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水贝:“中国宝都”

来源 | 《财经》杂志 作者 | 《财经》记者 焦建 编辑 | 袁雪  

2025年08月18日 12:00  

本文4852字,约7分钟

从1981年萌芽至今,水贝黄金珠宝产业发展经历了萌芽、探索、发展与升级四个时期。从交易集散地向综合性产业集聚区转变,水贝将如何继续升级?

深圳水贝,是全国最大、发展水平最高、产业链最完善的黄金珠宝集聚区。这里的从业人员超过7万人,每年营收超过1000亿元,平均每天营收约2.7亿元。这个数字,占据了国内黄金珠宝批发市场份额的50%,其中黄金实物用量约占上海黄金交易所实物交割量的70%。

买黄金就像“买白菜”,是很多人来到深圳罗湖区水贝黄金珠宝市场的第一感受。因聚集了各大黄金企业及大型珠宝商展厅,闻名而来的游客、熙熙攘攘的客流,每日在水贝产生大量黄金交易。叠加从2018年开始进入上升通道、2023年加速爆发的黄金牛市,水贝从深圳的水贝爆火成全国的水贝。中国珠宝看深圳,深圳珠宝看水贝,在小红书App上,与“黄金界的华强北”水贝有关主题的笔记,累计达上百万条。用户分享淘金攻略,把这里变成了深圳新的网红购物商圈。

在这片面积仅约0.9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上,分布着金展珠宝广场、水贝金座、水贝银座和水贝壹号等大厦及多个交易市场。近万家企业交织成网,业务涵盖黄金和珠宝等原材料采购、设计加工、批发销售、品牌运营等多个环节。

从1981年萌芽至今,水贝的黄金珠宝产业发展经历了萌芽、探索、发展与升级四个时期。以水贝为代表的珠三角“首饰金”,已成为中国黄金产业链重要组成部分,与山东胶东“矿产金”、长三角“交易金”、京津冀“文化金”、海南“国际金”等,共同构成中国黄金珠宝产业区域格局。

如何借助一系列政策机遇起步并发展,从来料加工升级到形成设计、加工、销售完整产业链条,又如何从山寨式发展积极转型品牌化……水贝正在由传统的珠宝加工制造基地,向现代化高端产业基地转型。水贝的黄金产业发展故事,也是深圳这座城市产业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

水贝如何逆袭

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水贝村,有着比深圳这座城市更为长久的历史。其与湖贝、黄贝岭村等同为张姓祖先,是深圳最古老的城中村之一。

作为传统农耕村落,水贝开村始于公元1410年即明代永乐年间,由先祖张远定名。“水伴皇罗清族人思昌衍,贝连胜地和源天月最明”,水贝村牌坊上曾镌刻着这样一副对联,其中水和贝二字被巧妙嵌入,意喻“因水得财,因贝而富”。

但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前,这里曾长时间极度贫困,每逢下大雨就变为“沼泽村”,一度仅有20多户人家、160余人定居。而如今已成为黄金交易中心的水贝,地理范围已覆盖水贝村、水贝珠宝工业区乃至更大范围。

这一演变经历了近40年的历程。20世纪80年代前,中国的贵金属制品曾经历漫长的管制时期。当时的水贝虽已成为工业区,但产业主要为纸箱厂、印刷厂及汽车维修厂等,定位相对中低端。

1981年12月,经深圳市政府批准、由香港诚志高珠宝有限公司投资引进设备建立的深圳东方首饰来料加工厂,被认为是水贝乃至深圳珠宝加工贸易产业发展的起点之一。

“三来一补”是深圳经济特区早期发展的核心模式之一,深圳借此培育壮大了大量新兴产业。以这家来料加工厂为例,其作为全国首家来料加工黄金首饰企业,专门为中国香港企业代工。

那时的香港因产业升级,已成为国际性金融中心及世界第三大贵金属出口地,产业加工有北上迁到内地降成本等诉求。但这一时期加工产业仅为香港产业服务,受专营管控政策限制,水贝黄金首饰产业的地位,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并未形成优势。

