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末清晨,不少疲于在钢筋水泥中奔忙的深圳人,乘坐地铁14号线来到位于坪山区碧岭街道的马峦山郊野公园,给生活按下“慢进键”,在山水之间暂别都市喧嚣。人们漫步山林,溯溪探险,登上马峦山顶,俯瞰城市与山海画卷,踏入清涧飞瀑,如烟如尘,宛若梦幻。
随着深圳地铁14号线和16号线于2022年开通,坪山成为市域轨道交通体系的重要一环,这不仅缩短了坪山与市中心的距离,也让更多深圳人来到坪山,留在坪山,体验这里独特的文化与生态魅力。
坪山位于深圳东部,东邻惠州大亚湾、南接大鹏,西靠盐田、北接龙岗,面积约为166平方公里,2024年末常住人口62.39万人。提到坪山,人们往往联想到它“红绿蓝”三原色:有“华南小延安”之称的土地上,东江纵队留下的红色印记;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内,遍布马峦山、聚龙山、燕子岭等绿色山水;是在53座客家围屋里滨海客家染出一件件浓浓海韵的蓝色衣裙。这里不仅是山水灵秀之城,也有着现代化城市的图景。
建区以来,坪山经济增速稳居全市前列。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43.76亿元,增长9.0%;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807.77亿元,增长10.2%,连续45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三项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市各行政区第一,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经济总量目标。2024年位居“全国工业百强区”第29名、“中国最具创投价值城区”第21名,入围“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区。
潜力巨大的年轻城区
作为深圳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未来产业试验区,坪山的快速发展,其背后是深圳空间均衡和产业多极发展的必然选择。
谈及坪山的工业功能,不能不追溯至上世纪1994年开始的大工业区筹建。彼时,坪山为了吸引海外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的客商来此办厂,接连建起一批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园区。2009年,随着深圳逐步谋划特区扩容和一体化战略,大工业区与坪山、坑梓街道整合设立坪山新区。2017年1月7日,坪山正式挂牌成为行政区。
作为深圳行政区中的“后起之秀”,坪山具备充足的发展潜力。
一是土地空间潜力大。建成区平均容积率仅为1.0左右,连片产业用地面积大,且相对规整。未来,坪山还将通过大规模土地整备和低效用地盘整,释放近3.5平方公里连片产业空间,能够为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提供坚实空间支撑。
二是产业结构清晰、定位高端。2024年,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6%,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九成,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芯片制造等主导产业均处于全球产业竞争的主赛道,近50家企业在细分赛道的市占率居全国全球前列。
三是企业活力持续迸发。“十四五”以来,坪山区的全社会研发投入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近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4年全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27%,占GDP比重提升至9.7%,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近98%。
四是区位优势日渐突出。坪山是深圳“东进东出”的重要门户、辐射粤东闽西的战略前沿,也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拥有深圳市东部唯一的高铁主枢纽坪山综合交通枢纽,正在谋划将临近坪山的惠州平潭机场打造为深圳“第二机场”。包含高铁、地铁、高快速路等在内的交通网络,为坪山辐射带动深圳东部地区发展提供了良好支撑。
2024年7月22日,深圳坪山区,外宾在比亚迪全球总部展厅参观。图/新华
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
工业发展始终是坪山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自新区成立以来,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基本稳定在六到七成。2024年,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1032.79亿元,增长11.8%,占全区GDP比重为71.5%,这一比重在深圳全市各行政区排名最高。“十四五”期间,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8%,增速同样位列全市各行政区第一。
近年来,坪山按照全市“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部署,全力做强工业支柱,着力在精细化、集群化等方面下功夫,打造以“6+3”产业集群为支撑的、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车、药、芯、智”四个产业领域。
“车”:智能网联汽车是坪山区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以比亚迪为龙头,已聚集300余家上下游企业,覆盖电池、电控、整车制造及自动驾驶技术等全链条生态。同时,坪山还拥有粤港澳大湾区唯一智能网联交通测试示范平台,也是全国首个有立法支撑的全域开放和商业化试点区域。此外,深圳市将首期规模5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基金落户坪山,加上坪山区原有的系列金融配套服务,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金融支持。2024年,坪山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635.98亿元,增长35.4%。坪山致力于发展整车研发制造、三电系统、感知决策系统等细分领域,建成“车路云一体化”全国示范区和“光储闪充”一体化全球示范城区。
“药”:坪山拥有全国首批、深圳唯一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当前全区药品生产企业数量、药品批件数量、高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高端医疗器械注册证数量等核心数据均占全市近四分之一,形成了以生物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技术三大细分领域为核心的集群发展态势,建成深圳市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中城生物医药产业园等重点载体,以锦绣路为主体的“BT”大道已经成为大湾区生物医药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域。此外在资金支持方面,总规模50亿元的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基金落地坪山,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融资服务。2024年,坪山区生物产业产值突破267亿元,其中医疗器械产值109亿元,位居全市第二;生物医药产值99亿元,在全市各区中排名第一,成功入选“2024最具生物制造创新力十大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未来,将围绕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深圳Biopark)大力引入创新资源、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全力推动小分子创新药、XDC(偶联药物)、多肽药物、CGT(细胞基因药物)、体外诊断、高端诊疗设备、植入器械进入全国梯队前列,加快提高深圳Biopark显示度、影响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城。
