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封关在即,移居来得及吗?

来源 | 《财经》杂志 作者 | 《财经》记者 邹碧颖 编辑 | 王延春  

2025年11月26日 19:00  

本文7768字,约11分钟

2025年12月18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将正式封关运作。由于产业基础薄弱,这座小岛的崛起注定不会一蹴而就,但人们能明显感觉到海南潜在的机会,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它的雄起

陈琪的小外甥原先在沈阳“数一数二”的小学读三年级——课间操必须站得整整齐齐,不然扣分;走廊里不准打闹,否则其他同学会拿计分本扣分;上课坐姿不能歪歪扭扭,不符合规矩,也要扣分。更让三年级小朋友无法接受的是,下课不准出去玩,下楼梯不可以扶把手。“把手设计出来,不就是为了让人扶吗?”

进入假期,每天都有一张八开正反面试卷等着这个小男孩。“我们东北人讲,好像是做病了,看到八开正反面他就不想写,心慌。”可陈琪发现,这一切问题,似乎在外甥一家移居海南后迎刃而解。在海南的公立学校,走廊里可以随便喊跳,做课间操不一定需要站得笔直。校长讲话的时候,会让孩子们坐在草地上听。海南也不流行课外补习。

整个海南被包裹在惬意而松弛的海风中。这里是国际教育创新岛——已经被写入2020年出台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最近几年,海南引进48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88所知名中小学校,其中既有人大附中附小、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的身影,亦有哈罗海口学校、考文垂学院、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等外资血液。

今年12月18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将正式封关运作——全球化遭遇逆流,中国正对标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际自由港,在海南岛探索一套更全面、更彻底的开放制度,以期形成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从海南出发,可能衍生出未来几十年国家治理、开放模式和经济转型的新路径,探路意义堪比40多年前的深圳特区。

而今,自贸港建设方兴未艾。教育、消费、医疗、交通、产业、金融、制度,每天海南都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海南自贸港建设方案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现在,海南是法律、金融、人才、数据流动等制度创新的实验器皿。

“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封关之后,海南的“零关税”进口商品将扩大至约6600个税目。海南和中国关境外其他国家、地区之间将实施一系列自由便利进出举措;内地居民到海南岛出差旅行不需要办理额外证件,部分货物从海南进入内地需要接受查验。

2022年至2024年,海南省常住人口接连增长6.56万人、16万人、5万人。海南是否值得举家迁入?内地移民进入后,这块历来散漫而闲适的自然岛屿,能否成为国际知名的自贸港?封关后海南会否成为又一个中国香港、又一个新加坡?许多疑问等待解答。

迁居海南:健康与令人心动的人才补贴

陈琪外甥一家迁居海南后,她也将户籍迁入了海南。起初,姐姐劝说她,海南这样好、那样好,她并未心动。在沈阳,一家人生活工作安稳踏实。为了女儿上学,他们特意提前三年买入最好位置的学区房,布局好重点小学、重点初中,从未想过离开沈阳。

2023年12月,陈琪来海南旅游,发现当地气候太好了,三个月后,她到海南买下房子,“冲动”定居三亚。陈琪患有鼻炎、腰间盘突出,到海南,整个人精神了不少。女儿的过敏性咳嗽,同样舒缓了许多。家人生病后,对她来说,健康成了头等大事。

搬到海南,她先了解当地生活。考察楼市,陈琪认为价格还能接受。2024年,海南全域限购撕开口子,省会海口打响了限购松绑第一枪。此后,澄迈、万宁、琼海、陵水、文昌等相继出台松绑限购限售政策。根据中指院数据,2024年4月,三亚新建住宅样本平均价格为24096元/平方米,陈琪打听到,人才安居房还能享受将近半价优惠。

她是本科毕业,通过人才引进落户海南。政府的人才安居房,建筑品质、小区硬件,和市面上商品房相差无几。而且,按照海南2018年发布的《关于引进人才住房保障的指导意见》,“人才”可以获得住房租赁补贴或购房补贴。本科生租房补贴每月1500元,硕士生每月2000元,拔尖人才每月能领3000元,累计发放三年。或者可选购房补贴,本科生一年1.8万元,硕士生一年2.4万元,拔尖人才每年6万元,累计发放三年。

陈琪认识的一位儿科医生和一位高中教师,来到海南后还分别获得了40万元的安家费。2018年,海南发布“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其中提出实施千名领军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党政机关千人招录计划;实施大师级人才、杰出人才引进计划,在薪酬待遇、科研资助等方面采用“一人一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支持。

2022年,海口发布“椰城优才计划”,引进“好校长”“好教师”,签订五年以上服务合约,正式调入后将拿到一次性15万-50万元安家费。刚性引进的“好院长”“好医生”,签订八年以上服务合约,聘任后政府会一次性发放40万-60万元安家费。截至2025年初,海南官方媒体报道,自2018年以来,海南累计引才85.1万人。

