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2024:预测与战略
回望2023年,展望2024年,虽然地缘冲突依然不断,经济纷争时有发生,但总体而言经过前些年的波折与起伏,全球范围内坚持合作共赢、呼吁国际合作的声音再次高涨,这也再次表明和平与发展依然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经济全局
中国民营企业的未来
应当真正建立起民营企业家对外部环境的信心,鼓励更多有社会责任感与荣誉感的民营企业家出现。中国能否再造一个华为?
“一带一路”十年
十年过去,“一带一路”上的“互联互通”已行稳致远
上海自贸区样本
上海自贸区建设十年以来,市场管理、贸易、投资与金融等按照国际高水平开放标准展开便利化自由化改革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也存在特殊性不足、服务业开放创新不尽如人意、开放型营商环境的建设在系统集成方面还存在较大改进空间等问题
如何看待后工业时代的中国经济结构
传统产业政策一般对产业做排序,认定什么样的产业好,什么样的产业不好,然后决定哪些产业应该鼓励,哪些应该限制。到了后工业时代,人们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产业之间的联系也更加复杂。这种情况下,很难判断哪一个产业将是下一个风口
如何看待中国政府广义负债率
中国政府广义负债高度集中于银行体系,确保银行体系的平稳运行对于控制好政府债务带来的潜在系统性风险极为关键
郑永年:如何更好地解释中国?
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起几个地域嵌入型的世界经济平台,能够吸引世界高端技术、高端的人才、优质资本进入,进入了不想走,中国有这个机会。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一些经济圈都具备这样的潜质
中俄经济合作能更进一步吗?
如今的俄罗斯看起来是中国的完美贸易伙伴,易于打交道,愿意购买大量中国商品,同时提供廉价自然资源,但最好避免与莫斯科进行任何长期投资和金融合作
一再推迟的美国经济衰退
不过人们预测2023年四季度美国的消费增长很难保持如此强劲,利率上升和其他各种不利因素或许将开始造成更大损失
卡努托:世界经济会好起来吗?
发达经济体正接近加息周期的终点,一些新兴市场已经开始降息,尽管核心通胀仍处于高位,但这种宏观背景加大了金融市场软着陆的可能性
编者的话
构建合作共赢的世界
构建合作共赢的世界 回望2023年,展望2024年,虽然地缘冲突依然不断,经济纷争时有发生,但总体而言经过前些年的波折
资本金融
美联储加息的尽头会是美元贬值吗?
如果是危机式大幅降息,美元会受到流动性需求激增而出现明显上涨,但随后会快速下跌;如果是软着陆概念的预防性降息,对美元的利空作用较为有限,反而可能会进一步推动美元走强
2023货币政策:稳健与精准
2022年四季度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加强逆周期调节,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2023人民币汇率:关口承压与稳定预期
2022年底到2023年10月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了约5.3%,并一度触及2007年12月底以来新低
人民币国际化:六大领域亟待发力
人民币国际地位滞后于中国经济地位的客观现实可能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依然存在,美元霸权凭借制度惯性及其维护自身地位所做的努力仍可能在长时间内保持
活跃资本市场,进度几何?
资本市场一朝一夕的活跃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发展需要、投资者殷切期盼和监管初心,更重要的是完善基础制度,坚持市场化改革,久久为功,促进资本市场长久繁荣
全面注册制下的IPO变局
实现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考虑投融资两端的动态积极平衡。没有二级市场的稳健运行,一级市场融资功能就难以有效发挥
鏖战乡村金融
优质央企、国企的年化贷款利率低至2%,而“三农”和小微业务的平均利率保持在4%左右。各类银行纷纷下沉农村市场,这不仅是政策要求,也是商业考量
公司产业
阿里大变革:大象的转身
“大”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
商业航天迎来爆发时刻
商业航天不仅仅是一种商业行为,还是通过商业化运作来推动国家战略的手段
2023,中国汽车这一年
价格战硝烟弥漫,自动驾驶快速发展;中国汽车业内外产销狂飙,一跃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
网约车,“卷”字当头
2023年,网约车行业承载了很多:滴滴回归,曹操造车,聚合平台面临监管。网约车行业再起波澜,在职司机眼里的围城,新人眼里的避风港
“疯狂造车”的剩者猜想
中国智能电动汽车行业越来越接近智能手机的发展路径,“技术影响产业”定律将决定产业分野
世界能源版图正在彻底重构
能源的生产端和消费端都在剧变,全球贸易秩序也在经受挑战,地缘政治冲突的走向尚不明朗,世界面临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
2022影像
2023影像
再出发 2023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步入会场。在3月10日的十四
特别报道
李克强同志逝世
李克强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一生。
健康与科技
中成药出海记
中药想要得到美国主流医疗认可,最终通过审核大门,严谨真实的循证医学研究、临床试验数据才是真钥匙
美国医改经验与启示
尽管美国现行医保体制尚存不足,但其医疗管理模式和支付方式的创新可以给中国提供一定程度的启示作用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精神科医生
中国优秀精神科医疗人才的缺口仍然较大,不同地区之间医疗人才数量不平衡,需要持续改进
法治
2023机构改革再解码
2023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其核心意旨是以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统领,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把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作为重要目标,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极端天气愈加频发,如何应对?
在新型极端气候事件高发和灾害风险不断加剧背景下,如何迭代防灾减灾思维,建立新的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是适应气候变化和减缓气候变化影响所面临的新挑战
司法改革:走创新路,过理论关
对于最近五年,乃至2013年以来十年司法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否充分、改革条件是否具备等问题,司法界和学术界的讨论从来没有停止。为了早日建成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当前的司法改革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科学的司法理论的指导
AI大模型与社会:技术本质、商业生态和社会影响
大模型可能会放大一些社会维度的问题,也可能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面对这么强大的新技术挑战,其历史意义及对社会的影响将是巨大而深远的。此时此刻,我们有必要仔细识别这些风险与挑战,找到应对之策
浮世绘
由“大萧条”催生的诺贝尔经济学奖——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回望
让伯南克、戴蒙德和迪布维格三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主要成果,可以说都是由大萧条所催生。事实上,伯南克、戴蒙德和迪布维格三人是同龄人,从他们的出生年份不难看出,他们的父母应当都出生在大萧条时期或前后不久
变动中的近代中国认知
一本好的史学著作,总能引人入胜地回到历史现场,同时又能让人忍不住地关怀现实
重读明斯基:干预经济危机的副作用与金融不稳定
明斯基认为,面对深度衰退,最终贷款人必须迅速采取干预措施,并确保能够获得再融资来防止金融困难演变成一场能够引致“大萧条”的相互作用且不断累积的衰退
一位作为“侦探”的经济学家的崛起——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评述
戈尔丁还利用数据证明,某些刻意将女性视为弱势群体来保护的法律,对女性的发展也不一定有利,因为这种制度可能会在事实上固化女性的弱势地位,即构成对她们从事“贪婪的工作”的机会的限制。因此,戈尔丁因她对女性劳动力市场的描述性模式和分析性模式“侦探”工作而获奖,可能无法算作女权主义经济学的胜利。不过,戈尔丁的获奖,确实可能预示着女性经济学家的崛起
刘文正与民谣的故事
刘文正的退出正为罗大佑的崛起空出了一个位置,一个刘文正的时代,开始为罗大佑的时代所取代
增长的“烦恼”与创新的价值——2023年度好书(经济类)
2023年经济类“年度好书”选入十种,主题均各自关注当前国内国际经济运行中的某一趋势或侧面,求解更妥善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