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特区政府于9月公布的《2025年施政报告》中进行政策预热后,在促进通证化(tokenisation,港称“代币化”)资产交易方面,近日香港的金融及产业界纷纷迈出关键性一步。
一系列相关实践的核心探索之一,是以香港旨在构建通证化生态系统并于2024年推出的“Ensemble”沙盒项目进入试运行阶段,香港为此于11月中旬推出了一个名为“EnsembleTX”的互通平台。按照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的说法,此举标志着“香港通证化旅程中的一个关键时刻,从概念验证升级为真实交易”。
所谓关键时刻,源于此前的沙盒中并无真实的资金交易,但进入互通平台试运行后,首批参与者则包括当地七家有通证化存款的银行,以及13家业界内的先行者。前者包括汇丰银行、中银香港、渣打香港三家港元发钞行,后者则包括蚂蚁国际、香港交易所、贝莱德,以及中华燃气等。
以中华燃气为例,其于11月4日宣布完成首个真实世界资产(Real World Assets, RWA)通证化项目,以旗下营运数据中心及固网服务的子公司“名气通”,总额港币1亿元的授信额度作为底层资产,由创兴银行提供授信,并由蚂蚁数科Jovay Layer2提供区块链支援。
此笔1亿港元的境外授信额度将主要用于支持名气通在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及跨境基础建设计划等领域的发展。金杜律师事务所担任中华煤气的法律顾问,金杜香港银行与金融业务部合伙人费思(Andrew Fei)牵头,他对《财经》表示,“该交易充分展示了区块链技术在提升境外金融市场效率与信任方面的巨大潜力。”
他也指出了该项目与香港特区政府《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高度契合,而“该政策明确将通证化作为推动多类资产创新的重要支柱”。
这些涵盖不同产业领域的参与者,正体现了通证化资产交易的不同侧面,这也正是Ensemble等金融沙盒项目的核心主旨之一,即让金融机构和市场参与者善于利用通证化的存款和资产,通过香港现有的支付等金融基础设施,培育或找到具有真实利用价值的通证化应用场景。
其中的一些场景此前已培育了较为成熟的产业基础,只待政策放宽。以汇丰方面为例,该行成功为客户蚂蚁国际完成的一笔转账就成为EnsembleTX的首笔交易之一。在这笔交易中,汇丰协助蚂蚁国际转账380万港元通证化存款至设于另一家本地银行的钱包。
“通过该互通平台,我们率先实现实时流畅的通证化存款跨行转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提升香港金融生态圈的交易效率和速度作出贡献。”汇丰环球支付方案部数字货币主管刘彦奇对《财经》表示。
在这笔转账背后,首先是通证化本身具备的一系列优势,包括能全天候实时交易,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并减少资金积压。此外,通证化存款被认为也兼具了可编程特性,企业可以直接通过内部系统发出支付指示、加入自定义交易规则,并根据预设条件进行自动化交易。
“此次的EnsembleTX落地意义很大。展望未来,香港主要银行占存款60%以上的资金,或许意味着定期存款有望加速自由流动。因通证化后可随时将其信用部分单独隔离后使用,部分类似于内地的大额存单,也意味着这些存款有望长期留存在银行体系内。”香港某相关机构的网金部负责人对《财经》解析。
“这种通证化的过程或许有助于缓解以往流动性与盈利性的矛盾。假如通证化存款能在市场上得到足够的认可,那企业可能会愿意把本身原用于流动性的资金配置成通证化存款。如此一来,既获得了高收益,也保障了流动性。”内地某券商分析师也对《财经》解析称。
作为一系列业务探索的基础,汇丰在今年5月于中国香港正式推出了面对企业客户的通证化存款服务,作为当地首个由银行提供的区块链结算服务,其初期支持当地范围内的转账交易;时至9月,为满足即时跨境结算不断增加的需求,汇丰则完成了首笔中国香港与新加坡间的美元跨境转账交易。在此基础上,该行的通证化存款服务已扩展至新加坡、英国和卢森堡。除了港元,也支持新加坡元、英镑、欧元和美元等货币。
这与此前市场热潮中高度聚焦于相对高息的零售端业务有一定差异。而更为看重效率、透明度和风险控制的机构端,其成为通证化服务目前落地的主力,则源于现实的客户需求。据汇丰近日一项访问了全球539家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通证化在企业财资范畴的应用将持续提升,普及程度预计将在未来两年提升六倍。
具体到中国香港特区的未来发展态势,据《财经》获悉,前述项目进入试行阶段EnsembleTX后,初期将支持通证化存款及资产的实款交易。随着互通平台投入运作,不同金融机构的平台与系统可以连接至此项创新金融市场基建,促成相互之间的兼容与互联,为通证化存款的银行同业结算奠定基础,进而应用于通证化资产交易。
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在通证化资产交易方面的“竞合”关系近日也备受业界关注。就在前述EnsembleTX互通平台官宣的11月13日,新加坡金管局总裁谢啇真(Chia Der Jiun)也在一次公开活动发表主题演讲时宣布,新加坡金管局将于2026年试点发行通证化金管局票据(tokenised MAS bills),并使用央行数字货币(CBDC)进行结算。新加坡三家银行(DBS、OCBC、UOB )已完成首个新元批发型CBDC真实环境的隔夜同业拆借试点,后续将把 CBDC 结算扩展至通证化MAS票据。
“在可预见的一年到两年里,指望 RWA在追逐收益的零售端爆发并不现实。从机构对机构(B2B)的RWA才是最现实、最有效的起点。中国香港和新加坡都已下定决心,把链上金融先做成银行和机构以及机构与机构间的基础设施,而不是寄希望在零售侧讲RWA 高收益理财故事。”数字资产托管和钱包技术平台Cobo新加坡COO (首席运营官)Lily Z. King对《财经》表示。
对于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将通证化资产交易先从B2B模式落地,她较为看好的原因包括多个方面,例如对银行、券商、资产管理人、清算所等来说,通证化会带来真实价值,比如更快的结算和更有效率的运营,更利于监管和标准化,以及将“金融管道打通且跑顺之后,再考虑零售市场才有意义”。
“在这一点上,中国香港和新加坡选择从通证化存款、批发型 CBDC、通证化票据这些 B2B 场景入手是务实的路径。先把‘钱的高速公路’建在链上,零售产品和新业务流量自然会在之后逐步汇聚过来。”Lily Z. King也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