于丫丫一家今年4月定居海口,起初也是考虑孩子的健康。她原先在西安一所大学当大学教师,是研究生毕业,丈夫在三甲医院里当医生。可孩子6岁,每年夏秋季,对北方的蒿草花粉过敏严重。他们一家开始琢磨迁居南方,深圳、珠海、杭州都考察过。

最终,他们决定定居海南。海南的“好医生”引进政策,可以解决丈夫的工作问题。这里的医院还在发展,恰好能为配偶提供对口的工作岗位,对举家迁居的移民更为友好。而且,海南的私立学校、国际学校资源正变得越来越丰富,于丫丫一家不想再走传统应试教育的刷题老路。为了逃离教育内卷,干脆为孩子选了私立学校,一个班20来人。

海南的教育资源正与国际接轨。2022年秋天,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开园办学。这里有中国传媒大学考文垂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海南学院、北京邮电大学玛丽女王海南学院、北京体育大学阿尔伯塔国际休闲体育与旅游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密德萨斯学院等等合作办学高校……于丫丫猜想,今后在海南或许足不出国,就能享受国外先进的大学教育资源。

孩子上小学,必须得有海南户籍。来到海南,于丫丫通过人才引进渠道申请落户,单位提交部分材料,个人再准备一些材料,两头寄送、网上申请审批、半个月完成落户。

海口还是三亚,内地居民的热带新生活

许多人到海南,选择落脚城市是首要的问题。海口是省会城市,集中了优质的教育、医疗、产业资源,也是企业最多、工作机会最丰富的地方。它是许多人的首选城市。

周天明,甘肃人,在海南读大学,而今在海口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工作。同学们大学毕业后,按捺不住离开海南到外面闯闯,要么出国留学,要么去一线城市工作。但周天明曾经到上海实习,确信那种高速运转的大城市生活不适合自己,很快回到了海南。

海南收入水平不算高,就业机会和一线城市有明显差距。2024年,海南省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29元,而上海、北京、深圳这一数字在8万元出头,新一线城市杭州也达到7万元以上。现在,海南正瞄准旅游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产业发力。

譬如海口的江东新区,发展总部经济和临空经济,截至2025年1月,累计招引重点企业423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5家,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国银行、大唐集团、南方电网等企业,一些跨境电商与服务企业也落户在海东新区。海口国家高新区则引入了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先进制造等领域的企业,农夫山泉生产基地今年刚刚开工。

海口综合保税区是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025年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58亿元,增长17.7%,约占海南的13%、海口的40%。封关后,海口综合保税区、洋浦保税港区将不再保留。由境外启运,经海南换装、分拣集拼,再运往其他国家的中转货物,简化办理海关手续。货物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内不设存储期限,可自由选择存放地点。

周天明告诉《财经》,长期以来,海南产业只有房地产、旅游、酒店业,年轻人来海南就业的选项较少。而今,海口借势自贸港政策,签约了不少知名企业。宁德时代、太古可口可乐在海口都有投资计划。不过很多项目,具体的落地入驻情况,不得而知。

海口被视作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核心引领区”。以海口为核心,海口经济圈辐射澄迈、文昌、定安、屯昌等周边市县。海南划出海口经济圈、三亚经济圈、儋洋经济圈。交通部门曾在2022年提出目标,力争实现三极经济圈内1小时通勤,全岛3小时通达。

海南每个区域都有不同定位。诸如三亚专注旅游经济,同时探索科技创新、南繁育种。文昌发展航天产业。儋州洋浦的港口、物流,万宁的度假旅游与现代农业。陈琪对《财经》说,“不了解海南的人,可能以为整个海南岛气候都一样,其实完全不一样。”

以五指山为分界线,以北的区域诸如海口,冬天湿冷,最冷需要穿上羽绒服,回南天地面全是水珠,家里得买除湿机;到了夏天五六月,海口更可能出现高温预警。但三亚是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天湿度没有海口那么大,夏天比海口凉快,更宜居些。

权衡后,陈琪选择定居三亚。她原先在一家体育用品公司做设计主管,丈夫在沈阳的酒店行业工作。两人辞掉私企工作,卖掉沈阳的房子。到三亚后,陈琪在崖州湾科技城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找到工作,工资比沈阳略高。丈夫在三亚的酒店里做高层管理,忙得顾不上家,陈琪只得辞掉全职工作,一面为酒店兼职做新媒体运营,一面照看孩子。

旅游业外,三亚崖州湾正在打造南繁科技城和深海科技城,累计招引超过1万家企业,科大讯飞海南总部基地、京东方艺云科技、中国种子集团、中化学集团、大北农、隆平生物等公司皆入驻于此。这里还引进了24家种业领域的高校院所和科研机构。

为了留住高层次人才,2023年9月,南开系列幼儿园、小学、中学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开学。同年秋天,上海世外教育附属外国语幼儿园在这里开始招生。重庆巴蜀中学教育集团也在崖州湾开办了三亚迎宾学校,实行小学、初中、高中12年一贯制教育。

陈琪告诉《财经》,这些优质学校教育资源,优先录取崖州湾科技城重点企业人才职工的子女。学校要求每个班最多45人,尤其是好学校经常处于满员状态,很难进去。

零关税、低税率,来海南创业能掘金吗?

