力缺口,应对不同行业的用工难题。

近来,“35岁职场门槛”已呈现松动趋势,这是个好现象。更为重要的是,要持续营造公平、包容的就业环境,扭转短视的用人机制,让主动打破“35岁门槛”、就业友好成为企业竞相追求的新标签、新风尚。

(北京 鲍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