国内市场的发展则经历了一个逐渐放开的过程。最初始于1982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相关政策恢复黄金饰品市场;1984年,深圳获取国内首个黄金生产加工和销售牌照,具有免税等优势的盐田区沙头角中英街,吸引了全国四面八方的游客,逐渐成为全国“黄金第一街”;1991年,盐田区沙头角保税区成立,顺势成为深圳黄金珠宝产业核心地区。

沙头角的产业优势一直保持到1997年前后,水贝还仅是一个零星分布着几家黄金珠宝作坊的小工业区。1998年,被认为是水贝成为深圳黄金珠宝产业新核心区的转折点。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在全国独家试点“黄金寄售”(企业可直接从国际市场以分期付款方式进口黄金,缓解国内黄金供不应求问题)业务后,罗湖区积极布局,将水贝片区作为产业承载空间,并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整合零散分布在深圳的黄金加工企业。相关企业陆续迁往水贝,之后南头、蛇口一些代工企业也搬迁至此。

在这一集聚过程中,水贝再次发挥毗邻香港的地理环境优势,形成“承接香港、东南亚产业转移”的洼地,成为深圳金银珠宝产业的核心地带。截至2003年底,水贝已吸引300多家黄金珠宝类企业进驻,形成集聚效应。

在这段探索时期,两种对于水贝未来产业影响深远的模式基本成型:其一,“前店后厂”模式,即加工厂产品直接拿到门店销售;其二,在部分港资企业带动下,本土企业对技术、市场的理解不断加深,逐步诞生出周六福、周大生、爱迪尔等品牌企业。

2004年8月,深圳市政府支持成立水贝珠宝产业集聚基地,标志着水贝正式迈入发展壮大的新阶段,在此基础上亦开始形成目前的大型黄金珠宝批发市场模式。此后近20年中,虽然全球黄金市场经历了数次波动,但水贝的壮大与升级一直在持续。

深圳水贝市场内的黄金珠宝柜台。图/视觉中国

产业链优势积淀“批零融合”业态

2023年左右水贝在网上出圈。一些原属于中游的中小加工商和批发商发现,通过网上直播面向C端消费者,反而可获得更大的单量,实现“薄利多销”。消费者群体的日益年轻化亦备受行业关注,例如他们愿意采用线上渠道,以及更关注性价比/质价比等。

渠道只是让消费者触及到水贝,让人愿意留下甚至复购的,还是其背后的“水贝批零融合”业态。所谓“水贝批零融合”,即各珠宝专业市场的商户既向企业开展批发业务,也向消费者进行零售业务,且零售也是参照“克重+加工费”的批发价格体系,克重参照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黄金现货浮动价格,加工费大概是每克15元-30元。

在消费者眼中,这种交易模式让黄金产品的价格透明化且更加实惠,因此广受欢迎。随着近年来加工技术的进步,一件首饰只需要较少的黄金即可成型,工艺费用占比日益提升。

以古法金为例,据水贝某行业观察人士对《财经智库》介绍,2018年,第一代古法金饰品在水贝出现。通过打砂、喷砂、铜扫等核心环节,使得相关金饰呈现出古朴韵味。随着技术不断创新,古法金饰品的生产制造环节逐渐增加其他工艺,表现形式越来越多元化。“工艺上去了,价格也上去了。”

随着水贝越来越多的展厅不再拒绝散客,全国多地开始复制这一模式,包括成都梨花街、郑州金多银多、西安李家村等黄金市场,各省市零售加盟商也开始尝试新业态。

追随者众多,水贝仍然能维持“买黄金如买白菜”的火爆现象,主要受益于其近20年积淀的不可替代的产业链优势。

黄金到个人消费者手中主要经历三个环节,即上游生产覆盖原材料开采与交易,中游负责生产加工与批发,下游则面向终端售卖最终成品。虽同样主打批发价,但全国超过75%的黄金珠宝产业链都集中在此,形成从原材料生产到最后批发的高效产业链。“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水贝产品能够以更好品质、更低价格呈现在消费者面前。

