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支持政策体系亟待“升级版”

《财经》杂志 方言 | 文  

2016年12月19日 18:12  

本文6164字,约9分钟

中国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应重点解决普惠性补贴多、价格保护多,生产性投入少、基础设施投入少、生态补偿少的“两多三少”问题

中国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上世纪80年代的生产投入政策,农产品购销政策到形成资金投入、价格支持、生产补贴、生态补偿四大政策支柱,前后经历了30多年。特别是2004年-2014年间,多项支农政策密集出台,且含金量高,成为“政策黄金期”。

这些政策在粮食生产“十二连增”,农民增收“十二连快”,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亟待梳理现有政策,逐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

长期以来,为支持工业发展,农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党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方略,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了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特别是2004年以后,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多个农业文件,促进了农林牧渔各业发展,快速增长的财政收入也为加大农业投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财政支农领域、范围迅速扩大,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

您看的此篇文章是收费文章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