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V”的影响力早已走出网络空间,如今,互联网优质内容更被定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软实力”。
7月15日晨间,上海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推出《上海市关于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若干举措》(下称“沪九条”),明确九条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扶持政策。
上海有16个行政区,以黄浦区、杨浦区两区为核心,建设“在全球范围具有影响力、引领力的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此前在5月,杨浦区就因为“对UP主购房最高补贴200万”而引发广泛关注,希望引来更多“大V”进驻。
为鼓励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沪九条”提出一系列直接惠及创作者本人的措施,包括:优先提供人才公寓及落户等便利;推动全市地标景区、文博场馆、重大节展赛会等开放,提供创作便利;优化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职称评价通道,完善职业发展通道等。
在促进产业发展层面,“沪九条”也提出:对集聚区内成效显著的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全市范围内表现突出的孵化器、产业园区,市级层面按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要求,每年提供最高1000万元奖励;举办全球创作者大会、创新创业大赛等具有广泛影响的品牌活动,打造行业高端交流交易平台等措施。
“新政出台是一个明确的利好,因为制作优质内容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一整个行业生态的呵护。往后一两年或者两三年的时间,上海市政府明确希望看到出来一些高质量内容,这和我们创作者以及全行业的内在期待不谋而合。”一位身处上海的播客主理人对《财经》表示。
落户、补贴、评职称,政策频加码
上海对于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鼓励,2025年的政策投入频频加码。
7月15日发布的“沪九条”里,多次提到“支撑”“配套”“开放”,强调以服务导向和场景导向促进产业发展。
比如,将完善金融要素支撑,设立相关绿色通道;将支持集聚区提供共享办公空间、行业交流空间,配备共享设施,提供工商登记、财税咨询、政策申报、版权确权等一站式服务。
再比如,向创作者开放更多公共资源与创作场景,推动全市地标景区、文博场馆、重大节展赛会等向创作者开放,提供创作便利;支持国有企业、主流媒体与创作者开展业务合作。同时,鼓励优质内容出海,并优化外籍创作者签证服务。
再比如,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将平台企业及MCN机构(网络信息内容多渠道分发服务机构)纳入重点文创企业名录,拓宽职业技能评价、技能认定、职称评审等范围。
直接激励也必不可少。“沪九条”中指出,对讲好上海故事、中国故事且有较大影响力的,单项内容市级层面最高给予10万元奖励,并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及市级荣誉;科技赋能创作方面,对开展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相关应用场景建设的主体,给予最高可达总投资30%的资金支持。
“优质内容的时间、精力和成本都很高,仅从直接激励的金额来看,对于音频团队来说,算是够了;对于文字团队来说,算是宽裕;但是对于视频团队来说,支持力度可以更大。政策试水之后,内容创作者期待更加宽松和扶持的政策环境。”前述播客主理人对《财经》表示了期待。
此番市级政策发布前,2025年5月,杨浦区就因为“对UP主购房最高补贴200万”而引发广泛关注。
据2025年上海市杨浦区人才高质量发展大会发布的《杨浦区关于全球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优享计划”的实施细则》,人才分为战略创作人才、领军创作人才和潜力创作人才三类,并推出包括人才安居保障、人才薪酬奖励、孵化平台共建、创作激励支持等10条举措,仅在购房一项上,就提供50万-200万元的补贴。
据多名内容创作者表示,已经关注到此项政策,有人已提出申请。但申请难度并不小,基本只针对平台头部,政策细则里提到“战略创作人才账号关注量为所在互联网平台的前1%水平”,相当于在B站百万粉丝级别以上,抖音几百万粉丝体量以上。
“大V”数字经济学
为何上海如此重视互联网内容创作?这是一本算得过来的经济账。
以杨浦区为例,2024年,数字经济首次成为杨浦贡献度最大的产业,细分领域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已经超过3000亿元,规模占全市近五分之一。
据杨浦区相关人士介绍,在线文娱产业链是杨浦12条重点产业链之一,2024年产值超过了800亿元,成为杨浦经济动能转换中重要一环。
上海杨浦新闻中心表示,希望打造“大V友好型”生态圈,发挥“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大学+大厂”特色优势,构建以数字经济为主导的“1+2+3+4”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打响“杨数浦”品牌。
“大学配大厂”,上海杨浦新闻中心官方表示,汇聚了复旦、同济、上财、上理工等10余所知名高校和18万名大学生的杨浦区,天然有着发展互联网内容创作产业的基石。依托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杨浦已汇聚哔哩哔哩、小红书、抖音、完美世界、叠纸游戏等头部企业,当地坐拥超8000家数字经济企业。
在小红书所在的黄浦区,互联网内容创作对于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同样显著。黄浦区“十四五”规划中,也将数字经济等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领域。
无论是B站的UP主生态,还是小红书的KOL(关键意见领袖,网红)经济,这些平台型企业自带庞大用户流量,为网络“大V”提供了内容分发、商业变现和IP孵化的完整生态链。比如小红书吸附了许多上下游企业,MCN机构希望落地黄浦区,靠近链主企业办公,这不仅给黄浦区商务楼宇等行业带来了商机,也对人才服务、法律服务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尉逸青介绍,小红书这家生于斯长于斯的企业,甚至成了街道招商的“金字招牌”——一句“小红书在这”,抵过万语千言。
文汇报报道,黄浦区科委副主任潘娴表示,一家优质的互联网内容生产企业,其上下游产业链中,除了互联网“大V”、MCN机构,更重要的其实是容易被忽视的科技属性。
譬如大模型研发,可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与精准的内容推荐,小红书全资子公司研发的珠玑大模型,早就于去年上半年完成了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备案;硬件端,一家头部国产芯片企业有意与其合作;此外,小红书在海外影响力也不可小觑,有外企从小红书了解上海,希望落户外滩第二立面。
“沪九条”中写道,互联网优质内容是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软实力,而其背后的数字经济,更被视为未来产业的重要领域、经济动能转换中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