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能源瓶颈正在阻碍欧盟在人工智能(AI)方面的大步发展。
欧盟委员会于2025年4月启动了《AI大陆行动计划》(AI Continent Action Plan)。在该框架内,欧盟委员会设定了目标:在五到七年内将欧盟的数据中心容量增加两倍。2025年10月8日,欧盟委员会又正式发布了AI应用战略与科研AI战略,旨在巩固欧洲在AI领域的领先优势,加速推动AI技术在全行业的前沿科研创新与应用。
但国际能源署(IEA)在2025年11月12日发布的《2025 年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 2025)中预测,由于能源限制和项目延误,到 2030 年,欧盟的实际数据中心容量增长可能仅能达到 70%,远远低于其增加两倍的目标。
国际能源署警告说,如果欧盟不对电网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协调的投资和政策干预,能源瓶颈将是其实现AI宏伟目标的最大阻力。
“吃电狂魔”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是“吃电狂魔”。有人说,AI的尽头是算力,而算力的尽头是电力。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也说过,AI将消耗比人们预期更多的电力。
AI与数据中心关系密切。几乎所有的人工智能领域都严重依赖数据中心。如果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表达这种密切关系,那数据中心就是AI的“引擎室”和“家”。当然,人工智能只是数据中心各种用途中的一种,但迄今为止人工智能用途在数据中心总算力和总电力中的占比约为20%,而且在不断地迅速提升。
为了对数据中心吃电的“胃口”有个概念,不妨引用一位专家的话:总部设在英国牛津的欧若拉能源研究公司(Aurora Energy Research)的高级顾问马拉维卡·戈德(Malavika Gode)最近在一档播客中说,一个消耗100兆瓦电力的数据中心,大约相当于25万个英国家庭、25万辆电动汽车、35个大型购物中心的用电量。
当然,其他国家还有规模更大的数据中心,例如,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北部的单个数据中心园区的用电量很容易就会超过1000兆瓦。
国际能源署预测,到 2030 年,全球数据中心的能源需求将增加一倍以上,而AI是主要的驱动力。
总部设在伦敦的全球房地产服务提供商第一太平戴维斯(Savills)最近表示,数据中心的电力消耗在欧洲各国占比都很高,占比最高的国家高达18%,占比最低的国家也有1%。
在大型城市地区,这一占比更是高得惊人:伦敦、阿姆斯特丹和法兰克福数据中心的电力消耗,占整个城市电力消耗量的33%到42%,都柏林的占比甚至高达80%!
人工智能的八个主要领域(生成式 AI、机器人学、感知能力、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推理与决策、伦理与可信 AI、强化学习)的研发和实用,都需要大量用电。
为什么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用电呢?
AI的核心需求是计算能力,而计算能力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阶段消耗电力:首先是训练阶段,AI需要处理海量数据,通过复杂的数学运算来调整模型的数十亿甚至万亿参数,在这个阶段,GPU(图形处理器)和专用的AI芯片在全速运行时能耗极高;其次是推理阶段,AI使用已训练好的模型进行实际应用,在这个阶段,数据中心的服务器用于实时处理用户请求,虽然单次推理能耗低于训练,但大规模并发请求累积起来的能耗巨大。
在现阶段,电力是驱动AI计算和数据中心运作的唯一直接能源,但数据中心也会间接消耗其他能源。例如,许多数据中心都会部署大型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以防电网中断,这些发电机通常使用天然气、柴油或液化天然气(LNG);数据中心的冷却系统还需要大量用水(或用于蒸发冷却、或用于液冷),虽然这不是能源,但却是重要的资源消耗;最终,数据中心使用的电力往往来自电网,而电网中的电力可能是由燃煤、燃气、核能或可再生能源(水力、风力、太阳能)产生的。
自2022年以来因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危机目前在欧洲已基本得到缓解,但其深层影响和高成本尚未完全消除。
具体来说,曾在危机高峰时期严重短缺的天然气供应,如今已经通过中东的天然气供应和美国的液化天然气供应渡过了难关;能源价格也从峰值大幅回落,但目前仍然高于俄乌冲突前的水平,对欧洲的工业竞争力仍有影响;欧盟的天然气储备库在2025年冬季前得以高位填满,短期能源安全得到了保障。
总体而言,这次能源危机推动了欧洲的能源转型(如今绿色能源已占欧洲总发电量的43%-45%),加速了可再生能源和热泵等电气化设备的部署,但也导致了对美国液化天然气的长期依赖。
过于集中
恰恰在这种虽已缓解但依然紧张的能源格局之下,欧盟提出了雄心勃勃的人工智能发展目标。
根据大多数权威机构的报告,目前全球AI领域的竞争格局是:美国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中国紧随其后排在第二,欧盟则处于第三梯队。欧盟如今的雄心是,通过监管建立信任,并以统一的、受规制的、强大的数字基础设施,来重新夺回全球AI竞争中的领导地位。
欧洲曾经是数据中心发展的主要中心。2015年,欧洲数据中心的容量占全球数据中心总容量的25%以上。然而,在过去十年中,美国和中国市场的增长速度更快,导致欧洲的全球份额下降,到2024年降到了15%。在此期间,欧洲数据中心市场的增长速度约为全球平均速度的一半。
欧盟最近几年动作频繁,试图扭转这一趋势,但欧盟的努力却受到了欧盟本身所遭遇的能源瓶颈的严重制约。
