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家医药公司股东、高管减持,迈瑞恒瑞联影在列

来源 | 《财经》杂志 作者 | 《财经》记者 凌馨 编辑 | 王小  

2025年07月02日 12:03  

本文2176字,约3分钟

比一般股东减持更需关注的,是控股股东、高管尤其是实控人的减持

火了半年的医药股,在6月迎来新话题——止盈。

《财经》不完全统计,至少30多家A股医疗企业,在过去一个月内发布了减持公告。

其中,迈瑞医疗股东拟减持总额或超10亿元;恒瑞医药董事、副总裁拟减持不超47.67万股;年内暴涨超200%的科兴制药,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正持续减持,拟减持不超过599万股。

2025年上半年,医药几乎是A股涨幅最大的行业。万得六大产业指数中,医药大类指数以26.75%的涨幅独占鳌头,比排名第二的科技大类指数,高出近10个百分点。

伴随大涨,医药上市公司股东、高管在不断高位变现。《财经》统计发现,截至6月30日,上半年至少有128只医药股发布了减持公告。其中,龙头企业华大智造出现股东集体减持,科兴制药大股东减持。

这些医药股的高管和股东们,哪些是单纯“落袋为安”,哪些则更有可能引发警惕?

迈瑞医疗老股东,要套现10亿元

6月的最后一天,迈瑞医疗盘前公告一则大额减持:老股东Ever Union(H.K.)Limited计划在未来三个月内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500万股,约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0.41%。按照迈瑞医疗当日收盘价224.75计算,总额超10亿元。

Ever Union持有迈瑞医疗股份5148.2万股,约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4.25%,系迈瑞医疗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份前的特定股东。迈瑞医疗于2018年在A股上市,也就是说,该股东持股已超16年。

2024年8月,Ever Unio曾在迈瑞医疗股价处于低位于作出不减持承诺,“自2024年8月30日起6个月内不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的方式减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与Ever Unio同期作出不减持承诺的,还有控股股东及员工持股平台。

此后,迈瑞医疗股价在一个月内涨了近60%。如今,承诺期已过,迈瑞医疗股价基本回落至2024年8月水平,Ever Unio决定减持,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消息公开后,当日迈瑞医疗股价微跌0.83%。

2025年一季度,迈瑞医疗出现六年来首次营收、利润“双降”,营收同比下降12.12%;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6.81%。主要原因是医疗行业整顿、公立医院医疗设备招标采购放缓,以及2024年上半年启动的大规模医疗设备更新,让一批有采购意愿的医院选择暂停招标,等待新政落地。

但是,迈瑞医疗曾在此前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国内业务拐点预计三季度显现;海外市场虽增速放缓,但两年复合增长率仍保持15%。

有二级市场医药投资分析人士表示,对迈瑞医疗业绩未来复苏并不怀疑,只是公司正处于发展流水型业务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希望看到管理层和股东释放更多信心。

同为医械龙头的联影医疗,在2025年3月底也遇到过股东减持情况。上海中科道富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上海北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作为一致行动人,通过询价转让方式减持了公司股份,共计套现31.6亿元。彼时,两股东的转让价为108.66元/股,当前股价为127.74元/股。

一般一级市场投资基金的管理期为5年—10年,到期兑现赎回,是一种相对刚性的要求。礼来亚洲基金一位投资负责人在谈及一家中国创新药企时也表示,每逢基金到期需要退出,他和同事们都会深感遗憾,并在下一期基金赶紧“续上”。

“个别股东减持,并不必然意味着不再看好这家公司,也可能是投资周期和投资纪律的要求。”一位一级市场医药投资人士对《财经》分析,“止盈”与“止损”一样,都是投资者的重要品质。相比2018年迈瑞医疗初上市时的价格48.8元/股,现在Ever Unio已经赚了四倍多。

截至发稿,迈瑞医疗未就是否有更多股东有意减持回复《财经》的问询。

哪些公司实控人、大股东正减持?

“相对一般的股东,公司控股股东、管理层,特别是实控人的增持或减持,会更具指向性。”前述二级市场医药投资分析人士告诉《财经》。

据《财经》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至少11家医药上市公司公告了控股股东或实控人减持信息,包括市值超百亿元的医药商业化和科技转化平台百洋医药,连锁药房老百姓、大参林,以及科兴制药等。

公告高管减持的企业有近30家,包括制药龙头恒瑞医药。

6月15日,恒瑞医药公告称,董事、高级副总裁孙杰平拟减持不超过47.67万股,占其本人所持公司股份的25%。按照6月13日收盘53.89元/股计算,本次减持金额或超过2500万元。

相对恒瑞医药3000多亿元的市值,孙杰平的减持额度微小,值得关注的是他的身份。会计专业的他1998年加入恒瑞医药,曾任财务总监、副总经理等职,在公司任职27年被认为对财务状况与战略规划有着很深的了解。

同样有财务相关负责人减持的医药股,还有创新医疗总裁代财务总监、九典制药财务总监、哈三联财务总监等。

科创板未盈利药企迪哲医药,则在半年时间内陆续有八位高管减持,包括首席商务官、副总经理等。

2025年上半年,出现三次及以上高管、股东减持的医药上市公司,则有至少23家。包括体外诊断(IVD)龙头华大智造、近一个月大涨超50%的神州细胞等。其中三只个股减持幅度累计已超5%,包括金凯生科、山外山和麦克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