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银行:营收净利双增,不良率降至十年最低

来源 | 《财经》杂志 文 |  《财经》研究员 程维妙 编辑 | 张颖馨  

2025年08月29日 18:41  

本文2162字,约3分钟

通过深化资产负债主动管理、降本增效等措施,浦发银行净息差降幅已显著收窄。截至上半年末,该行净息差1.41%,较2024年末收窄1个基点

继2024年净利润重回正增长后,2025年上半年,浦发银行(股票代码:600000.SH)交出一份营收净利双增、不良率降至十年最低水平的成绩单。

据浦发银行8月27日发布的中报显示,上半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905.59亿元,同比增长2.6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7.37亿元,同比增长10.19%。报告期末不良贷款率1.31%,较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连续六年保持下降,且对比过往财报,为2015年以来最低水平。

“上半年浦发银行以数智化战略为统领,积极推进各项任务目标,延续了(近两年)新领导班子上任以来不断回升的向好态势。基本面的持续改善,也验证了该战略路径和发展模式的正确性及可持续性。”在8月28日举行的中期业绩说明会上,浦发银行行长谢伟如是总结上半年经营成果。

数智化战略,由浦发银行在行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期、同质化竞争日益胶着背景下提出,2024年是该战略的开局之年,2025年则是提升年。据浦发银行披露,该战略既可赋能零售与对公业务,也可对控制不良形成支撑。

谈及未来数智化转型措施,浦发银行副行长、总法律顾问崔炳文介绍称,浦发银行今年成立了总行级的模型管理委员会,通过优化后的模型审批贷款340多亿元,不良贷款额仅25万元。

他还提到存量不良化解,“上半年信用卡不良率出现下降,是一个可喜的拐点。”不过按揭业务不良率有所上升,这也是行业一个共性问题。对此,浦发银行针对“失能不失信”的客户采取“调诉结合”策略,解决了超33亿元不良资产。

预计未来一两年行业息差触底反弹

近年受减费让利、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调降、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等因素影响,银行业整体面临净息差下降的挑战。因跌幅一度加深,浦发银行在过去两年亦有一定程度压力。

不过,通过深化资产负债主动管理、降本增效等措施,浦发银行净息差降幅已显著收窄。截至上半年末,该行净息差1.41%,较2024年末收窄1个基点(即0.01%),接近同期银行业1.42%的平均水平。同时,上半年实现利息净收入583.07亿元,同比增长0.45%。

对于净息差的改善,谢伟指出,改善净息差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浦发银行非常重视强调资产负债管理的主动性,通过主动、前瞻、科学地进行顶层设计,明确短中长期资产负债管理目标,来综合运用预算、考核、定价、财务、资本、组织等机制形成合力,一体化推动净息差的改善。

在降本增效方面,他以房屋租金“算账”举例,通过严格审核房产续租,压降年化租金逾9400万元,同时盘活闲置房产资源,提升了资产使用效率。

谢伟还披露了一个测算数据:“(浦发银行)在息差上面优化一个基点,就可以给营收多带来8亿元。”他表示,当前国内整个银行业还处于降息周期,贷款利率仍将会持续下滑,但各方面的决策也会非常重视银行息差的影响,预计未来一两年银行业净息差可能会逐步达到一个触底反弹的阶段,降幅会进一步收敛。

此外,浦发银行上半年非息收入达322.52亿元,同比增长6.79%。财报显示,这一方面得益于财富管理、托管等重点中间业务手续费收入同比实现增长,轻资本转型发展效果显现;另一方面,公司积极把握市场交易机会,债券、基金、贵金属、外汇衍生等交易性收入增长明显。

“今年资本市场持续回暖,叠加低利率时代背景,大资管业务有重构破局的机会。”浦发银行副行长张健表示,在促进消费的背景下,国家鼓励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投资端加快扩容的机会也比较好。同时,上海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积极打造全球资管中心。“下半年财富管理是我们的重点工作。”张健明确。

适度下沉挖掘对公增量

浦发银行因对公业务见长,曾有“对公之王”之称,近年加入零售业务战局后,零售贷款利息收入一度超过公司贷款。在2024年中期业绩会上,浦发银行管理层曾指出,要复活、激活“对公之王”基因。

对此,去年以来,浦发银行持续发力对公业务。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该行引导信贷投向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关键领域。截至报告期末,母公司对公贷款余额(含个人经营贷款,不含票据贴现)37932.8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13%,高于零售贷款增速。零售贷款(不含个人经营贷款)余额为14978.4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37%。

存款方面,截至报告期末,该行母公司对公存款余额38178.2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99%;母公司对公活期存款余额占比46.46%,较上年末提升1.02个百分点。

谈及未来对公业务的新增长点,浦发银行副行长康杰指出,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区域发展方面,该行将持续聚焦“两重两新”战略部署,进一步向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经济区域纵深发力。

同时,在做好传统优势领域的基础上,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特别是以科技金融为引领的五大重点领域,打响浦发品牌。在服务活力区域的基础上,将拓展潜力区域。根据产业集聚程度、财税贡献能力等核心指标,筛选一批重点城市及部分百强县,适度下沉经营网络,提升区域覆盖深度与服务响应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