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动态】
OpenAI与AMD宣布百亿美元芯片大单
当地时间10月6日,OpenAI和AMD宣布达成一项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基于AMD处理器的 AI 数据中心,这被视为迄今为止对行业领军企业英伟达构成的最直接挑战。根据该协议的条款,AMD将在为期四年的协议中,向OpenAI提供数十万块人工智能芯片。OpenAI承诺将购买价值 6吉瓦的 AMD 芯片,从明年开始将首先购买 MI450 芯片。OpenAI将直接购买这些芯片,或者通过其云计算合作伙伴进行采购。此外,OpenAI获得AMD认股权证,允许其以每股1美分的价格收购这家晶片制造商最多10%的股份。AMD 首席执行官苏姿丰表示,这笔交易将在未来五年内为这家芯片公司带来数百亿美元的新收入。
马斯克的xAI获英伟达投资
10月8日晚,据财联社报道,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英伟达已投资马斯克的人工智能公司xAI,“唯一的遗憾是没给xAI更多投资”。黄仁勋表示:“马斯克参与的几乎所有事情,你也会想参与其中。他给了我们投资xAI的机会,我对此感到非常高兴。”
据悉,xAI创立于2023年7月,其宗旨是了解宇宙的真实本质。自成立以来,xAI发展迅猛,推出了多个版本的Grok模型。今年7月,xAI新一代Grok 4大模型发布,基础版已向全球用户免费开放。报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xAI正推进一轮规模超最初计划的融资,芯片巨头英伟达将以股权投资形式参与其中。此次融资完成后,xAI本轮持续进行中的融资总额有望达到200亿美元,为其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注入重要动力。这笔融资包含股权与债务两部分,且与xAI计划在 “巨像2号”(Colossus 2) 项目中使用的英伟达图形处理器 (GPU) 紧密相关。“巨像” 是xAI位于美国孟菲斯的最大数据中心项目名称,此次融资所获资金将重点支撑该数据中心及相关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其中,英伟达计划在交易的股权部分投资高达20亿美元。
放弃独立上市,ABB拟以53.75亿美元向软银出售机器人业务
10月8日,稳居全球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瑞士巨头ABB,宣布以53.75亿美元将机器人业务单元出售给软银集团,此前拟定的独立上市计划不再推进。该交易预计2026年中后期完成,尚需监管批准与满足惯例条件。协议签署后,ABB将调整财报结构,机器人业务自2025年四季度起列为“非持续经营”项目。业务剥离后,ABB在自动化领域的布局调整及未来竞争力变化,仍存不确定性。2024年,ABB机器人业务在全球市场排名第二,实现营收23亿美元,运营息税摊销前利润率仅12.1%。在中国,同年其出货量仅排第六。
国内首款大型载客eVTOL下线
据人民网报道,9月29日在成都市金堂淮州新城通航产业园,由四川沃飞长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AE200-100首架机正式下线。这标志着国内载客eVTOL研发进入新的里程碑——即将开启载人试飞,正式迈入适航取证全面冲刺与量产机型预生产阶段。作为“四川造”大型载客eVTOL,AE200-100是一款专门面向载客运输场景设计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采用国际先进的倾转旋翼布局,兼顾直升机的灵活与固定翼飞机的高效。该机机体长9.9米,高4.4米,翼展15米,配备4至6座灵活座舱,最大航程200公里,巡航速度可达248公里/小时。
赛力斯与字节合作布局具身智能
10月9日晚间,赛力斯(601127.SH)公告称,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力斯集团”) 下属子公司重庆凤凰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力斯凤凰”) 与北京火山引擎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火山引擎”)签署《具身智能业务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公告,双方将围绕“面向多模态云边协同的智能机器人决策、控制与人机增强技术”项目协同攻关,构建“技术研发——场景验证”闭环机制,共筑技术底座与协作基础。双方聚焦汽车产业生态数智化升级需求,打造“技术+场景”融合新模式,为汽车产业全面赋能。
公开资料显示,火山引擎是字节跳动旗下的云与AI服务平台,成立于2020年,注册资本10亿元。此前,9月29日晚间,赛力斯公告称,集团全资子公司赛力斯汽车以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持有的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10%股权,交易金额为115亿元。
神州控股科捷发布供应链智能体“小金”
近日,神州控股旗下智慧供应链企业科捷推出自研供应链智能体——“小金”。据悉,最终落地的 “小金” 智能体,基于“AI for Process”核心理念,定位为“供应链企业级智能体套件”,以 “3+N” 架构形成差异化优势,成为破解企业 AI 应用 “最后一公里” 的关键方案,今年将优先与客户展开合作试用。官方披露信息显示,其中“3” 个核心智能体覆盖企业通用需求:数据助手支持自然语言高自由度提问,可自动以图表、图片形式呈现结果,针对海量数据还能生成 Excel 文件,覆盖 80% 以上的数据查询场景,可将日常查询效率提升 90%;决策助手能自主规划分析步骤,调用多子智能体收集数据,针对复杂问题输出完整报告,例如为新客户提供 “仓库入驻推荐”“新建仓选址方案”,数据分析效率提升 70%;客户助手整合客户背景知识,提供 7×24 小时智能应答,减少客服 50% 工作量。
云深处科技发布全球首款全天候人形机器人
10月9日,云深处科技发布全新一代行业级人形机器人——DR02。据了解,为最大化适配人类现有工作场景,云深处科技DR02人形机器人采用高度拟人化设计方案,其175cm的身高与68cm的臂长接近成年男性标准体型。官方介绍,作为全球首款行业级全天候人形机器人,云深处科技DR02最核心的突破在于其达到IP66级的整机防水防尘能力。结合-20℃至55℃的宽温运行范围,DR02可无缝衔接干燥工厂与户外雨天、低温冷库与高温车间,真正实现“全天候、全时域、全场景”连续作业。这一能力让DR02成为全球首款可适应户外淋雨、潮湿、粉尘等复杂环境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科技前沿】
诺贝尔自然科学三大奖出炉
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出了本年度诺贝尔奖的最后一个自然科学大奖,将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日本科学家北川进(Susumu Kitagawa)、澳大利亚科学家理查德·罗布森(Richard Robson)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奥马尔·亚吉(Omar Yaghi),他们因开创了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的全新领域,共同摘得这一桂冠。
此前两天,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及诺贝尔物理学奖陆续颁出。10月6日,日本科学家、大阪大学教授坂口志文(Shimon Sakaguchi)与两位美国科学家玛丽·布伦科(Mary Brunkow)、弗雷德·拉姆斯德尔(Fred Ramsdell)被共同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因在“外周免疫耐受方面的发现”获得表彰;10月7日,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科学家米歇尔·德沃雷特(Michel Devoret)、英国科学家约翰·克拉克(John Clarke)和美国科学家约翰·马丁尼斯(John Martinis),他们因“在电路中发现宏观量子力学隧穿和能量量子化”获奖。
