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银行被罚334.75万元;万达普惠、烟台银行等被通报;三部门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方案|金融科技周报

来源 | 《财经》新媒体 整理  | 《财经》新媒体 王柏匀 编辑| 蒋诗舟  

2025年08月15日 13:41  

本文1845字,约3分钟

8月8日——8月14日

行业要闻

涉违反支付结算业务等多项事由,华润银行被罚334.75万元

8月8日至8月14日,央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披露19张涉及银行的罚单。其中,被罚金额最大的是珠海华润银行,其因“违反支付结算业务、货币金银业务、国库业务、征信业务、反洗钱业务管理规定”被央行广东省分行警告,罚款334.75万元。

梅州客商银行因“违反货币金银业务、征信业务、反洗钱业务管理规定”被央行广东省分行警告,罚款87万元。

另外,渤海银行长春分行因“1.违反账户管理规定;2.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3.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4.未按规定履行网络运营者的网络安全保护义务”被央行吉林省分行警告,罚款59.49万元。

2025年6月至今,渤海银行已收到6张罚单,累计被罚379.29万元。违法违规事实涉及“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贷前调查不尽职、贷后管理不到位”“违反数据安全管理规定”“未真实反映风险状况”等。

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万达普惠、烟台银行等被通报

8月13日,国家网络安全通报中心发布通告披露,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检测发现70款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移动应用,涉及“万达普惠”“臻好借”“人人租”“烟台银行市民e贷”等多款金融类应用。

其中“万达普惠”通报原因包括:隐私政策未逐一列出App(包括委托的第三方或嵌入的第三方代码、插件)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围等;个人信息处理者向其他个人信息处理者提供其处理的个人信息的,未向个人告知接收方的名称或者姓名、联系方式、处理目的、处理方式和个人信息的种类,并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未在征得用户同意后才开始收集个人信息或打开可收集个人信息的权限;处理敏感个人信息未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个人信息处理者处理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未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收集未成年人信息未取得监护人单独同意。

公司聚焦

长安银行首席信息官高永平任职资格获批

8月1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陕西金融监管局披露,核准高永平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的任职资格。

湖北消费金融增资至13.59亿元

天眼查显示,8月7日,湖北消费金融完成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约10.06亿元增加至13.589亿元,增幅约35.1%。同时,张琦、黎健退出董事职务,新进汪帆、高宝俊为董事。

监管动态

三部门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方案

8月12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明确自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中实际用于消费,且贷款经办机构可通过贷款发放账户等识别借款人相关消费交易信息的部分,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政策。

《方案》规定的贷款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分别是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招联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兴业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三部门联合整治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突出问题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召开了第二次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监管联络员会议,要求继续强化与相关部门的联动,集中整治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突出问题。此次会议通报了2025年上半年金融消费投诉情况,研究讨论了金融消费环境治理相关工作以及近期金融教育宣传活动安排等。

会议强调,金融监管总局要会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做好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及时会商研判投诉形势,对金融消费者集中反映的重点领域问题开展协同治理;继续加强与相关部门联动,推动形成金融消费环境治理工作合力,对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突出问题强化风险提示和集中整治;集约、高效开展9月金融教育宣传活动,采取有效的金融教育宣传方式方法,着力提升人民群众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能力。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共治,切实发挥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实效,推动金融消保和投保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