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规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1.8%,“反内卷”反什么?

来源 | 《财经》杂志 作者 | 《财经》记者 孙颖妮 王静仪 编辑 | 王延春  

2025年07月28日 18:57  

本文3362字,约5分钟

在需求不足背景下,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陷入低价竞争,尤其体现在钢铁、水泥、光伏等行业,导致“增量不增利”。亟须通过“反内卷”纠偏

 

7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月-6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365.0亿元,同比下降1.8%,较1月-5月回落0.7个百分点,创下年内新低。从月度数据看,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连续两月出现负增长,5月和6月单月分别为-9.1%和-4.3%。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马泓分析,这主要受短期外部环境冲击、落后产能出清、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持续处于低位以及国内有效需求尚待提振等综合因素影响。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也表示,在利润率收缩与工业品价格下行的双重挤压下,企业盈利企稳回升仍面临挑战。

从价格的角度来看,6月PPI同比下降3.6%,环比下降0.4%,仍处于低位,对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的拖累较大。从营收利润率的角度来看,1月-6月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15%,相较1月-5月有所回升,但低于去年同期0.22个百分点。

多位专家认为,工业品价格持续走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需求不足的背景下,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陷入低价竞争,尤其体现在钢铁、水泥、光伏等行业,导致“增量不增利”。利润下滑的本质则是部分行业供需失衡、低效扩张的恶果,亟须通过“反内卷”纠偏。

制造业等三大门类利润增速均回落

分领域看,三大门类利润增速均回落。

其中,受价格走弱和利润率下行拖累,上游采矿业利润下降幅度最大。1月-6月,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4294.1亿元,同比下降30.3%,降幅较1月-5月(-29.0%)扩大1.3个百分点。

1月-6月,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4170.4亿元,增长3.3%,较1-5月(3.7%)回落0.4个百分点。温彬认为,利润率下降是电热气水业利润增速回落的主因。

1月-6月,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25900.6亿元,增长4.5%,较1-5月(5.4%)回落0.9个百分点。温彬表示,结构性价格分化与利润率回落制约盈利扩张,导致制造业利润增速回落。

数据显示, 6月,制造业PPI涨跌互现,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下跌,纺织、印刷、能源加工、医药、汽车、仪器仪表制造业价格上行。

制造业中,上游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增幅延续回落态势。1月-6月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6.8%,较1-5月回落4.3个百分点。其中,“内卷式”价格竞争加剧、下游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下,橡胶、非金属矿增速放缓。

制造业中,下游消费品制造业利润也较为低迷,1月-6月,家具制造、造纸业、纺织业、娱乐用品等均同比负增。1月-6月,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的利润同比为-2.1%,较1月-5月的4.3%大幅回落6.4个百分点,这也显示出当前经济中内需不足、消费不振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中游装备制造业营收、利润快速增长。数据显示,6月,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0%,较5月加快0.3个百分点;利润由5月下降2.9%转为增长9.6%,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3.8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速支撑作用突出。

数据显示,装备制造业的8个行业中4个行业利润实现增长。特别是汽车行业在车企促销带动销量快速增长叠加重点企业投资收益增长等因素作用下,利润增长96.8%,电气机械、仪器仪表行业亦保持两位数增长。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等多位专家认为,装备制造业营收、利润快速增长主要受益于“两新”政策的持续发力。

当前“两新”政策对利润修复的支持持续显现。其中,在大规模设备更新相关政策带动下,6月,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印刷制药日化及日用品生产专用设备制造、通用零部件制造等行业利润快速增长。

在电子、家电、厨卫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支持下,6月,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计算机整机制造、家用空气调节器制造、家用通风电器具制造等行业利润较快增长,并带动行业链条相关的光电子器件制造、计算机零部件制造等行业利润积极增长。

此外,制造业中,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相关行业利润快速增长,凸显出中国制造业“向新发力”的特点。其中,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中的电子专用材料制造、飞机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68.1%、19.0%、17.8%;智能消费设备制造、绘图计算及测量仪器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40.9%、12.5%;锂离子电池制造、生物质能发电、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72.8%、24.5%、22.2%。

“反内卷”怎么反?反什么?

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155.8亿元,同比下降4.3%,依旧为负,但降幅较5月收窄了4.8个百分点,其中6月制造业改善明显,利润由5月下降4.1%转为增长1.4%,这说明结构性修复的积极信号已然显现。经济学家们普遍预测,“反内卷”和扩内需两大政策下,工业利润将渐进式提升。

中央定调下,当前汽车、光伏、水泥、钢铁等多个行业都在推进“反内卷”。7月18日,工信部新闻发布会已预告的新一轮机械、汽车、电力装备、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十大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将持续落地,通过产能置换、技术标准升级、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改造,推动传统行业“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

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观察到,反“内卷”尤其强调控制增量,例如规范地方政府新增重复无效投资的招商引资行为。2025年7月14日,时隔10年再次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高层罕见公开批评地方政府扎堆发展产业的现象:“上项目,一说就是几样:人工智能、算力、新能源汽车,是不是全国各省份都要往这些方向去发展产业?”

治理企业应收账款回收期长,是反“内卷”的一大举措。企业应收账款回收期从2022年以来就持续走高,既不利于企业现金流的回笼,又拖慢了全产业链的流动速度,影响经济周转效率。以具有代表性的汽车行业为例,根据《财经》记者对国内上市公司车企的不完全统计,其账期均值超过170天,2025年5月以来,17家主要车企承诺将账期缩短到60天,初步展现“反内卷”的影响。

当前,持续深化的“反内卷”已初见成效。银河证券统计发现,6月企业运营层面释放两个积极信号:应收账款回收期和产成品周转天数均有所下降。6月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累计值为69.8天,虽然同比仍然增加3.6天,但环比减少0.7天,是2025年首次下降到70天以内;同时,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累计值为20.4天,环比减少0.4天。

展望三季度和下半年,工业企业利润修复走势如何?

马泓预测,鉴于中美贸易谈判进展,国内“反内卷”政策陆续出台,有助于行业去库存节奏加快,内需和工业部门物价水平有望边际改善,预计三季度工业企业效益有望得到恢复。

温彬表示,一方面,扩内需政策有望推动终端需求回升,缓解价格下行压力,为利润率改善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反内卷政策通过规范市场竞争秩序,遏制行业非理性价格战,有望促进盈利结构优化。加之应收账款回收效率提升带来的资金流动改善,工业企业利润或将逐步摆脱负增长,向实质性修复迈进。

多位专家预测,接下来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仍将加码,三季度工业企业利润有望延续修复趋势。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于6月2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按照既定工作安排,将在7月下达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并协调有关方面,坚持更加注重“时序性”和“均衡性”原则,分领域制定落实到每月、每周的“国补”资金使用计划,保障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全年有序实施。

同时,民生领域的帮扶政策也为扩内需提供支撑。7月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提出从稳岗、扩岗、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困难帮扶、风险监测七个方面加码政策,力求兜牢就业底线、稳定市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