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伦时间11月18日上午8:30,第三十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30)的第八天,主办方突然推出大会关键结果之一——《共同体决定》(Mutirão Decision)草案。
COP30大会首席执行官Ana Toni在17日晚间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贝伦一揽子计划”将成为本届大会的关键成果,其中分为展现4个核心议题解决路径的《共同体决定》,以及其他议题的讨论成果。
这份文件几乎被视为往年大会中的《封面决定》(Cover Decision),它通常会出现在大会结束时,是一份涵盖大会主要议题与成果,具有总结性地位的决议文本。虽然本次主办国巴西多次强调本次COP不存在最终的《封面决定》,《共同体决定》更灵活、更具有多边磋商的性质,然而在参会者眼里,这只不过是称谓的区别。
《共同体决定》包含4个核心议题:
1.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资金义务(《巴黎协定》第9.1条);
2.贸易限制性单方面措施;
3.对国家自主贡献(NDC)综合报告作出回应,并解决1.5度目标与实施之间的差距;
4.双年透明度报告(BTRs)综合汇编。
《共同体决定》草案分为“庆祝《巴黎协定》十周年”“《巴黎协定》全面进入实施周期”“加速落实,强化团结与国际合作”三部分,共有58条细则,21个选项。其中发展中国家所关注的资金及单边措施问题主要在第三部分。多项细则中都提供二至五个选项,最终会从其中挑选一个选项组成定稿。
2024年11月在巴库举行的COP29上,各方同意设立新的集体资金量化目标(NCQG):到2035年,发达国家每年为发展中国家动员至少3000亿美元资金,并通过公共与私营部门协同,将资金总量扩大至1.3万亿美元。围绕气候资金兑现与问责机制的谈判,是COP30诸多谈判中的焦点。
在《共同体决定》草稿中,主席团为NCQG落实问题提出了4个选项,大部分方案主要着眼于建立工作计划、路线图与部长级年度审议等程序性安排,以推动对3000亿美元和1.3万亿美元承诺资金落实的路径设计。而最具突破性的第四项提出设立“贝伦实施机制”,帮助发展中国家把气候目标转化为具体的项目规划,从而推动真正的气候资金流入和项目落地。
欧盟推行的“碳边境调节机制”(即碳关税),要求钢铁、水泥、铝、化肥等进口商品按其生产过程的嵌入碳量补缴与欧盟相当的碳价,以防止“碳泄漏”、维护公平竞争。但因规则由欧盟单方面设定、标准采信欧盟体系并附带繁琐申报义务,常被批评为单边主义措施。自从COP29起,发展中国家就开始争取将“碳关税”等单边措施列入正式议程专门讨论,然而这次也像去年一样并没有获得成功。
关于单边措施的解决方案也有四条。四个选项大体呈现从“知悉”到“建立正式机制”的不同层级,其中第三项是最具制度化、最有实质推动力的方案。在第三项的计划中,主席团将提出建立专门平台,系统研究单边气候相关贸易限制措施的性质、范围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同时决定在波恩会议(气候大会中期会议)期间就该平台展开会议,并由一名发达国家和一名发展中国家缔约方代表共同担任联合主席。
《共同体决定》草案的出现让所有参会者始料不及。一位澳大利亚谈判代表对《财经》说,“这非常有趣,我起床之后看到了草案。现在主席团在19点前收集了所有意见,并准备磋商到明天早上。最终结果有可能明早公布。从来没有过这么迅速的决定。”
她认为这次可能是近十年第一次准时结束的气候大会。议程的突然加快证明了主席国对气候谈判效率的追求,但这也和今年没有激烈的讨论点,谈判重心在“落实”上有关。
本周前两天,主席团不只一次表示希望按照议程如期结束,而不是像往届一样延后至少1天-2天。目前每日的谈判已经加长到夜间,班车和餐点供应也都相应延时,谈判代表们对《财经》表示,周一晚上谈到了0点左右,之后还可能通宵。据各方消息,巴西总统卢拉将于未来几天重返会场,参与部分谈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