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外资新政
在渐进式政策型开放实施40年后,中国有条件转向制度型开放。法治、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工具有利于建立透明、稳定和长期可预期的开放体制,重振外企投资发展信心
封面文章
稳外资新政
在渐进式政策型开放实施40年后,中国有条件转向制度型开放。法治、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工具有利于建立透明、稳定和长期可预期的开放体制,重振外企投资发展信心
社评
打造更高效的劳动力市场
2023年春节过后,沿海一些地区一如既往出现“用工荒”现象。与此同时,随着大专院校毕业季来临,年复一年的“最难就业季”的
财经焦点
2023年全国两会开幕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部分内容将按照法定程序提交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这也是今年两会的重要看点之一
经济全局
中国城市“朋友圈”扩围
完善城市间协调机制、促进城市要素自由流动、做好顶层设计将是接下来城市协同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财科院报告:亟待推进税制改革
税制改革应有新理念,少搞短期性、补丁式的优惠政策。应以税收法定和创新宏观环境优化为出发点,以税收收入制度和税收征管制度的相互适应和协调为着眼点,建立现代税收制度
准确认识财政领域的四大问题
应优化央地间的支出责任,改善基础设施融资结构。提高一般公共预算尤其是中央一般公共预算在基础设施投资融资中的比例;提高政府显性债务尤其是国债对基建的直接支持
投资数据大幅调整 GDP是否也应调整
从统计科学性和严肃性讲,如果仅对投资数据进行小幅修正,GDP数据可以不调整
抵押品框架:理解现代金融的底层逻辑
中国抵押品体系的重构,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金融市场能否崛起及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地位几何
英国如何保持科技竞争力?
英国在医学研究、制药、航空发动机、芯片、人工智能、工业软件、金融科技、军工等领域仍然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
资本与金融
美元存款利率攀升
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加大,通胀压力逐渐缓解,美债收益率可能会在年中前后开始回落
外资百亿加仓贵州茅台
贵州茅台开年以来持续获得外资加仓,凭借115亿元的净买入额,位居第二位,仅次于中国平安
回暖的香港保险
全面“通关”恢复之后,香港保险的购买意愿正触“底”反弹,在粤港澳大湾区新的产品、服务中心等政策暖风下,香港保险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中国期货市场将更加国际化”——对话芝商所董事总经理兼亚太区主管拉塞尔·贝蒂
中行“原油宝”事件与青山控股的“伦镍事件”的接连发生,表明中国企业、投资者参与国际期货市场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数字技术加持新兴小银行
得益于此轮银行业技术革新浪潮,另有体制机制创新红利,新兴小银行有充分发展机会
财经特稿
庄家吕梁去世
20多年前,吕梁曾是中国股市上集股评、并购、坐庄三大技法于一身的“超级庄家”,他一度获得巨额财富,但终究在不断规范的中国股市无法遁形。在生命最后一段时间,吕梁饱受病痛折磨,最终选择投案自首,获得医治后生命得以多延续数月
尘肺病人维权之困
中国累计报告的职业性尘肺病患者达91.5万人。刘建伟在过去十多年中经历的漫长索赔之路,是这一群体艰难争取权益的缩影
公司与产业
百万快递员生存状况调查
快递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快递员是这个行业的基础,不改善他们的处境,快递业就没有未来
风电会被光伏越甩越远吗?
双碳目标下,风电和光伏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协同发展关系
全国碳市场2023展望:配额收紧,碳价难测
业界最大的呼声是尽快明确相关政策,给市场以长期发展的信心
旅游逐渐复苏
没有了疫情期间的不确定因素,无论是航空公司还是旅行社的工作人员,都很看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只是他们认为,旅游业短期内完全恢复到疫情前不会一蹴而就
汽车与出行
悬崖边的威马:机会安在?
很早入局新造车的威马,曾经年销量过4万,保有量至今仍在造车新势力中居前列,现在陷入员工讨薪、工厂停产的困境。在这一轮新能源车大洗牌中,如能借势登陆港股,大破大立,尚有机会
为何蜂拥押宝卫星互联网?
在全球卫星星座快速组网的背景和需求下,卫星制造能力和火箭发射能力是各国布局卫星互联网的必要前提,更是综合实力的体现
互联网与新商业
本地生活新变局
抖音的激进目标与美团的静悄悄
特别报道
医保个账改革大考
医保个账改革是一次权益置换,如何让眼前产生损失的公众,接受长期权益的增长
医保账户改革的两大影响——专访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
此次医保改革可缓解住院的压力,减轻患者的住院烦恼
门诊统筹,撬动处方外流
门诊医保统筹的开启,正在试图建立一种新的购药秩序
科技与健康
甲流来袭,抗生素滥用
抗生素治不了病毒感染,却在新冠病毒、甲流病毒暴发时被广泛使用
产科的求生欲
2023年1月1日,安徽省淮南市一家医院的妇产科内,医护人员为新生儿进行沐浴、护理。图/IC “三省通衢”的浙江
医疗健康投资的五个“雷区”
蛋糕越做越小,每个赶来切一块的人都会感受到艰难
法治与公共治理
“学位预警”何来?
出生人口数波动已是事实,但由此带来的适龄儿童入学需求是可预测的。学位预警,背后的实质仍是教育资源不均衡
ChatGPT冲击劳动力市场
面向未来,人类该何去何从?接受变化,面对挑战,抓住机遇,与新一代AI共存融合,共同创造,可能是唯一的选择
文化
六本书管窥厉以宁的经济学思想
图/视觉中国 2023年2月27日厉以宁先生去世,引发各界缅怀。大家公认,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最为世人称道的成
缅怀厉以宁:“参与改革,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在厉以宁看来,从1979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一个是体制转型,一个是发展转型。两种转型的重叠,在世界上是没有前例的,因此中国改革的难度非常大,绝非是一代人的事业
财经网
财经网
2023年中国国际收支展望;数据托管机构的作用
财经速览
读者评论
住房租赁“金融17条”来了; 资本市场将更蓬勃发展; 健康码下线争议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China Seeks to Boost Economic Rebound by Stabilizing Foreign Investment; EV Startup WM Motor Calls for Decisive Measures to Stay Afloat; Although ChatGPT is Revolutionary, It Is an Ally Rather than a Threat to Our Work; The Latest Medical Insurance Reforms Face Multiple Challen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