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跨境二维码支付在国家层面形成了统一对外接口。
9月16日,第十四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副行长陆磊在论坛讲话中宣布,央行指导支付清算协会和中国银联建设的跨境二维码统一网关(下称“统一网关”)已于7月底上线,有效解决了“外包内用”多头连接等技术问题。
据了解,统一网关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负责运营,是跨境支付的基础设施,支持符合条件的市场机构接入,为境内外用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安全的跨境二维码支付服务。目前可以开展“外包内用”和“内包外用”业务。
截至9月11日,统一网关办理的业务达到了198.1万笔,金额4.27亿元。
陆磊表示,支付行业仍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结构性、机制性问题,其中包括,跨境支付统筹不足。具体而言,境内外机构采用两两对接模式展业,随着境外合作机构的数量增长,标准不一,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逐步显现,合作链路互不兼容,影响境外钱包的引入效率和使用体验,不利于发挥中国支付产业的整体合力,部分市场主体满足于国内市场优势地位对支付全球化拓展的认识也还存在不足。
“综合各方意见来看,推动二维码支付互联互通是破解上述问题的重要突破口。”陆磊表示,统一网关是跨境二维码支付互联互通的重要进展。
同时,中国银联和网联清算公司积极推进与泰国、越南、印尼等多国的二维码互联,通过双向开放二维码受理网络,推动跨境支付合作成果更多地惠及中外民众。
中国二维码支付一点接入
“统一网关是在央行指导下建设的跨境支付基础设施,支持境内外机构通过‘一点对接’开展跨境二维码支付合作。”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杨涛表示。
据介绍,统一网关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负责运营,是跨境支付的基础设施,为境内外参与机构提供统一技术接口、跨境交易信息转接分发、交易监测与分析等服务,支持参与机构为境内外用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安全的跨境二维码支付服务。
目前,统一网关支持境内外机构接入后开展“外包内用”“内包外用”业务,可处理二维码主扫和被扫模式下交易。
主要包括四类场景:一是“外包内用”主扫,用户通过境外钱包客户端扫描境内商户的收款码。二是“外包内用”被扫,境内商户扫描用户展示的境外钱包客户端付款码。三是“内包外用”主扫,用户通过境内钱包客户端扫描境外商户的收款码。四是“内包外用”被扫,境外商户扫描用户展示的境内钱包客户端付款码。
从用户层面来看,统一网关为境内外机构提供跨境交易信息转接分发等服务,不参与资金划拨处理,不直接向钱包用户和商户提供服务。同时,支持对交易信息转接的实时处理,基本做到用户端无感。
杨涛一直在跟踪研究统一网关的建设与规则情况。据他介绍,统一网关相关建设工作自2025年初全面展开。7月30日,统一网关正式投产上线,优先支持“外包内用”业务,并向参与机构发布了统一网关业务规则和技术规范。
根据已发布的《跨境二维码统一网关业务规则(试行)》,钱包机构、收单机构、金融基础设施(包括境内清算机构、境外国家金融基础设施)、境外参与机构合作方等符合条件的市场机构均可申请成为统一网关的参与机构,在完成机构准入、联调测试、生产验证以及协议签约后,可接入统一网关开展业务。
目前,统一网关已与多家境内外参与机构合作,主要包括中国银联、网联清算公司、银联国际、支付宝、财付通、Alipay Connect、Tenpay Global、DBS PayLah!、Touch'n Go、Kbank、支付宝香港、微信香港、MPay澳门钱包等,业务覆盖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钱包到中国境内的商户受理使用。
“预计后续统一网关还将持续扩大参与机构规模和跨境支付互联互通范围,支持更多符合要求的机构接入开展跨境二维码支付业务。”杨涛称。
破解支付产业四大问题
在论坛现场,陆磊表示,中国支付产业还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结构性、机制性问题,需要我们逐项梳理并着力解决,比较典型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态环境相对封闭。境内二维码支付市场集中度比较高,网络经济中闭环体系自我优待,交叉性补贴问题在支付行业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和体现,产业协同发展还存在不足。
二是网络和标准不兼容。经过多年发展,中国二维码支付市场形成了多套标准和网络,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并不充分,业务规则和标准兼容性不足,不利于行业资源统筹高效使用。
三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支付市场,尤其是收单市场的同质化程度比较高,竞争激烈,部分机构中存在着短期生存压倒长期发展的情况,制约了行业创新动力和发展潜力,持续削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是跨境支付统筹不足。境内外机构采用两两对接模式展业,随着境外合作机构的数量增长,标准不一、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逐步显现,合作链路互不兼容,影响境外钱包的引入效率和使用体验,不利于发挥中国支付产业的整体合力,部分市场主体满足于国内市场优势地位对支付全球化拓展的认识也还存在不足。
“互联互通是解决上述支付领域问题的必要路径,”陆磊表示,“综合各方意见来看,推动二维码支付互联互通是破解上述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在此背景下,央行指导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联合中国银联建设统一网关,在国家层面形成了跨境二维码支付服务的对外统一接口。”杨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在杨涛看来,统一网关建设具有四点重要意义。
一是支持境内外机构通过“一点对接”开展跨境二维码支付业务合作,有利于降低机构间的系统对接成本,减少多次改造的资源浪费。
二是推动形成统一的境外钱包机构合作标准,提升境外钱包引入效率和使用体验,同时促进跨境二维码支付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良性发展。
三是协调推动境内机构开放受理环境,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境外钱包的境内受理面。
四是建立涵盖“外包内用”“内包外用”的统一信息接口,推动实现对跨境二维码支付业务的统一管理,支持参与机构为境内外用户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支付服务。
在论坛现场,陆磊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进跨境支付互联互通,进一步深化政府基础设施、市场主体协同的跨境支付互联互通机制,巩固和畅通中国联通全球的资金网络和渠道。推动构建更加开放高效的境内二维码支付网络。
同时,陆磊表示,境内二维码支付互联互通正在有序推进。支付清算协会与市场主体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稳妥渐进推进境内二维码互联互通,互联互通共识正在进一步形成,不同支付网络间的壁垒逐步削弱,业务规则持续完善,产业生态更加开放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