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调至1.90%

来源 | 《财经》杂志 作者 | 《财经》研究员 丁艳 编辑 | 杨芮  

2025年10月30日 18:15  

本文1442字,约2分钟

今年1月、4月、7月,保险行业协会公布的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分别为2.34%、2.13%、1.99%。相较于二季度的1.99%,此次预定利率研究值再次微降

10月29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组织召开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2025年三季度例会,认为当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0%。

今年1月,人身险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落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发的《关于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每季度发布预定利率研究值。各人身保险公司动态调整普通型、分红型人身保险预定利率最高值和万能型人身保险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

预定利率研究值将直接决定行业预定利率是否调整,如触发一定条件将发生调整变化。“预定利率研究值”是指保险行业根据市场利率变化和行业资产负债管理情况,通过综合分析确定的一个参考利率值,主要用于指导保险公司调整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

今年1月、4月、7月,保险行业协会公布的预定利率研究值分别为2.34%、2.13%、1.99%。相较于二季度的1.99%,此次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再次下调。

今年7月25日,当保险行业协会公布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后,因已经连续两个自然季度低于监管设定调整门槛,触发调整机制,多家大型保险公司发布预定利率调降公告。

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寿皆发布公告称,公司决定调整新备案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最高值,其中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为2.0%、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为1.75%、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为1.0%。同时,公司将于2025年8月31日24时起不再接受超过上述预定利率最高值保险产品的投保申请。

《通知》中显示,当公司在售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连续两个季度比预定利率研究值高25个基点及以上时,要及时下调新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并在两个月内平稳做好新老产品切换工作。

根据监管规定,未来预定利率的调整将会跟随保险行业协会在每个季度初发布的“预定利率研究值”,而这个预定利率研究值的计算则会挂钩三个市场化的利率——5年期及以上的LPR、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

据一位前监管行业高层分析称,长期业务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利率的大幅度波动,利率大幅下降会存在利差损难题。众所周知,日本在这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利率快速下行,寿险公司的预定利率也从90年代的5.5%下降至2000年的2%。但由于存量保单规模较大、久期较长,许多保险公司开始出现利差损,在此阶段有7家寿险公司破产。“为了应对利差损风险,日本的寿险预定利率最低降到0.25%”。

华创证券曾发布研报称,20世纪末,中国曾经历一轮“利差损”危机,化解周期超十年,化解手段除了调整预定利率,还包括优化产品结构、拓宽投资渠道等。当前“利差损”压力背景下,保险行业从产品、渠道、投资、内含价值等方面多措并举,预计负债端经营质量逐步稳固向好。

从2025年初金融监管总局部署的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来看,强化资产负债联动管理是三大关键和重点方向之一,下调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背后是低利率环境下防范利差损风险。2024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曾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利差损风险的四大应对思路,包括推行“报行合一”,下调传统险预定利率以及对万能险和分红险的实际结算利率进行压降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