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联东辞任洋河股份董事长

作者 | 《财经》新媒体 撰稿人 舒志娟 编辑 | 王婧雅  

2025年07月02日 10:03  

本文1630字,约2分钟

继杨卫国卸任洋河集团董事长后,洋河股份再现重大人事变动。7月1日晚,洋河股份公告称,张联东因工作调整辞去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董事长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提名委员会委员职务。辞职后,张联东不再担任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任何职务。对于董事长候选人,公告暂未提及。

7月2日,洋河股份官网“领导简介”一栏已更新。页面显示,现任宿城区委副书记、区长、区政府党组书记顾宇任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苏酒集团)党委书记。

张联东于2021年年初“空降”洋河股份,2月底正式出任董事长,原定任期至公司第八届董事会届满。此次提前近两年离任,引发市场对洋河发展态势的高度关注。

目前,白酒市场正处于深度调整,行业整体业绩呈现增速放缓趋势。数据显示,2024年21家A股白酒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收4439.65亿元,归母净利润1680.78亿元。但营收增速从2023年的18.77%大幅收窄至5.92%;归母净利增速也从19.73%收窄至7.01%。

在此行业大背景下,洋河股份自身业绩也面临压力。其公布的财报显示,2024年实现营收288.7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6.73亿元;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10.6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6.37亿元,同比均出现下滑。面对市场变化,包括洋河在内的各大酒企普遍调整了2025年增长预期。

在2024年度股东大会上,张联东坦言,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洋河未能及时对品牌进行全面升级和换新,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在电商直播、社群营销等新兴渠道布局上落后于竞争对手,无法有效触达年轻消费群体。

白酒行业分析师蔡学飞分析认为,洋河正承受着“上压下挤”的双重结构性压力:一方面,高端白酒市场长期被“茅五泸”构建的竞争壁垒所主导,其多年的高端化战略遭到挑战;另一方面,在行业整体消费量趋缓的背景下,原属次高端价格带的区域名酒加速向上突围,通过错位竞争对洋河的核心市场形成挤压效应。这种竞争态势迫使洋河必须通过管理架构优化,来提升市场响应速度与战略执行效能,以期在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关键窗口期稳固市场地位。

对于新任掌门人而言,核心挑战是在行业“内卷”加剧下,如何通过系统性改革与渠道协同创新,实现营收和净利润的持续增长及长远破局,成为其重要课题。

面对挑战,洋河正推动渠道革新将进入深水区。据洋河股份相关人士介绍,未来,将逐渐降低对传统烟酒店渠道的依赖,实施多维度的渠道结构优化。一方面,成立战略客户部并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强化对大客户的深度开发;另一方面,对商务酒店家宴酒店、旺销酒店进行分类施策,抢占消费场景。与此同时,推进乡镇市场深度开发,实现从点到面、从区域示范到全国覆盖的渠道革新。

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指出,白酒行业深度调整,竞争本质是 “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洋河要保持战略定力与执行敏捷性,这也是传统酒企在变革时代的必答题。洋河股份拥有两大中国名酒“洋河”和“双沟”,新掌门人可通过重振“双沟”品牌实现渠道、市场、团队破局,但需解决其与主品牌“洋河”的内部竞争难题。

肖竹青认为,双沟需在定位上与洋河形成差异化,洋河主攻高端政务、商务场景,而双沟则可深耕大众宴席市场;在区域上,洋河巩固江苏大本营,双沟则可重点突破安徽、河南等周边省份。若定位模糊,可能导致资源内耗,反而削弱整体竞争力。

他还称,洋河将“手工班”打造成千元价格带旗舰产品,要直面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强敌,需解决消费者认知、渠道利润、场景渗透三大问题。一方面,可通过稀缺性故事强化“手工班=高端 的心智定位,另一方面,确保经销商利润和推广积极性,避免价格倒挂,在高端宴请、礼品市场建立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