2025年11月16日,国际能源署的几位专家撰文指出,建设一个数据中心,就意味着增加一个庞大且集中的电力需求来源。尽管数据中心本身可以在一到两年内建成,但扩展支持它们的电力基础设施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目前,欧洲大多数数据中心都位于主要城市附近,而当地电网已经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欧洲是全球第三大数据中心市场,其数据中心主要集中在被称为FLAP-D的五个城市,其中F指德国的法兰克福(Frankfurt),这是欧洲大陆最大的数据中心市场,得益于其作为金融和互联网交换中心的地位;L指英国的伦敦(London),作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和科技中心之一,英国首都也是全欧洲最大的数据中心市场;A指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它是当之无愧的欧洲互联网连接点和门户;P指法国首都巴黎(Paris),它拥有强大的本地市场需求和技术生态系统;D则指爱尔兰的都柏林(Dublin),不要小瞧这个小国的首都,它是许多美国科技巨头(如谷歌、微软)的欧洲总部所在地,气候凉爽且税收优惠,是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重要聚集地。
欧洲之所以形成了这种主要数据中心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的局面,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数据中心对低延迟的需求、经济与生态系统的长期演变和超大规模云服务商的选择:在这几个城市中,有些是欧洲互联网骨干网的主要交汇点和光缆的登陆点,例如阿姆斯特丹拥有全球最大的互联网交换中心之一(AMS-IX),法兰克福则拥有 DE-CIX,数据中心必须靠近这些网络交汇点,才能保证不同用户和企业之间的数据传输延迟最低(Low Latency);有些是金融中心,例如伦敦和法兰克福是欧洲最大的金融中心,金融交易和高频交易(HFT)对数据传输速度要求极高,数据中心必须建在距离交易所最近的地方;有些是欧洲门户,例如都柏林因其相对较低的税率和良好的光缆连接,成为首选的欧洲总部所在地和谷歌、微软、亚马逊等美国公司的欧洲云服务入口。
然而,高度集中虽然创造了效率,但也带来了巨大的系统性风险和挑战。
首先是能源瓶颈和电网拥堵。数据中心集中在城市电网附近,导致当地电力负荷严重超载。如前所述,都柏林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在全市占比高达80%;城市电网设计的初衷并不是为“吃电狂魔”的数据中心供电,而电网升级速度跟不上数据中心一到两年的建设速度,导致国际能源署所指出的长达七至十年的电网连接等待时间;电网限制迫使这五个城市不得不暂停新项目,投资者则把资金和项目转移到欧洲以外,从而削弱了欧盟的AI发展目标。
其次是高度集中可能推高当地电价,加剧土地和水资源竞争。
第三是安全风险。将欧洲大部分数字基础设施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或大规模电网故障,就可能导致欧洲大片区域的数字服务瘫痪,构成巨大的系统性风险。
电网老化
为了实现欧盟的AI发展目标,欧洲的电网必须满足数据中心的巨大用电量需求,但欧洲目前约30%的电网已使用超过40年,部分地区的电网甚至更为老旧。安永(EY)的估算显示,欧洲对电网进行必要的升级,每年需要投资670亿欧元。
欧洲数据中心协会(European Data Centre Association)的研究发现,未来三年欧洲数据中心面临的最大挑战将是获取电力,其次是监管合规和许可审批。
国际能源署指出,欧洲的电力消耗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增长,包括供暖和交通的电气化、制造业产出的恢复,以及在欧洲部分地区不断增长的制冷需求。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模型,基于目前的政策设定,预计到2030年,数据中心将占欧盟电力需求增长的 10%。
国际能源署几位专家撰写的文章如此建议:“如果欧洲要实现将其数据中心容量增加两倍的目标,就需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文章说,支持大规模数据中心建设并确保它们顺利融入欧洲能源系统,将需要一套协调一致的政策。
首先,简化项目流程并改进电网连接排队管理,可以优先处理准备就绪的建设项目,从而简化电网连接。其次,非确定性电网连接(用户接受在特定条件下可能被限制供电)将有助于在电网容量受限的地区加速电网连接。再次,优先考虑将数据中心选址在有富余电网容量的地区。智能电网技术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利用可用的电网容量,而电池系统等现场电力资产可以在高需求期间减轻对更广泛电网的依赖。最后,对输电基础设施的持续投资和电网规划中的更紧密协调,对于满足不断增长的输电容量需求至关重要。
令人欣喜的是,欧洲开始出现前述五大城市之外的新的数据中心落脚之地。例如,哥本哈根和米兰对数据中心的吸引力越来越强。未来几年欧洲还将出现新的数据中心枢纽,包括西班牙和芬兰。
西班牙和意大利通常被称为欧洲数据中心的“第二梯队”或南欧枢纽,它们的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虽然不如前面提到的FLAP-D那五个城市庞大,但近年来增长非常迅速,尤其是在满足本地和区域云服务需求方面。
位于中东欧的前社会主义国家,则是欧洲数据中心的“第三梯队”,虽然当地的数据中心市场仍在发展中,但由于其庞大的人口和经济体量,以及地理位置上连接东西欧的优势,增长潜力巨大,其中波兰是目前中东欧地区数据中心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国家,其核心枢纽是华沙。
尽管如此,第一太平戴维斯欧洲、中东和非洲数据中心咨询总监卡梅隆·贝尔(Cameron Bell)仍然认为:“从地理上看,我们看到需求仍高度集中。虽然需求正逐渐扩展到传统的欧洲枢纽之外,但大部分需求仍聚集在FLAP-D市场(法兰克福、伦敦、阿姆斯特丹、巴黎和都柏林),这得益于密集的人口和大型企业用户的存在。”
于是,那个问题依然高悬在欧洲决策者们的头顶之上:人工智能正在加剧数据中心的能源需求,欧洲有能力满足这一需求吗?
(作者曾在英国多家知名媒体担任资深记者、编辑。作者微信公众号:魏城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