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即破发,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何时扭亏?

来源 | 《财经》杂志 文|《财经》特约撰稿人 成孟琦 编辑|杨秀红  

2025年11月07日 13:46  

本文3172字,约5分钟

自动驾驶领域的竞争,本质是技术路线、商业模式与资本耐力的综合较量

2025年11月6日,来自广州且均已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两家自动驾驶企业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同步登陆港交所,两家公司上市首日双双破发。

小马智行的最终发售价为139港元/股,募资总额最高达77亿港元。文远知行则比较稳健,发售价为27.1港元/股,募资总额(绿鞋前)23.9亿港元。截至当日收市,小马智行跌9.28%,市值546.7亿港元,换手率2%;文远知行跌9.96%,市值250.49亿港元,换手率1.65%。11月7日上午,两家公司跌幅同步扩大,截至发稿,小马智行跌12.13%,文远知行跌12.87%。

“这次上市是自动驾驶行业全新篇章的开始,经过近九年的坚持和探索,公司已站在了自动驾驶大规模商业化的前沿。”小马智行创始人、首席执行官(CEO)彭军告诉《财经》,对于2028年至2029年实现盈利的计划,主要测算依据为第七代车成本足够低,按单车来算的话,在达到5万辆的规模后,是能实现毛利为正的,按照目前的推进速度,2028年-2029年车队规模能超过5万辆。

文远知行则对《财经》表示,此次赴港上市,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的核心战略考量:首先,实现“美股+港股”双重上市,是公司全球化资本战略的主动部署与深化。其次,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市场环境与公司的全球化业务布局高度协同。第三,业务支撑层面,港股上市所募资金将直接服务于技术产品创新及全球业务扩张战略,重点用于加速L4级自动驾驶车队在中东、欧洲、日本及新加坡等关键市场的商业化落地,包括建立本土化的运营与销售体系,文远知行在这些区域已建立显著先发优势。

文远知行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韩旭也表示,希望为中国乃至世界自动驾驶发展贡献力量。港股上市是全新起点,公司将继续以技术引领商业,以商业反哺技术,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商业落地,为股东和社会创造长期而可持续的价值。

然而,就在两家自动驾驶公司上市前夕,小马智行在港股路演文件中对文远知行的运营区域、已完成单量等数据标注引发争议,遭文远知行首席财务官(CFO)李璇公开指责。此次事件被认为是“自动驾驶IPO竞争激化”的结果。不过,更多观点认为,自动驾驶行业仍处于共同发展阶段,而非零和博弈。随后,港股上市当天,小马智行CEO彭军与文远知行CEO韩旭共同现身敲钟现场,并进行了友好互动。

市场分析认为,这场始于港股的自动驾驶大战,本质是技术路线、商业模式与资本耐力的综合较量,既揭开了中国L4级自动驾驶行业的资本盛宴,也暴露了赛道商业化攻坚期的现实挑战,新一轮行业大战就此拉开序幕。

上市首日破发

11月6日,港交所迎来自动驾驶领域的历史性时刻,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同台敲钟,成为港股市场首批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概念股。但开盘后,两家公司股价双双跌破发行价。

小马智行以139港元/股的发行价登陆港交所,开盘价为124港元/股,较发行价下跌10.79%,开盘4分钟后跌幅扩大至12.23%,市值为521.2亿港元;文远知行发行价27.1港元/股,开盘价24.98港元/股,下跌8.56%,4分钟后跌幅加深至13.65%,市值240.2亿港元。

据悉,此次破发并非个例,两家公司2024年底登陆纳斯达克时,也曾经历类似的股价波动,反映出资本市场对自动驾驶长期烧钱模式的谨慎态度。

对于上市后的股价波动,彭军在记者会上表示,“长期来看,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永远是公司业务的体现,可能前置,可能滞后,但是最终来说,还是靠公司的业务发展。公司更亮眼的财务数据,一定是股价的最重要的保障。所以核心业务的发展,如何能更快速把单量和车队规模进一步的扩大,是最大的挑战。等我们基本的业务盘走好以后,股市或早或晚其实都会有反馈。”

