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1日,以“AI龙岗·机遇未来”为主题的龙岗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发展大会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礼文堂举行。图为大会现场。图/龙岗融媒提供
龙岗作为深圳传统的工业大区,近年来产业升级一路高歌猛进,产业地图早已旧貌换新颜,现代化、高端化、国际化成为其产业特色。在此基础上,如今龙岗正在扎实推进一场AI革命,加快创建“AI龙岗”、奋力打造“有意思、有商机、有得住、有品质”的现代化城区典范。
今年上半年,龙岗区宣布实施“All in AI”战略,并揭牌成立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政府直属机构——龙岗区人工智能(机器人)署,发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发展、科技创新生态、人才发展环境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引发外界诸多关注与期待。
“All in AI”
寻找产业新赛道,抢占产业制高点,是培养新动能、走出内卷式竞争的不二法门。应该说,这已经成为很多地方和企业的共识,更重要的是如何跨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进而创造新的、理想的现实。
龙岗All in AI的底气何在?
多年来龙岗坚持产业立区、制造业当家,全区共有规上工业企业2555家,上市企业48家,连续七年居全国工业百强区榜首;集聚了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多个产业集群,拥有电子信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完整产业链,拥有华为、兆驰等知名企业。
去年,龙岗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地区生产总值)比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持续保持全市第一。可以说,这种“制造+研发”的传统,让龙岗天然拥有开辟新赛道的优势。
具体到人工智能产业,龙岗的“重度押注”并非异想天开、无根之萍。官方数据显示,目前龙岗区已集聚人工智能全产业链企业超600家,形成了“从芯片到场景”的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支撑起锻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的产业基底。华为昇腾A1系列芯片和昇腾A1计算集群、云天励飞“云天天书”系列大模型、优艾智合晶圆盒搬运机器人……这些各具优势的人工智能企业,正在各自的细分赛道里脱颖而出,并形成集聚和联动效应。
从当年“三通一平”打造各类工业园区开始,政府主动提供产业空间,打造生态让相关产业更快更好地实现规模效应,一直是深圳发展产业的制胜法宝。为了推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龙岗区政府主动营造相关产业空间,已取得令人瞩目效果。当然,能够在产业空间上慷慨出手,大手笔规划,与龙岗产业空间潜力较大有关。据悉,全区土地整备入库总量连续多年居全市第一。
今年2月,位于龙岗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核心功能区的创投·模力谷AI生态社区正式揭牌开园,占地面积达7000平方米,致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国家级人工智能卓越级孵化器,构建集创意、人才、技术、产业与资本“五位一体”的人工智能生态圈。
龙岗区人工智能发展已拥有坂田和大运两张名片,携手入选深圳十大人工智能集聚区。其中,坂田人工智能集聚区以坂田片区为基础,以星河WORLD等为载体,以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等为支撑,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栈国产化大模型创新集聚区;大运人工智能集聚区以大运片区为基础,以大运软件小镇等为载体,以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等为支撑,打造集研发、生产、生活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国家级人工智能集聚区。
此外,龙岗以有为政府之手,主动规划,提前布局,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以场景为依托、以应用为抓手的全方位政策支持,与企业共同谋划“第二增长曲线”。
2024年7月,龙岗区发布《创建人工智能全域全时应用示范区的行动方案(2024—2025年)》。今年再次发布《加快创建“AI龙岗”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具身智能机器人友好示范城区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在供给侧推动AI产业化,构建全链条生态;规划建设机器人剧场、示范街区等标志性项目,推动机器人在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场景落地应用,构建“人—机—城”共生的未来城市范式。在与人工智能息息相关的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通过“人才+技术+场景+订单+资金”组合拳,聚焦机器人关节、灵巧手等关键零部件供应链,大力支持开发应用,让具身智能机器人更加可感可视可及。
为强化产业创新要素保障,龙岗区人工智能(机器人)署负责统筹推进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发展规划、生态建设、场景推广、安全管理等工作。在龙岗区看来,传统产业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AI产业的快速迭代需求。区人工智能(机器人)署将突破传统部门职能边界,以“核心引领者+创新资源整合者+全周期服务者+合作促进者”的定位,统筹规划产业发展、搭建生态体系、推动场景落地。7月底,全球首家机器人6S店在龙岗区的机器人剧场开业,为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从技术概念走向生活场景搭建了桥梁。
龙岗区认为,“任何技术和产业发展都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有专门的机构、稳定的政策,陪伴企业走过产业发展周期,以机构、政策的确定性对冲技术、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
在基金方面,龙岗区不断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大胆资本,撬动社会资本加大人工智能产业投入。2024年12月,由龙岗区引导基金与国内首家省级科技金融集团——粤科金融集团共同出资,规模达10亿元的龙岗区粤科人工智能产业基金签约落地。
高精尖产业,人才先行。龙岗区依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高校资源,持续培养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同时,借助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大数据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吸引全球顶尖人才集聚。
