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蚂蚁集团发布《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下称《报告》)。
在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首席执行官韩歆毅的联合致辞中,“AI(人工智能)”一词出现了15次。与之相比,2023年井贤栋致辞仅提及“AI”4次。
从AI理财助理、AI健康管家,到AI生活管家、AI信贷员,AI几乎深入蚂蚁业务布局的方方面面,其对于蚂蚁的战略价值不言而喻。
2024年,蚂蚁集团研发投入达234.5亿元,较2023年的211.9亿元增长10.67%。《报告》称,研发资金主要投向人工智能及数据要素技术、分布式计算及安全领域。其中,蚂蚁对人工智能技术是“全面投入”:聚焦人工智能的能力边界拓展,在通用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关键方向持续攻关,探索通用人工智能的潜力上限。
一个有趣的数据是,2024年,蚂蚁集团员工数量从2023年底的29740人增长至36559人,增幅超20%。对此,《报告》解释称,2024年度员工人数增长主要源于公司在AI技术研发和全球化业务布局方面的投入。
“从移动支付到普惠金融,从互联网到AI,改变的是技术形态,不变的是‘为世界带来微小而美好的改变’的初心。AI时代的到来,让我们有机会为小微群体做更多,也做得更好。”井贤栋、韩歆毅在联合致辞中称。
AI应用聚焦金融、医疗
2024年,蚂蚁集团将AI能力融入医疗、金融、生活等场景,推出三大AI管家(健康管家、理财管家和生活管家)累计服务用户超1.3亿,其中有43%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
《报告》显示,蚂蚁集团AI应用正向金融和医疗两大领域聚焦。
就在上周四(6月26日),蚂蚁集团发布AI健康应用“AQ”。这是一个独立的App,基于蚂蚁医疗大模型,为用户提供健康科普、就诊咨询、报告解读、健康档案等上百项AI功能,同时可连接全国超5000家医院、近百万医生、近200个名医AI分身等专业医疗服务。
2023年以来,从推出首个数字健康人“安诊儿”,到发布“蚂蚁医疗大模型”,再到收购好大夫在线,为全国百大名医打造AI分身等,蚂蚁集团在AI医疗领域动作频频。
图源:蚂蚁集团
《报告》数据显示,支付宝累计激活医保电子凭证超6.6亿用户,累计激活亲情账户超6800万;全国超过243个城市的1517家医院可通过支付宝小程序向患者提供线上挂号、在线缴费、报告查询等数字化医疗便民服务;好大夫在线问诊服务接入支付宝医疗健康频道,服务用户人次累计超1500万。
对此,前述联合致辞称,“今天,公众对健康的关注和需求持续增长,我们致力于用AI的力量,让更多人能享受更加优质、专业的医疗健康服务。”
在金融领域,蚂蚁集团AI应用更是多点开花。
6月23日,蚂蚁宣布升级AI理财助理“蚂小财”,为用户提供更加专业和个性化的行情解读、持仓分析、投教陪伴等理财服务。
在近期举行的2025中国国际金融展上,蚂蚁数科发布其全栈金融智能体服务,并宣布将联合金融行业伙伴推出超百个金融智能体解决方案,涵盖AI原生手机银行、风控、理财、营销等场景。
此外,网商银行近日宣布,未来10年,要成为一家创造增量价值的AI银行,做千万小微商家的CFO(首席财务官)。目前,网商银行服务的小微经营者超过6800万。
据网商银行行长冯亮介绍,该行正在酝酿“AI票据管家”“AI连锁通资金大脑”“AI投标助手”等应用,不久的将来会尝试运行。
“碰一下”再造支付新入口
2024年,蚂蚁集团旗下最为引人瞩目的产品是“碰一下”。
支付宝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碰一下”用户数超1亿人,一半是30岁以下年轻人;布局全国超400个城市,5000+品牌、千万商家接入。除了支付,“碰一下”服务拓展至点餐、开门、骑行、入住等共计300种细分场景。
在2025年4月24日举办的“支付宝碰一下”生态大会上,韩歆毅表示,“支付宝碰一下”从支付起步,正成为面向未来的用户服务新入口和商家数字化经营的新入口。
2024年7月,支付宝正式推出“碰一下”支付,并投入重金进行推广,商家免费铺设机具,用户侧通过红包鼓励使用。
在“支付宝碰一下”生态大会上,支付宝表示,将在40亿“服务商激励计划”基础上,再为商家推出“商家百亿助力计划”。
一位支付人士曾对《财经》表示,支付宝希望用“碰一下”扭转扫码支付方面失去的份额,在营销推广上舍得砸钱。
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此前也对《财经》表示,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支付宝大力推广“碰一下”,意在争夺C端用户入口,让用户从原有的支付使用习惯中走出来,避开与社交类单一App的直接竞争,提升用户的直接打开频率和使用时长。
根据《报告》数据,截至2024年底,Alipay+(支付宝海外版)已与36家移动支付伙伴合作,覆盖70多个旅游目的地市场、超17亿个海内外消费者账户和超1亿商户。
值得注意的是,与“碰一下”几乎同步,微信支付(财付通)正推广其掌纹支付产品“微信刷掌”。此外,支付宝近期推出了“看一下支付”,微信支付则推出“虹膜支付”。
对此,来自某支付巨头的研发人士对《财经》表示,“碰一下”、掌纹支付等非接触支付将是对现有扫码支付的补充,但恐怕难言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