也有其他省份移民在海南发现新商机。邵睦棋,长春人,是陵水蓝易度假别墅的负责人,2019年她前往澳大利亚留学,疫情期间原本打算到海南短暂度假,却机缘巧合留了下来。

她的男朋友在海南陵水的绿城高地集团工作。2022年,他们发现,许多主人将别墅空置,平日无人打理,于是开始盘算,将海南的闲置别墅改造成民宿,二次利用起来。

陵水主要面向家庭游市场,冬天出行,人们通常三代同堂。邵睦棋判断,度假市场的前景应该不错,游客能够在家做饭,价格又比酒店划算。她将盘下来的第一套别墅挂到社交平台上,赶上2022年端午节,房子很快就租出去了。一晚1500元,定出去三晚。

刚好赶上毕业季,邵睦棋决定即刻从澳大利亚回国,到海南创业。她又收了几套别墅,选择合适的房源,精心装饰布置。2022年暑假结束,三套别墅每个月的营收涨到4万元。慢慢地,她有了自己的运营团队。在邵睦棋看来,海南的确拥有适合创业者生存的土壤。

7月,她刚刚参加了海南政府部门组织举办的留学独角兽训练营,50位归国留学生聚在一起,参加了三天的培训。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政府邀请美国某家族信托基金的中国合伙人来为路演项目做点评,给出建议。所有的交通、食宿费用都由政府承担。

邵睦棋说,海南的留欧美同学会定期举办活动,陵水政府也会牵头帮助小微企业整合资源。比如将她们民宿、咖啡庄园、赶海项目的主理人牵头聚在一起,撮合合作。“如果有合作机会,政府愿意帮我们主动宣传,像陵水旅文这些公众号,都会支持你。”

“低税率”也是创业优势。2020年1月起,海南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且实质运营的企业,企业所得税税率降至15%(全国普遍税率为25%);对在海南工作的高端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免征,相当于综合税负不超过15%。

今年8月,陵水黎族自治县还修订了鼓励其县域内首店发展的实施细则,提出在陵水设立国际、国内品牌的餐饮与零售企业或个体工商户,且持续经营一年以上的中国(内地)首店、海南首店、陵水首店,分别给予一次性30万元、20万元、15万元奖励。

亦有企业从海南的“零关税”优惠政策中获益。海南自贸港对符合条件的进口商品免征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是全国首家享受自贸港加工增值30%免进口关税政策的试点企业,其进口自用生产设备减免了关税和增值税。

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出台后,澳斯卡公司在洋浦动工建厂。次年4月,工厂投产。四年多,该公司成为华南标杆级的菜籽油加工基地,2024年产值超过59亿元。

邵睦棋发现,受益于政策倾斜,海南这几年日新月异。环岛旅游公路昨天似乎还在围挡修路,今天就已施工完毕。到三亚的商场吃饭,一抬头就能看到来旅游的俄罗斯人。现在的大东海海湾颇有国际化氛围,几乎所有的牌匾,同时标注着俄语、英文、中文。

邵睦棋每天从家中出门,四处逛逛,都有种奇妙的新鲜感。今年,陵水县清水湾新开了两家五星级酒店,其中一家号称投资9亿元,建设全亚洲最大的潜水酒店,而今牌匾已经亮灯了,据说明年就能开业。“在中国,现在可能就海南速度这么快了。”

她也将户籍从长春迁入海南。在邵睦棋看来,长春生活幸福,但城市发展趋于稳态。而海南每年都有很大变动,变动之中就有生机。自贸港即将封关运行,未来可能有更多外国旅客来到陵水,最近他们正忙着将度假别墅上线国际知名的住宿预订平台Booking。

“三线城市”基础,不妨碍这座岛屿充满希望

现在,摆在海南面前的是“又一个深圳”的开放发展机遇。

早在1988年和1992年,海南省委省政府曾两次向中央请示建立海南特别关税区,因种种原因被搁置。直到2018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无论是广东的前海、横琴、南沙自贸区,还是上海的临港自贸区,都无缘享受如此巨大的政策红利。

