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将设亚投行办事处

来源 | 《财经》杂志 文|《财经》特派香港记者 焦建 编辑 | 苏琦  

2025年11月04日 09:52  

本文2670字,约4分钟

世界范围内类似中国香港这样高效的地方并不多见。亚投行未来将进一步借助香港活力和创造力推动可持续金融发展

亚投行在港设立办事处的相关安排磋商已进入最后阶段,“相信不久后将在国际金融中心外看到亚投行的标志”。图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外景。摄/焦建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需要,11月3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下称“亚投行”)宣布计划在中国香港设立办事处。

相关信息由亚投行行长金立群在香港金融科技周2025致辞时公布。当日深夜11点左右,香港特区政府则表示称,欢迎亚投行的决定,香港方面会全力协助亚投行进一步推动亚洲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

“迎来亚投行决定在港设立办事处的好消息,我们感到非常欣喜,会积极配合亚投行需要,为设立该办事处提供所需支援。”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表示,“香港会继续发挥‘一国两制’下内联外通独特优势,为亚投行长远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在今年9月公布的香港特区最新一份《施政报告》中,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亦已提出,会积极争取亚投行在港设立办公室。

在谈到设立办事处的宏观背景时,金立群则指出,世界范围内类似香港这样高效的地方并不多见。香港完美融合国际金融中心、区域枢纽与国际人才库优势,同时又拥有专业人才、长期资本、透明法治等优势,共同构筑了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关安排磋商已进入最后阶段,相信不久后将在国际金融中心(IFC)外看到亚投行的标志。”金立群称,亚投行未来将进一步借助香港活力和创造力推动可持续金融发展。

旨在投资亚洲基础建设的亚投行于2016年1月正式开业运营,目前有110个国家和地区会员。在正式营运的前十年,亚投行共批准338个融资项目,总值约646亿美元,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投资机构。

作为一家多边发展银行,其宗旨是通过在基础设施和其他生产性领域的投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财富,以及改善亚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亚投行也鼓励私营资本参与投资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项目,并致力于与其他多边和双边开发机构紧密合作,推进区域合作与伙伴关系,应对发展挑战。

中国香港于2017年6月正式成为亚投行成员。自此开始,中国香港致力协助亚投行充分利用其资本市场、专业服务和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以支持该行在项目融资、发债、投资及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运作。这也被金立群指出在支持该行高标准治理和业务增长方面发挥了稳定而且具建设性作用,包括提供平台便利更广泛合作,帮助孵化和转化创新理念。

金立群透露,作为香港资本市场活跃发行机构,亚投行一直获得来自香港的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及官方机构等支持。亚投行至今已发行44笔港元债券,涉资超过170亿元港币,以及29笔离岸人民币债券,总额逾170亿元人民币。

《财经》9月的相关报道则显示,亚投行已在中国香港通过与按揭证券公司(HKMC)合作,将基建贷款打包成证券化产品,以便腾出更多资金投资于绿色项目。

在前述致辞中,金立群亦透露了亚投行未来的发展融资模式新方向,以及与香港可能的合作点。例如,过去数十年,发展融资主要集中于道路、港口、电网等可见、可融资的硬基础设施。这些资产实际上依赖于自然系统的支撑。自然本身就是基础设施,一旦生态系统受损,将引发干旱、洪水、粮食危机等连锁后果,成本将体现在政府预算与保险负担上。

为实现相关转变,金立群认为数字金融将发挥关键作用。人工智能、卫星监测与区块链等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能够量化和验证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例如水质净化、碳储存与生物多样性维护。这些数据进一步可通过数字平台进行注册与追踪,成为可定价、可交易的金融资产。

在此基础上,创新型金融工具(如生物多样性信用、水质信用与自然相关债券)应运而生。以碳信用市场为例,一个原本不透明、高摩擦的市场也可发展成为低成本、高参与度的交易体系。

“只要实现标准化与验证,同样模式可应用于自然资产。”金立群指出,“仅靠公共预算无法满足全球适应与生态修复的需求,必须引入私人资本。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包括稳定可编程的支付系统、真实资产代币化与智能合约,能有效降低交易门槛,将支付与验证结果挂钩,扩大市场参与。”

以联合国提出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例,目前关于气候行动、可负担洁净能源、消除贫穷等多项目标的资金缺口仍然庞大。亚洲是可持续发展资金投入不断加大的重点地区。以能源转型这一领域为例,相关估算显示,2024年亚太区相关投入已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占全球相关投资额约一半,比美洲地区多出一倍左右。

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按照联合国估算,中国以外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到2030年将每年需要近2.4万亿美元才能实现目标,目前投资额仅为这一数字的四分之一。除政府及慈善机构,有望弥补这一缺口的,正是来自私人市场的相关资金投入,这既是影响力投资近年来在全球受到重视的背景之一,也是中国香港希望抓住的未来发展新机遇。

中国香港在发展绿色可持续金融方面正展现出一系列的新路径与“雄心”。之所以被称为新路径,按照9月14日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撰文总结时透露的,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中国香港特区将在建立标准和准则、推动产品创新等三个方面推动绿色金融产业发展,并提出构建全球性的影响力投资生态圈。

在标准建设方面,香港绿色金融协会(HKGFA)在近日提供给《财经》的相关材料中则显示,“香港于2025年起实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SSB S1和S2标准对齐的可持续发展披露要求,强制企业进行气候相关披露及范围三供应链排放报告,这将推动企业绘制碳排放图谱、公开数据并与供应商协作降低碳排。企业持续探索创新解决方案以实现气候目标。”

香港绿色金融协会主席及会长马骏博士也对《财经》解析称,展望未来,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均具备优势,能在带领亚洲进行气候转型方面担当关键角色。“香港不仅具备条件,更肩负重任,作为区域性平台推动标准制定、政策对话、产品创新和能力建设,特别是针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

中国香港融合国际金融中心、透明法治与国际人才库优势,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正不断吸引国际性机构进驻。图为近日落户香港的国际调解院办公楼装修时外景。摄/焦建

今年6月,亚投行已与香港金管局方面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双方将投资一系列专注于亚洲新兴市场的风险投资基金,携手支持亚洲新兴经济体通过科技与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绿色及科技赋能基础设施,同时进一步促进香港的风险投资及创新者生态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