设计研发及品牌运营和检验检测于一体的模式,亦让其在满足年轻人等新型消费群体需求方面具有优势。凭借一体化优势,水贝可以提供更为丰富的产品选择、快速响应的个性化定制需求,形成独特的个性化消费模式。

但这一模式并非高枕无忧。虽相对于品牌店及全国其他地区的零售店,水贝黄金由厂家直接销售,没有分销、人力、物流、运营管理等费用转移至金价中。但随着近年来黄金市场持续向好,水贝片区铺面的租金、人工等成本都在上升。随着多个甲级写字楼拔地而起,水贝片区租金水涨船高。商铺月租金每平方米可达600元仍属于中等价位,推高了企业和商户的运营成本。

柜台的租金成本同样高涨,在水贝出圈后,闻讯而来的一批新入场者直接将柜台转让费推高至上百万元。类似的故事也曾在当年的华强北出现。“一米柜台”是盈利还是亏损,在较大程度上受制于行业整体的景气程度。

从交易集散地到产业聚集地

2024年,水贝开始实施一系列市场管理举措,重点是统一了金价和加工费。这一举措规范了批发商直接零售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让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更多保障。

部分行业人士指出,价格统一之后,“价格内卷暂停,商家只能在开发和服务上继续下功夫,形成良性循环”。在这一洗牌过程中,坚持设计及工艺持续进步的头部品牌商们,获得更多溢价,并尝试将设计、工艺等模式带出海外。以在水贝成长起来的某品牌为例,其在2024年于泰国开设了海外首店,并计划在年底增至4家;总部同在水贝的另一家深圳本土黄金珠宝品牌亦将“品牌出海”列为2025年重点目标,并提出将探索跨境电商路径和海外拓展模式。

除了品牌商的自我修炼,市场作为整体也在进行系统升级。

在产品创新方面,水贝设立了“珠宝首饰设计与研发中心”,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培养了一批专业的设计师和工匠,打造一系列具有水贝特色的原创珠宝品牌。水贝还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深圳城市职业学院等高校合作,开展珠宝设计教育和人才培养项目。

在品牌建设方面,通过政府出台品牌扶持政策以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同时借助融媒体以及品牌策划机构,已培育发展了周大生、周六福、吉盟、翠绿、意大隆、瑞麒、星光达、赛菲尔等珠宝品牌,推动周大生、周六福等企业成功上市。水贝还通过举办各种珠宝展览、论坛等活动,提升了水贝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规划建设方面,水贝近年来陆续启动“水贝珠宝文化街区”项目,通过增加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市场布局、完善市场监督等措施,全面提升市场形象,将水贝打造为集珠宝交易、展示、设计、加工、培训、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化珠宝街区。通过数智赋能、平台赋能、设计赋能、文化赋能等系列举措,推动罗湖黄金珠宝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打造“一基地、四中心”,即品牌总部集聚基地、创意设计中心、数智转型中心、展示交易中心和专业服务中心。

此外,水贝也在借多级政策扶持,持续擦亮“中国宝都”的金字招牌。例如在深圳市的“十四五”规划中,水贝作为时尚产业的支撑被重点提出,规划中指出要“发展时尚产业,建设品牌管理总部,提升水贝黄金珠宝基地、笋岗艺术展览中心等基地影响力,打造国际时尚创意之都”。

时隔仅两个月,深圳在相关政策中再次强调“打造国际黄金珠宝消费中心”,并提出“推进水贝珠宝聚集区等特色文化消费集聚区建设”。该政策也将水贝珠宝的产业地位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即深圳将结合文化消费,推动珠宝产业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一直高度重视黄金珠宝产业发展的罗湖区,近年来也推出了一系列促进黄金珠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例如,积极承担建设国家级原材料交易平台、鼓励发展珠宝电商、积极引进珠宝设计大师及各类专业人才、推广珠宝行业深圳标准认证、大力支持举办珠宝展和珠宝节等一系列举措。

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水贝正在从一个单纯的黄金珠宝交易集散地,向一个综合性的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区转变。未来,水贝不仅要做中国的“宝都”,还要成为中国的“时尚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