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文信息学会2025学术年会在北京举行 聚焦大模型技术前沿与应用

来源 | 《财经》新媒体综合整理   

2025年11月01日 09:43  

本文1019字,约1分钟

10月28日-29日,中国中文信息学会2025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中国大模型大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大会聚焦大模型的理论突破、技术前沿、产业落地与生态共建,吸引约600名业界专家、学者及从业者参会。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监事长、北京理工大学黄河燕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大模型是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通用人工智能新时代的核心支点,学会将继续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深化大模型基础研究与跨学科融合,努力培养更多的学术和技术人才,共同推动大模型领域前沿理论创新与可靠应用落地。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刘培俊司长在讲话中提到,今年1月,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网信办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数字中文建设 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提出“数字中文”这一核心概念,明确指出,要“全方位释放语言文字在数字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数据要素价值”。 大语言模型是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推动器,同时也需要大规模高质量的语言数据做“燃料”,语言与技术相辅相成,融合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管晓宏在发言中指出,幂律是许多自然和工程系统中普遍存在的数学物理规律,许多社会系统包括语言表达、音乐旋律也存在幂律,能够建立定量计算模型并进行定量分析。报告讨论-类社会系统的数学特征和数学模型,揭示幂律存在的机理。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度分析音乐、语言等系统中的计算智能,赋能人工智能语言生成、人工智能作曲等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方滨兴表示,在强化学习等新型人工智能系统中,行为更多依赖于奖励信号的引导,其决策过程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与探索性。从这一角度来看,尽管人工智能的行为表现出某种“自主”特征,我们仍不能断言其具备意识。然而,它根据外部激励与预设目标不断调整行为的过程,有时确实可能超出人类的预期,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一种自我意识或主观意志的萌芽。

澳门城市大学周万雷教授、北京产权交易所前董事长熊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继荣教授、复旦大学邱锡鹏教授等专家学者围绕大模型的伦理性与安全性量化评估、扩散大语言模型新范式、情境智能与通用人工智能(AGI)发展路径等主题作报告。

此外,大会围绕大语言模型不同专题组织了13场高端论坛,涵盖生成式AI、知识图谱、具身智能等领域。百余名学者与行业专家进一步探讨大模型技术前沿进展与应用趋势,为我国大模型事业发展凝聚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