2025中国人工智能硬件生态大会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硬件产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转型。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崛起,既为硬件生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使其面临着诸多全新的挑战。不同领域的硬件产品实现相互连接、协同工作,催生出一系列全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日前,中关村数智人工智能产业联盟联合上海市静安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溪河数智(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25中国人工智能硬件生态大会暨硬件企业赋能国际化合作论坛”定于2025年10月16日在上海举办,以期汇聚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及企业代表,共同构建产业供需对接平台,深入探讨人工智能硬件生态的发展趋势,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合作与创新,推动硬件产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资本洞察】
三一重工赴港上市获证监会备案,拟发行不超过10.83亿股
千亿工程机械龙头港股上市申请获中国证监会备案。10月8日,三一重工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了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关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公司拟发行不超过10.83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公告表示,公司自备案通知书出具之日起12个月内未完成境外发行上市,拟继续推进的,应当更新备案材料。2025年中期,三一重工实现收入447.80亿元,归母净利润52.16亿元。
阳光电源开启港股IPO
10月5日,总市值高达3358亿元、全球储能系统市场份额仅次于特斯拉的A股光储巨头——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阳光电源”),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独家保荐人为中金公司。根据招股书显示,光伏逆变器和储能系统是阳光电源的主要业务板块。从出货量方面来看,截至2025年6月30日,阳光电源的光伏逆变器累计装机量超595 GW;2024年,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出货量在全球的市占约为25.2%;储能产品方面,截至2025年6月30日,阳光电源储能系统累计出货量已达70 GWh。
财务方面,2022年-2024年以及2025年1-6月,阳光电源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01.1亿元(人民币,下同)、721.6亿元、777.0亿元及434.4亿元;年/期内利润分别为37.0亿元、96.1亿元、112.6亿元及78.3亿元,2022年-2024年收入和利润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39.2%和74.6%。
岚图汽车递交港股上市申请
10月2日,岚图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香港联合交易所递交了以介绍方式上市的申请。这标志着其自今年8月官宣上市、9月完成股改更名后,赴港上市进入实质性阶段。据悉,2022年至2024年期间,岚图销量从1.9万辆快速增长至超8万辆,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03.2%,在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中增速位列前三。10月1日,岚图公布最新交付数据显示,9月岚图交付新车15224辆,1—9月累计同比增长85%。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岚图汽车的营收分别为60.52亿元、127.49亿元、193.6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8.9%;今年1-7月的营收为157.8亿元,同比增长90.2%。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净亏损分别为15.38亿元、14.96亿元、0.91亿元;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单季度盈利。
零重力飞机工业完成近3亿元A+++轮融资
10月9日,零重力飞机工业对外宣布,正式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近3亿元。这是继9月22日公司宣布成功完成A++轮战略融资后的再次融资,本轮融资由中信建投、洛阳文旅、海南祥聚、诸暨经开创融、富处资本、安徽广投等机构注资。据了解,本轮融资资金将精准投向零重力飞机工业的三大核心领域:一是攻坚ZG-ONE鹊飞的TC审定与ZG-T6倾转旋翼机试飞,抢占技术制高点;二是推进锐翔RX1E-A、RX1E-S电动固定翼飞机量产交付,构建营收基本盘;三是落地全国性绿色航空飞行营地,完善低空基础设施网络。
【监管动态】
多地叫停网约车“一口价”订单
近日,陕西西安等地出台政策,全面暂停网约车“一口价”等低价营销行为,严禁任何形式的价格欺诈和恶意压价。而在此前,江西鹰潭、河南开封、广东清远等多地也相继出台类似政策,禁止平台以“一口价”模式强制司机接单,治理无序低价竞争行为。
据《工人日报》报道,所谓网约车“一口价”订单,是指乘客设定目的地后,系统根据预估里程、时长、实时路况等因素给出固定结算价格,无论堵车或改路,乘客均按此价格付费。这种模式对乘客具有吸引力,在价格便宜和预期可控的刺激下,打车出行需求可能增加,因而也有助于网约车平台抢占市场份额。但有司机表示,在“一口价”模式下,接单增多而收入未增。有乘客认为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定价机制。
工信部调整26—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消息,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等三部门联合公告2026—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明确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有关技术要求调整等情况。《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 19578—2024)和《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限值 第1部分:乘用车》(GB 36980.1—2025)两项标准均将于2026年1月1日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