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高价垄断”生态,技术路线收敛重塑市场竞争机制

2025年07月10日 11:42  

本文2039字,约3分钟

在信创产业发展进程中,地方保护主义催生的“高价垄断”生态成为顽疾。2025年,信创工委会祭出精准之策,推动采购标包按C86(海光/兆芯)、ARM(鲲鹏/飞腾)、自主指令集(龙芯/申威)三大技术路线强制划分,明确要求每个标包至少引入3家厂商竞争。

这不仅打破地域壁垒与品牌垄断,重塑市场竞争机制,激发技术创新活力,为信创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更是对行业弊病的精准打击,开启公平竞争、技术驱动的新纪元。

直击行业痛点的创新举措

此前,地方保护主义在信创市场“大行其道”,使得不少地区在采购时过度倾向于本地企业,即便有性能更优、价格更低的其他品牌产品,也难以打破这层地域壁垒。例如在某省级政务云项目采购中,本地企业芯片被强制采购,导致同架构下单价低至1055元的飞腾整机,采购量却只达到指定品牌的30%。这种不合理的采购模式,不仅让采购方背负了高价格、低质量的沉重负担,更因缺乏有力竞争,使得相关品牌丧失了研发创新的动力,严重制约了技术路线的进步,造成资金的浪费以及产业发展活力的低下。

技术路线分包制度的推行,恰似一记破局重拳,它不再让某一品牌在特定地区“一家独大”,而是按照技术路线划分竞标赛道,让不同技术路径的产品同台竞技。这种分包模式避免了直接指定CPU或芯片品牌,给予不同技术路线的厂商公平展示实力的机会。例如,在政府机构的服务器采购项目中,不再明确规定必须使用某品牌CPU,而是根据技术路线将标包划分,让C86架构的海光和兆芯、ARM架构的鲲鹏和飞腾、自主指令集的龙芯和申威等不同技术路线的厂商都能公平参与竞争。这打破了企业依赖地域优势构建的品牌壁垒,使竞争回归产品本身的技术性能与性价比。

从采购到研发,产业生态的全方位重塑

技术路线分包制度还将对产品的整体性能提升产生积极影响。信创产业中有很多同一技术路线的不同整机品牌,以笔记本为例,这种不指定CPU品牌的方式,可以让采购方能基于整机产品的实际性能、适配性、便捷应用性、服务支持等多维度因素进行综合考量,而非被迫接受单一品牌“高价低配”的不合理现状。通过这种分包方式,采购方能够更好地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推动笔记本领域的产品升级和技术优化,促进整个信创产业的健康发展。

更深层次地看,这种变化也将倒逼企业从依赖地方保护的某个CPU品牌,转向专注于自身产品力的提升。只有真正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产品,才能在分包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市场份额,从而实现采购方与整个产业的双赢局面。

面对政策转向,各企业迅速展开行动积极应对。在服务器领域,不少企业已将重心放在了优化产品设计与生产流程上,力求实现多架构兼容以提升竞争力。以某服务器厂商为例,其凭借技术创新,成功推出可同时支持C86和ARM两种架构CPU的服务器产品,精准满足不同客户需求,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监管护航,保障公平,提质增效

在国家层面,信创价格监测平台成为了市场价格的权威“度量衡”。该平台通过每小时动态更新三大架构产品均价的高频监测机制,全方位确保了价格透明度。在某央企的集采项目中,平台的智能清退机制精准发力,直接淘汰了三家报价超出行业均价12%的供应商,这一举措使得单机成本应声下降了800元。这一案例生动凸显了价格监测平台对于虚高报价的强大约束力,有力地保障了价格始终处于合理区间,确保财政资金得到合理使用,避免浪费与滥用。

在招投标关键环节,监管系统成功构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火墙”。如在内蒙古某数据中心招标现场,监管系统凭借敏锐的监测能力,精准识别出四家投标文件MAC地址与IP地址重合的异常情况,当场锁定串标行为。相关企业随即被列入失信名单,责任人也被移送司法机关,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效应。据数据显示,在此案处理后,全国围标率急剧下降了47%,招投标环境得到了显著净化。

严格的监管手段,有力地确保了技术路线分包制度能够在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环境中顺利落地生根,有效避免了不正当竞争行为对新产业生态的侵蚀与破坏,为财政资金支持下的产业采购营造了健康有序的环境。

写在最后

这场信创产业的技术革新,实际上是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随着2025年底三大架构互操作性标准的全面落地实施,中国信息技术产业自主可控的春天已然来临。技术架构分包打破了地域与品牌的禁锢,限价机制有效挤出了价格中的虚高泡沫,共同构建起一个技术自主有保障、市场竞争有规则、生态协同有效率的新时代。

这不仅是信创产业实现涅槃重生的关键一步,更在全球科技竞争的宏大版图中,为中国信息技术产业重构规则、赢得主动锚定了新的战略支点,有力地推动我国信创产业以更加坚实、稳健的步伐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确保财政资金在产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能发挥出更大的效用与价值,助力我国信创产业在全球舞台上绽放光彩,书写属于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辉煌篇章。

财经号所发布文章之版权属作者本人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财经》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