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济将迎来“三连增”

来源 | 《财经》杂志 作者 | 《财经》特派香港记者 焦建 编辑 | 苏琦  

2025年11月17日 12:03  

本文2696字,约4分钟

地缘政治等红利给2025年的香港经济带来了持续流入的资金及人才。整体就业增长及如何继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则是仍处于转型期的香港经济在2026年值得重点关注的领域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对当地2025年GDP(本地生产总值)增长预测于近日调高至3.2%后,11月16日,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据此撰文分析称,香港经济将连续第三年取得正增长,且2026年可望继续维持这一态势。

在8月对相关预测数字复检时,前述GDP预测数字仍为相对保守的2%至3%。在11月14日向上修订背后,是正呈现“稳中提速向前”态势的香港经济接连迎来利好。具体而言,前述数字调高,一方面源于前三季度的整体增长数字,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当地经济的短期展望态势。

进入三季度后,香港实质本地生产总值增长已达到3.8%,较一季度的3.1%明显加快。究其原因,按照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的数字,受出口继续大幅上升及本地需求持续扩张带动,香港经济在三季度表现蓬勃。经季节性调整后按季比较,实质GDP进一步上升0.7%,与预先估计相同,而上一季则上升0.4%。

相关数字的上调,与当地近期一系列相对乐观预测的整体调性相符。在特区政府调高增长数字前数日,汇丰环球投资研究相关预测也已进行了上调。汇丰将今年香港GDP预测增长率由原先的2.5%上调至3.2%,2026年由2.1%上调至2.4%,2027年由2.2%上调至2.5%。

因当地三季度GDP增长3.8%远胜该行预期增长率,仅此一个因素已使得汇丰对今年香港GDP增长预测相应调升0.4个百分点。“预测会有更多需求去推动今年以来仍较活跃的贸易流,以及呈现更强消费板块利好条件,再加上于美国减息的背景下,料货币宽松政策将推动增长,促使汇丰对本港经济的看法更为正面。”汇丰方面指出。

事实上,在谈到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时,署理政府经济顾问林帼瑛也着重表示,今年前三个季度经济增长主要受出口带动,加上全球主要经济体维持温和增长,均有利于香港经济增长。

以三季度的具体情况为例,电子相关产品需求强劲和亚洲区内贸易往来畅旺,带动香港的整体货物出口在三季度同比实质显著增长了12.1%,服务输出也同比增长了6.3%。后者则主要受益于访港旅游业和跨境运输量持续增长,以及跨境金融服务活动活跃所支持。

金融服务占整体服务输出的比率上升,是近日香港经济增长的一个突出亮点。按照林帼瑛的分析,金融在服务输出方面仍是主要增长动力,特别是股票市场及IPO(首次公开招股)活跃,预料四季度仍有支持。

“IPO热潮、北水流入创纪录,以及出色的股市表现下,香港今年金融活动回暖,除产生的正面的财富效应有利于消费,同时亦为金融及财管服务带来增长的机会。”汇丰环球投资研究大中华区经济师辛怡然则对《财经》分析指出。

持续近一年的股市热潮,被认为正在当地形成新的正向循环,即本身的金融及相关服务业的规模占比已较高,未来还有望进一步上升。近年来香港一系列的推广活动及优惠措施的落地,也正吸引海外资金及资产聚焦于此,形成本地化效应,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资金的黏性。

整体而言,香港大学协理副校长(环球事务)、香港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对外事务)邓希炜博士则对《财经》解析称,“结合前三个季度的情况来看,今年全年中国香港的GDP增长超过3%完全没有问题。从大的背景来看,这主要源于香港今年享受了比较大的地缘政治红利,包括由于美国的一些政策导致的资金和人才回流香港等一系列方面。”

“另外,由于美国的关税政策所带来的全球贸易格局变化,也使得中国内地企业在向外加速布局,同时发掘东南亚、欧洲和中东的一些新市场。香港作为全球重要的转口港之一,也较大受益于这些趋势的变化。使得今年香港的出口数字持续向好。今年香港特区政府的一系列推广和招商活动数字也增加明显,这在带来一系列商业机会的同时,也带动了中高端的餐饮、酒店等行业的持续复苏。”邓希炜也指出。

以旅游等活动为例,按照陈茂波近日透露的数字显示,今年以来的一系列盛事活动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旅客访港,前十个月访港旅客超过4100万人次,同比上升了12%,这些都支持了香港的服务输出持续增长。

香港今年以来的一系列盛事活动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旅客,前10个月访港旅客量超4100万人次,同比上升12%。图为香港庙街为推动“熊猫经济”摆放的雕塑。摄/焦建

在前述一系列因素基础上展望今年四季度及2026年的中国香港经济,接受《财经》采访的多位相关分析人士及学者则认为,在近期中美两国之间达成一定协议的大背景下,或可为中国香港的贸易带来一定利好,但香港经济也不应过分依赖外需,也需要积极发掘内生动力。

例如,林帼瑛就表示,美国仍然在就多项货品进行加征关税调查,且减息步伐(尚)未明朗,也会给中国香港四季度至明年的经济表现增添不确定因素。

辛怡然也认为,美国对全球经济体关税税率仍普遍高企,再加上出口前置需求减弱的影响之下,中国香港的贸易流或于2026年出现回落。而香港近期推动发展金融等各类科技及创新,则可助经济的持续增长。

另外一个各界普遍关注的2026年香港经济增长的重要领域,则是当地的就业市场情况。实际上,虽然有前述一系列利好,但当地的劳工市场在三季度时依然出现了放缓。事实上,当地今年一季度的失业率数字为3.2%,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由二季度的3.5%上升至三季度的3.9%,就业不足率也出现了上升。

在分析相关现象出现的原因时,林帼瑛在记者会上指出,这是由于零售及餐饮失业率上升,推高了整体的失业率,两个行业占整体就业人数约一成。但其也指出,零售及餐饮已开始恢复,香港本地消费开支加快,虽然企业未必即时大量招聘人手,但希望可稳定失业问题。“最关键是经济要有增长,创造更多职位,本地消费恢复亦有助于巩固招聘信心及劳工需求,相信失业率已逐步回稳,但短期内不会大幅下降。”

“综合来看,一系列的利好因素带动之下,使得香港2025年除地产以外的主要经济门类都有明显的上涨。但与此同时,比如金融业、出口行业等虽然畅旺,但对于劳动力市场的整体拉动效应依然并不明显。餐饮零售行业聚焦于中高端,也使得带动就业效果比较明显的一些相关领域,仍处于恢复状态。”邓希炜则对《财经》预测称,“正因如此,香港的经济结构转型问题仍然值得关注。整体就业增长和外部环境变化等方面,则是2026年香港经济发展值得重点关注的领域。”

除预测即将公布的劳工市场数据预计趋向稳定,陈茂波也在11月16日的撰文中指出,“虽然外围仍有不确定因素,特区政府会巩固良好势头,同时抓紧伴随风险而来的战略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