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重返3500点,是新一轮行情的起点吗?

来源 | 《财经》新媒体 文丨蒋金丽 编辑 | 蒋诗舟  

2025年07月11日 18:47  

本文1747字,约2分钟

突破关键点位的沪指,让A股在本周士气大振。

7月9日,沪指时隔9个月,盘中再次触及3500点。

7月10日,沪指继续上攻,报收3509.68点。而上一次站稳这一关口,还要追溯到2022年1月24日。

7月11日,尽管经历了冲高回落,沪指最终以小幅上涨收尾,继续稳守3500点之上。

从行情表现来看,沪指重回3500点之上,银行板块功不可没。

7月以来,以工农中建邮为代表的银行股价接连创新高。据Wind统计,2024年以来,截至7月10日,中证银行指数涨幅达60.79%,位列全球高收益资产。

国内外因素双重共振

时隔三年半,大盘重回3500点的动能是什么?

兴证全球基金经理钱鑫分析,从宏观逻辑的角度来看,当前市场的走势主要受到海外与国内因素的双重共振影响。

海外方面,中美关税问题已经步入相对理性的阶段。即便到8月12日关税延期到期之后,市场普遍认为不会回到4月份时的状态,这一重大不确定性风险一定程度上被市场反映和消化。

此外,美国一线市场最乐观的预期今年可能会有三次降息,一旦实施,将为我国货币政策提供更大的宽松空间,市场预计下半年至少还会有一次降息降准,从而使得货币环境更为宽松。

国内方面,反内卷政策呼声渐高,市场预期政策将开始向上托举经济。包括房地产政策在内的政策,也显示出更加积极的姿态。虽然目前经济基本面仍处于一定压力之下,但部分行业特别是出口领域,每个季度的表现都超出了预期,显示出很强的韧性。

钱鑫认为,总体而言,经济基本面虽然承压,但表现略好于预期,在风险偏好提高和无风险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各类因素叠加起来推动了当前市场位置上的上涨趋势。

一位投研人士向《财经》新媒体指出,近期市场不断超预期的原因,在于宏观总量平稳背景下,市场资金对产业结构转型的信心偏强,市场交易资金活跃。在产业端,观察到反内卷政策、AI、创新药等相关行业有积极变化。

“但关键点位的真实有效突破,不能集中于个别行业,而是需要看到市场有明显扩散的赚钱效应。”该投研人士进一步表示。

对于银行板块持续创新高,华夏基金分析,有两个重要原因。

一是估值修复。2021~2023年期间,银行股PB下降速度远快于ROE。因此站在2024年初来看,银行股过度低估估值存在较大修复空间。银行股不是第一次出现类似这样的PB-ROE收敛修复行情,在2014年也发生过。

二是增量资金涌入。截至2024年年底,主动公募、被动基金、保险资金和北向资金这四类核心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银行股自由流通市值的比重达到23.9%。其中被动型基金与北向资金成为增持的核心力量,主动型基金的持仓也出现连续回升。

有待明确改善信号

当市场再一次来到3500点上方,是否仍具备上行动力?

钱鑫认为,目前市场呈现杠铃的结构,可以看到中小盘和银行、保险在托底往上走,大盘成长股有过阶段性行情,但不够持续。

“背后还有一个逻辑,无风险利率下降在把钱往股票市场赶,虽然在ToC端,也就是个人储蓄端上观察,过程还比较慢,但在机构端已经非常明显了,因为保险资金有实实在在的久期压力,它们对银行的配置力度是在逐步加大的,对长久期能够持续分红的公司的需求是很大的,我们可以理解为活跃资金买中小盘,保险这一类的配置型资金买银行,双方这种共识才把指数带到这个位置。”钱鑫进一步表示。

在他看来,后续需要观察大盘成长股的风险偏好和股价表现是否会持续向上,从而达到风格相对平衡、一起往上的状态。这背后需要基本面和企业业绩的明确改善信号,或是类似年初DeepSeek的事件驱动。

长城基金判断,从资金结构来看,今年以来保险或是配置资金的核心力量,边际增量来源于私募、两融等交易性资金,“整体而言,长期资本入市以及赚钱效应带动市场热度。但随着市场的反弹,交易整体趋于冷淡,市场位置仍维持高位,结构性行情突出”。

“大盘过往整体震荡空间不大,整体上有顶下有底。”长城基金认为,市场向上受限于基本面和动量资金推动的清晰结构性主线,向下受到长期资金支撑,“后续向上突破可能受两方面影响,芬太尼关税降低与7月超预期政策加码。前者有较大可能性,但对等关税在8月谈判时也存在调回可能,后者主要关注政策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