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CEO吴泳铭:超级人工智能时代到来 AI将加速应用渗透

作者 | 《财经》新媒体 撰稿人 舒志娟 | 文 编辑 | 高素英  

2025年09月24日 13:57  

本文1748字,约2分钟

“AI的智力正从一个高中生迅速提升到博士生水平,AI的行业渗透速度超过历史上所有技术。”9月24日,在2025年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吴泳铭表示,阿里巴巴正推进三年3800亿的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将持续追加更大的投入。他认为,大模型将替代现有OS的地位成下一代操作系统,而AI云则成下一代计算机。

根据远期规划,为了迎接ASI(超级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比2022年GenAI的元年,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提升10倍。

吴泳铭表示AI Chatbot是人类有史以来用户渗透率最快的功能。Tokens 的消耗速度两三个月就翻一番。最近一年,全球AI行业的投资总额已经超过4000亿美元,未来5年全球AI的累计投入将超过4万亿美元,这是历史上最大的算力和研发投入,必然将会加速催生更强大的模型,加速AI应用的渗透。

吴泳铭认为,实现AGI(通用人工智能)已成为确定性事件,但这并非终点,而是迈向ASI的新起点。AGI将人类从大量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人们专注于创造与探索;而ASI作为全面超越人类智能的系统,将创造出“超级科学家”和“全栈超级工程师”,以惊人速度解决科学和工程难题,推动科技实现飞跃式发展,引领人类进入前所未有的智能时代。

对于通往ASI的道路,吴泳铭指出将经历三个关键阶段。第一阶段是“智能涌现”,即AI通过学习海量人类知识,具备泛化智能;第二阶段是“自主行动”,此时AI将掌握工具使用和编程能力,从而“辅助人”,这也是目前行业所处的阶段;第三阶段是“自我迭代”,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AI通过连接物理世界并实现自学习,最终实现“超越人”。

基于对AI发展趋势的判断,吴泳铭提出,大模型将成为下一代的操作系统。它将替代现有操作系统的地位,成为连接真实世界工具接口的核心,承载用户、软件与AI计算资源的交互调度。未来,几乎所有与计算世界打交道的软件可能都由大模型产生的Agent构成。同时,模型部署方式也将更加多样化,运行在所有计算设备中,具备可持久记忆、端云联动的运行状态。

吴泳铭认为,在LLM(大规模语言模型)时代,开源模型创造的价值和能渗透的场景会远远大于闭源模型。因此通义千问选择了开放路线,打造AI时代的安卓系统,全力支持开发者生态。

此外,他还提出“超级AI云是下一代的计算机”的重要判断,揭示了未来计算范式的基本形态——以超级AI云计算平台为核心的全新架构。他预测,未来全世界可能只会有5-6个超级云计算平台,这些平台将承担起支撑AI时代海量计算需求的重任。新的AI计算范式需要更稠密的算力、更高效的网络、更大的集群规模。

目前,阿里云正在全力打造一台全新的AI超级计算机,它同时具备先进的AI基础设施和模型。这种软硬件垂直整合的策略,可确保在阿里云上调用和训练大模型时达到最高效率。

面对超级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社会变革,吴泳铭认为,未来,每个家庭、工厂、公司,都会有众多的Agent和机器人24小时为人类服务。从Vibe Coding(氛围编程)到Vibe Working(氛围协作),人类和AI将演进出全新的协同方式。他甚至预测,未来可能会出现超过全球人口数量的智能体和机器人,与人类一起工作,对真实世界产生巨大影响。

与历史上其他技术革命相比,AI带来的变革更为深远。吴泳铭类比道,正如电曾经放大了人类物理力量的杠杆,ASI将指数级放大人类的智力杠杆。这种智力杠杆效应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产效率。

他称:“过去我们消耗10个小时的时间,获得10小时的结果。未来,AI可以让10小时的产出乘以十倍、百倍的杠杆。”

在AI的赋能下,人类将变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强大。吴泳铭强调,每次技术革命解锁更多生产力之后,都会创造出更多的新需求,而不是导致就业市场的萎缩。他相信,一切才刚刚开始,AI将重构整个基础设施、软件和应用体系,成为真实世界的核心驱动力,掀起新一轮智能化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