AI产业化+产业AI化
场景就是市场,应用就是订单。为了促进AI产业化,龙岗区围绕人工智能主动打造各种应用场景和产业落地空间,并掏出“真金白银”率先提供需求清单。
龙岗区聚焦深入实施“All in AI”战略,加快创建人工智能全域全时应用示范区,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落地,推进技术、数据、场景赋能产业协同发力。比如,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从供给端推动AI产业化,从需求端推动产业AI化,强化硬件、算力、算法、生态等各项支撑,促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先进技术重塑千行百业底层逻辑,培育更多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新赛道。
龙岗区先行先试,破解应用场景创新之局。自2024年7月,龙岗区应用场景创新工作全面启动:成立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统筹全区应用场景创新资源,建立场景信息报送与定期调度机制;近期,龙岗区推出《关于支持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推广应用的实施方案(试行)》,将以AI为导向,以“降本增效提质示范”为目标,三年拿出百亿元政府订单面向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开放,以市场化方式为企业的AI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提供真金白银的订单支持。
AI赋能公共服务和新型工业化等领域已遍地开花。在“公共安全+AI”领域,大运中心开展的机器人警务应用试点数据显示,机器人日均巡逻时长是警员的1.5倍,日均数据采集量是警员的18倍;“物流配送+AI”领域,已开通135条无人运输线路、上路无人物流车45辆,累计运营里程超1.5万公里,使用无人物流车降低运营成本接近50%。在AI+政务方面,今年2月初,龙岗区率先在区政务外网部署上线DeepSeek—R1全尺寸模型,推动AI成为政府工作的高效助手,使得政务工作模式向智能化、协同化、数据驱动化转变。
喜新不能厌旧。龙岗通过主动以AI为传统产业赋能的方式,为AI落地找到新场景,为传统产业焕新找到新工具。
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的龙岗眼镜产业,是见证龙岗这个产业大区奋进历程的“老字号”,也是年产量超过1.25亿副、年产值近百亿元的“大生意”。
今年初,《深圳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6年)》中提出,到2026年深圳全市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规模达8000亿元以上、力争1万亿元,在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耳机、AR/VR设备等细分赛道推出一系列人工智能标杆产品。
深圳智能穿戴产业链与眼镜制造业天然互补。这里是全球少有的能在一周内完成“设计—打样—量产”全流程的城市。一批对科技变革趋势敏锐的龙岗眼镜企业,迅速抓住人工智能提供的新机遇,正将AI技术深度融入眼镜设计等环节,不仅“卷”出了智能穿戴设备的新高度,还可以不断向“品牌高地”迈进。
以眼镜、家具、珠宝等为代表的龙岗传统产业,正以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为抓手,不断向价值链高端跃升。2025年,龙岗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增强眼镜、珠宝、家具、服装等传统产业国际竞争力,让老产业焕发新活力。
AI产业化和产业AI化的双轮驱动,这是龙岗区为“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交出的一份破题报告,让人们看到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协同进化的诸多可能。
有为政府如何有为
龙岗针对不同类型产业和企业,在AI领域提出各具针对性的精准政策,背后是龙岗区委书记余锡权对于政府如何更有效率“有为”的思考。他给出的答案是政府必须摒弃“大水漫灌”,而要实现资源的精准匹配,方法论是一套创新构建的“3+5”产业服务体系。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千差万别:有的缺资金,有的缺场地,有的需要技术对接,还有的想开拓海外市场却找不到门路。过去政府的服务往往是“撒胡椒面”,效果有限。因此,政府首先要精准定位企业“是谁”,再进一步掌握其诉求。
“3+5”体系中的“3”,是指按照产业赛道、发展规模、生命周期三大关键特征,构建起企业三维立方模型。
在产业赛道上,根据传统优势、战略新兴、“小而美”三个龙岗区的产业特征,划分出3D原生、视觉大模型、低空经济、IP产业等十个赛道,随着技术迭代,市场演进,赛道将不断更迭扩展。规模上划分了个体户、小巨人、上市企业等八级梯度培育。生命周期则是按照企业开办、研发中试、量产销售、技改扩产、杠杆裂变、生态营造六个阶段进行动态跟踪。这样一个三维模型就好比给每个企业画了一幅立体画像,让政府能更清楚地知道该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3+5”中的“5”,则是将政府服务分为产业链配套、生产要素聚集、“产业+信息”空间、全球市场以及营商环境五大类别,根据政府参与程度/市场解决程度细分成近50项具体政策。
例如在产业链配套方面,龙岗区打造了支撑低空经济活动运行的空中版高德地图示范基地,围绕链主企业高德公司集聚链上企业入驻丰隆深港科技园,在地面聚车平台现有功能之外开辟空中版高德地图新能力,实现全国首个智能融合低空系统试点应用。
两个体系建立后,用三维立方模型给企业画像,再用五大服务精准匹配,就像给政府装了导航系统,为企业精准地提供适合的政策包。
全国政协提案委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张军扩表示,这一套方法论非常具有创新性,将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关系做到非常具体而细致的程度,同时还可以进行动态调整。
龙岗区正在进行的探索,体现的是龙岗区政府对自身角色的清醒认识:“有为政府”并非大包大揽,也不是做“甩手掌柜”,而是找准市场需要但做不好的领域精准发力。比如建设公共技术平台、优化产业空间供给、打通出海通道等,这些都是单个企业难以独自解决,但对整体产业发展又至关重要的环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龙岗区的服务还强调差异性。例如“产业+信息”空间服务来源于辖区内丰富的产业用地用房资源,全球市场服务能力则与区内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基础紧密相连。在政策导向方面,注重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生态整合能力、出海能力等核心竞争力,通过场景、技术、能力、订单等多维服务为企业保驾护航,主动帮助企业提质增效、共同应对国内外市场挑战,而不是对特定企业进行简单直接的财政补贴。这一套既克制又力求精准有效的有为政府打法,对于当下全国产业反内卷、寻求建立一个良性竞争的产业环境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