发行结构上,双方呈现鲜明的差异化策略。小马智行瞄准“规模募资”,悉数行使发售量调整权后发行约4825万股,集资额达77亿港元,创下2025年全球自动驾驶行业最大IPO(首次公开募股)及港股AI领域最高募资纪录。最终,小马智行公开发售部分超额认购15.88倍,占总发行量的8.7%,国际配售占比高达91.3%,基石投资者阵容包括Eastspring等机构,Uber更拟出资1亿美元战略认购。

文远知行募资总额(绿鞋前)23.9亿港元,全球发售8825万股,最终公开发售超额认购73.44倍,触发回拨机制后占比提升至20%,国际配售认购倍数9.85倍。此外,公司创始人韩旭签署三年自愿锁定协议。

发展轨迹上,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高度相似。二者均脱胎于百度自动驾驶核心团队;2024年四季度,两家企业先后登陆纳斯达克,上市首日文远知行市值44.91亿美元,小马智行市值则为41.88亿美元。在港敲钟前夕,两家自动驾驶公司爆发冲突,文远知行CFO李璇公开指责小马智行路演材料存在运营区域、数据造假等失实表述。

对此,文远知行对《财经》回应道,自动驾驶赛道潜力巨大,当前仍处于“共同做大蛋糕”的阶段,需要行业参与者共同维护一个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通过良性竞争推动技术进步与市场成熟。文远知行一贯秉持专业、务实的态度,专注于自身的技术突破与全球化商业落地,坚信实际取得的运营成果和财务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

何时扭亏为盈?

港股上市背后,是两家公司持续亏损的财务现状。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三年半时间内小马智行净亏损达45.8亿元,文远知行亏损65.57亿元,持续的技术研发与车队部署构成主要烧钱项。

营收表现上,双方呈现差异化增长态势。文远知行2022年-2024年营收持续下滑,分别为5.18亿元、4.02亿元、3.61亿元,但2025年二季度Robotaxi业务营收增长836.7%至4590万元,增长主要依赖车辆销售。小马智行营收保持小幅增长,2022年-2024年分别为6838.6万美元、7189.9万美元、7502.5万美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3543万美元(约2.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3%,其中Robotaxi收入同比增长178.8%,核心驱动力来自乘客端车费收入超300%的增长,消费端市场需求得到验证。

现金储备方面,截至2025年二季度,文远知行以9.98亿美元略胜小马智行的8.35亿美元,按当前烧钱速度,两家公司均能支撑至少3年运营。募资用途上,小马智行计划将50%资金投入未来五年L4级技术大规模商业化,40%用于研发;文远知行则聚焦技术栈开发与车队量产运营,资金分配更侧重短期落地效率。

全球扩张路径上,小马智行已在硅谷、卢森堡设立研发中心,成为中国唯一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均开展全无人商业化运营的公司,第七代Robotaxi于11月5日正式在广州、深圳上线,计划2025年-2026年部署千台规模车队。其与Uber的合作将于2025年下半年在中东启动,开启海外商业化关键布局。

文远知行则构建了更广泛的全球网络,是全球唯一拥有中、美、欧、中东七国自动驾驶牌照的企业,业务覆盖11个国家30余个城市。其L4级车队规模超1500辆,Robotaxi超700辆,与Uber在中东运营着中美以外最大的商业化车队,在欧洲市场保持先发优势。

自动驾驶行业的长期前景依然被市场看好。根据沙利文预测,2030年前后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Robotaxi服务市场,规模达390亿美元,占全球份额超一半。硬件成本的持续下降成为关键利好,激光雷达成本已降至4000元人民币左右,分析师预测2026年Robotaxi单公里成本将降至2.1元人民币,2030年进一步降至1元人民币,人力成本替代空间巨大,行业盈亏平衡点有望在2028年-2029年到来。

(《财经》记者黄慧玲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