尽管中央政策倾斜,不可否认的是,海南这座新兴而稚嫩的岛屿距离国际化的自由贸易港仍相去甚远。中国香港、新加坡、迪拜,要么是贸易航运的国际枢纽,要么是金融开放与资本流动的关键节点,它们都是高度国际化的大都市,拥有大量外籍居民。但在很长时间里,海南更像中国三线城市,除房地产、旅游业、农业,亦无突出优势产业。

相较于中国香港、新加坡、珠三角,海南对货物、资本、人员、服务等要素的吸附能力明显不足,这并不符合自由贸易港的功能定位。亦有观点担心,要实现跨越转口贸易和加工制造发展基础直接建设自贸区(港),此种“变轨”缺乏先例。天津师范大学自由经济区研究所所长孟广文曾向《财经》指出,海南或许需要一个杠杆产业来撬动经济。

孟广文分析,旅游及服务业需要人流带动,举办会展具有季节性,而海南尚未成为夏威夷、济州岛那样诱人的旅游目的地。考虑到海南,特别是离岛的区位较中国香港、深圳、广州更偏南、更接近国际贸易航线,如果作为货物集疏运的枢纽,有利于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离岛也可作为避税型自由港,发展旅游、免税购物和公司注册服务等。

金融开放也有待观察。海南推出“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探索跨境证券投资便利化试点,推进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体系建设,进行了部分金融创新尝试,但金融开放仍然不成规模与体系,未来相关法律制度落地、金融机构聚集的情况仍是未知数。

人流兴,则城市兴。交通、医疗、免税购物……海南诸多服务等待完善。周天明在海口生活多年,他告诉《财经》,过海运输货物的秀英港位于海口市区海口湾,噪音污染严重;海口市的滨海大道、丘海大道,经常交通拥堵,出行效率大打折扣;市区主要交通干道的排水系统一遇到大雨便束手无策,主城区交通瘫痪,非常影响城市运营效率。

多位采访对象向《财经》提及,作为国际化的自由贸易港,外界进入海南的主要交通途径只有飞机。从海口新海港坐船出岛,效率非常低,常常磨蹭半日。而遇到台风季节,飞机延点、航班不准时,海南所有港口封停,货物和人员的流动会受到很大影响。

免税购物是海南特色,亦有提升空间。2020年起,每人每年享受10万元免税额度,离岛免税商品从原来的38类扩展至45类,包括化妆品、手表、珠宝首饰、手机、平板电脑、酒类、服装鞋帽等。单件商品8000元限额,变成单件商品价格不设上限。

海南的免税购物正在向国际看齐。据《财经》了解,此前,到市区免税店购买免税商品,如果件数太多,得到机场提货,而且从海南搭乘离境飞机,尚不能购买免税商品。例如从海南飞内地能够购买免税品,但如果直飞俄罗斯、日本,则无法进行免税消费。就在10月17日,财政部等部门宣布,在原有购物渠道基础上,允许离境旅客在离岛免税店购物消费。此外,将离岛免税品类扩增为47大类。

医疗的开放,海南其实走在全国前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是制度创新的集成区。在这里,未在国内上市的进口药品与器械可先行使用;境外医生可以在乐城多点执业、短期执业;医疗机构可率先引进质子重离子治疗、免疫疗法等前沿诊疗技术。

于丫丫告诉《财经》,内地病人急需心脏起搏器,可能三四个月都申请不下来,在乐成半个月、一个礼拜就能拿到。一些特效药,经由乐成申请也更快捷。不过,海南本地居民大多去海口三甲医院看病,反倒不怎么使用这些快捷通道。博鳌定位于高端医疗服务,海南本地居民每月的人均收入三四千元,特效药没有纳入医保,很难消费得起。

于丫丫希望,将来,博鳌乐成的医疗资源和海南三甲医院对接打通,让更多本地民众获益。而目前,海南的医疗资源与服务亦待完善提高。陈琪认识的一位东北老人在三亚生病,先是转院到海口,海南大夫没法治,又转院到广州。而今,三亚也新引进修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三亚医院。

迁居海南的人们清楚,海南现在和中国香港、新加坡,乃至内地新一线城市相差甚远,但又总会理解地说道:“海南已经在它的速度里做得很快了”“毕竟还在发展中嘛”。周天明知道,稀缺的自贸港政策让海南获得了独一无二的发展优势,但这座小岛崛起的过程注定不会一蹴而就。“你能明显感觉到应该是有机会的。”他们有足够的耐心。

从地理位置上看,海南连接着东盟、南亚、中东,是中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孟广文判断,香港用170多年的时间积累了国际化经验,在中国以及世界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海南则是“一带一路”倡议重要的地缘枢纽,陆域海域发展空间广阔,加之集成世界上典型自由贸易港政策,亦应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以全岛封关为分界线,答案将写在2025年往后的历史中。

(为保护受访者,陈琪、于丫丫为化名;编辑:王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