“芯”:坪山区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已集聚180余家链上优质企业,涵盖装备、设计、制造、封测、应用等各环节,形成了中芯国际、鹏新旭两大制造基地,芯片设计、装备与核心零部件、光电芯片、存储器件四个细分赛道,深圳技术大学半导体微纳加工中心、深圳清华大学超滑技术研究所微纳工艺加工平台“两大平台、一个专项政策”的产业发展格局。2024年,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30亿元。当前,坪山锚定深圳市赋予的“硅基半导体集聚区”战略定位,构建硅基制造、光载信息、集成电路扩展工艺三大支撑,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带。
“智”:坪山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集聚了以荣耀、亿道、鸿合为龙头的优质企业近500家,已构建起覆盖算法、芯片、核心部件到整机应用的全链条AI产业生态。同时,坪山积极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加快布局算力、算法等公共服务平台,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等行动,辖区80家企业通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三级以上认定,数量位居全市第二;16家企业建成先进级智能工厂,占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一。此外,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千行百业”发展,积极拓展水务、交通、应急、环卫等领域智慧场景应用,行走在坪山街头,无人驾驶的云轨巴士凌空穿行,自动驾驶出租车、物流车灵活避让行人,无人环卫车精准清扫落叶。未来,坪山将按照深圳市提出的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要求,聚焦荣耀“阿尔法战略”,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AI终端生态产业园。
为推动产业发展,坪山区坚持每个产业配套一个发展规划、一个扶持政策、一个应用场景、一份招商清单,不断健全有利于科技产业创新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比如,在科技创新方面,出台“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政策,支持辖区企业与复旦大学、中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展联合技术攻关,支持比亚迪与南京大学共建高能级创新载体,还计划与深技大、深投控签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推进产学研政高效协同,加快打造环深技大产业科技创新带。2025年深圳市九家入选工信部首批重点培育的中试平台名单中,坪山有自超滑微系统中试平台、普瑞金细胞与基因药物等两家中试平台入选,另外还有八家企业新上榜全市制造业“单项冠军”。
为强化企业服务,坪山区聚焦主导产业建立专班机制,以“服务型”政府助力更多企业在本地落地发展。拥有国内唯一掌握工业级逆转录病毒载体核心技术的企业——细胞谷生物在调研中表示:“以前在其他城市,从未遇到产业部门来主动帮忙对接资源,坪山产业部门一两周会和我们联系帮助我们做好政策解释,对接相关部门及平台,带着我们一起交流,增加合作机会。”坪山已构建起由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崛起——政府政策配套的产业生态圈。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坪山通过提供政策扶持、平台赋能与链上协作,助力华钠新材、博钠新能源等创新型企业加速成长,赢得行业内广泛认可。
坪山半导体产业园。图/视觉中国
应对发展挑战,筑就未来之城
作为全市最年轻的行政区之一,坪山的发展潜力备受瞩目,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需要完善的课题。一是城市功能配套方面,随着产业快速发展和片区开发提速,坪山辖区人口加速集聚,部分区域的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与需求平衡仍有提升空间,城市优质配套的均衡覆盖与品质提升是努力的方向。二是打造创新生态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区内高校、科研机构及创新型总部的数量及影响力,强化吸引和集聚高层次人才的生态体系建设。三是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方面,在保持工业稳定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为提升城市支撑力,坪山正通过强化城区规划以及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系统,补齐配套“温度”的关键一环。城区规划方面,面向全球开展坪山中心片区规划与核心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聚焦国际化高品质中心城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聚区、都市圈综合交通枢纽定位,着力打造国际化、田园风、岭南特色的“三生”融合城区。教育方面,引进深圳高级中学、深圳中学、深圳实验学校、深圳外国语学校、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深圳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公办义务教育学位保障率位于全市前列,获评首批广东省中小学科学教育示范区,在广东省县(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连续五年稳居“优秀”等次。医疗方面,先后与南方医科大学、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等多所国内高水平医学院校及其附属院校合作,目前全区千人床位数、千人医生数均居全市上游。住房保障方面,持续强化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应,巩固完善“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住房保障供应体系。
这种“城市温度”也体现在坪山日益丰富的商业与文化生态之中。坪山正聚焦优化高端商业服务供给、提升城区消费体验,推动优势主导产业、高层次产业人口与商贸业高效联动,加快引进高端商业业态,全面构建品质消费网络,进一步满足坪山市民对民生幸福标杆的新期待。商业方面,已建成益田假日世界、悦阾SPACE等商业综合体,坪山万象项目正在谋划建设。文旅方面,坪山文化聚落已成为深圳东部文化地标,深圳市“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深圳自然博物馆主体封顶,引入著名导演、演员张国立领衔的戏剧原创头部机构龙马社运营长守戏剧谷,与高端民宿机构浙江小隐青山集公司合作推动马峦山古村落活化、打造具有岭南风格、客家山居特色的野奢民宿集群。此外,坪山体育公园、坪山体育聚落等系列高质量体育设施也正在加快建设中。
为了加快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坪山深入落实“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持续完善产业人才政策体系,巩固“一张办公桌、一间办公室、一层办公楼”的创业空间保障体系,通过引才、育才、用才、留才,构建全链条人才发展生态。截至2025年7月底,坪山区共有高层次人才1309人,博士人才2650人,较“十四五”初期分别增长723人、1843人。
作为深圳国家高新区核心园区、深圳未来产业实验区等多重战略使命的承载地,坪山正按照“未来工业看坪山”的期许,既锚定深圳东部中心城区定位,也寄托着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愿景。坪山,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