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风生水起,让科技成为本轮牛市的核心主线。
和上半年相比,这一结构性行情在三季度演绎得更为极致,以光模块和 PCB 为代表的海外算力板块是驱动市场上涨的主要力量。
鹏华基金陈金伟在三季报中直言,“三季度,市场呈现出‘慢牛’的特征,极少数科技龙头负责‘牛’,其他股票负责‘慢’”。
为了佐证这一点,他还提到一组数据:“以沪深300为例,整个三季度上涨约18%,但涨幅前10的股票贡献了沪深300接近一半的收益,而这10只股票仅有一只不属于科技行业。”
AI也成为今年业绩排名的胜负手。
据Wind统计,截至三季度末,年内净值涨幅超过100%的基金共有53只,其中35只重仓了科技。业绩榜前十的基金中,有8只是科技主题基金。
部分基金甚至实现了“双百”增长,不仅收益翻倍,规模增长也超过百亿。比如,任桀管理的永赢科技智选,前三季度以194.49%的业绩涨幅位列第一,规模从去年底的2609.49万元增至115.21亿元。冯炉丹管理的中欧数字经济,前三季度以140.86%的业绩涨幅位列第三,规模从去年底的5935.66万元增至130.21亿元。

而面对这场科技行情的盛宴,基金经理在三季报中呈现了不同的态度和观点。
踏空的自白
一些踏空的基金经理进行了自我调侃和反思。
南方基金恽雷以“老登”自嘲。他表示,今年以来,自己管理的基金尽管取得了绝对收益,但与市场中重仓热门主题行业的基金相比,前三季度管理人为委托人创造的基金收益可谓是微不足道。
他反思道,尽管在二季报中谈到了如何对组合进行相对应的调整,但是业绩的改善并不明显,“尤其是在三季度,伴随着市场对人工智能算力需求预期的进一步提升,不少科技公司估值大幅扩张,而笔者略显‘老登’的投资组合更是远远落后”。
“保持平常心,做好日常的投研工作可能是当下最为合适的事情。”恽雷表态,尽管面对相对艰难的环境,但依然会坚持价值的投资风格。
鹏华基金陈金伟则秉持一种“苦中作乐”的心态,“我们因没有持有科技股,在这个阶段大幅落后,但是我们也乐于见到科技股的大幅上涨”。
他给出的其中一个理由是:“我们的同行超配科技股获得了不错的收益,整体跑赢指数,这会提升整个主动权益行业的社会形象,对比前两年在非工作场合,我们尽可能避免提及自身的职业,在这个角度上我们也是受益的。”
焦巍在银华富裕主题的三季报中,先是坦陈“由于风险偏好、资金交易方面的原因,红利策略和本基金的净值表现不佳。”
随后又提到,报告期内出现了“牛市思维下,只要不买红利和消费资产,赚钱就像呼吸一样简单”的话术。
之后用几段话表达了自己不认同和不参与的立场。
在他看来,一个良好的“牛市”需要较好的上市公司盈利支持,也不可能脱离估值的引力,把树长到天上去。如果一味认为在“牛市”环境下就可以脱离基本面而极度狂热,2015年的教训历历在目。
“作为踏空科技行情的基金管理人,我们承认当前的科技发展处于重大变革的时刻,也会在未来深深改变社会的构造和投资的结构。但重温历史,类似的机会每十年总会重现。市场周期的本质,不在于对新兴事物的准确把握,而在于人类的遗忘。”焦巍认为,真正的挑战,也不是在于能够及时的学习新知识,而是在于在下一次繁荣到来时,依然牢牢记住那些古老的教训。
浪潮中的分歧
尽管前期赚钱效应充足,对于AI行情的可持续性,基金经理现阶段的观点较为分化。
有人极度乐观。
财通基金金梓才是其中之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认为A股市场低估了海外算力整个板块业绩增长的持续性和成长空间,大部分A股投资者并没有意识到算力在这轮产业革命的重要性,继而在估值上给予较为保守”。
他认为,视频推理的加入对算力需求有所带动,“目前算力的需求增长可能仅仅是刚开始,或可预见未来推理端算力需求的广阔增长空间”。
鹏华基金闫思倩的观点也颇为乐观,“AI是全球科技共振,我们认为AI的科技周期至少持续5-10年,当前仍处于产业化初期的前两年”。
AI应用中,她最看好机器人,“4季度Tesla新版本机器人发布,以及宇树上市,预计将进一步加速行业发展”。
一些老将则持谨慎态度。
在兴证全球基金谢治宇看来,尽管短期的景气度可以从客户的资本开支计划得到印证,但在尚未见到终端广泛应用场景的背景下,部分投资者对于需求高速增长的可持续性开始产生疑虑。
“除此以外,技术路线的迭代也引发了市场针对未来竞争格局变化的分歧:无论是模型侧各家大厂对于效率的不同追求,还是硬件侧集约化要求对于供应链的挑战,都会影响到相关公司长期的内在价值。”谢治宇认为,在一轮大的技术浪潮面前,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同样重要。
睿远基金赵枫也给出了较为谨慎的判断。一方面,他认为从需求和财务层面看,很难轻易地判断当前AI产业已经存在较大泡沫,更不用说去预测泡沫何时破裂。
另一方面,他指出相对于快速增长的需求和雄心勃勃的资本开支,现实物理世界的约束却是确定存在的。训练和推理需求增长需要庞大的算力支撑,但数据中心的建设受限于很多的物理限制,比如电力和土建等一些最基础的要素投入。
“受限于这些因素,数据中心的建设周期可能会拉长,从而使得相关硬件需求在未来几年的增速受限,进而对大幅上涨之后的相关公司造成一些不确定性。”赵枫进一步表示。
业绩领跑的选手中,有人给出了风险提示。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过前期较大幅度的上涨,AI板块整体估值已不再处于低位区间,部分热门概念股的估值甚至包含了对未来多年高速成长的乐观预期。”中欧基金冯炉丹
直言,当前投资机遇与风险并存,机遇在于AI技术正处于加速迭代和商业化落地的黎明期,产业天花板极高。
她认为风险在于,高估值意味着对业绩兑现的要求更为苛刻,也更容易受到市场情绪、流动性及宏观因素变化的冲击,板块波动性会显著加大。
冯炉丹建议投资者分散投资,将AI板块作为整体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力求在享受AI行业成长红利的同时,通过在不同行业和资产类别间的分散配置,平滑投资组合的收益波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