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大南美农产品购买力度

来源 | 《财经》杂志 作者 | 《财经》记者 焦建 编辑 | 苏琦  

2025年05月11日 17:46  

本文2498字,约4分钟

为增加产量及实现稳定供应出口,巴西等国仍需提升农业生产、仓储与物流等方面条件。近年来中国一些企业开始采取有效措施在当地植根,“其实已迈出了很好的一步”

5月1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宣布: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巴西联邦共和国总统卢拉将于5月10日至14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在卢拉访华前夕的5月6日,中国解除了今年1月起对五家巴西大豆企业实施的进口禁令。

海关总署官方网站当日的相关消息显示,随着巴西方面向总署提供了有关整改措施。经组织评估,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标准,中国自2025年4月25日起已恢复涉事五家企业的大豆输华资质,并在进口农产品企业注册系统中恢复注册登记。

“各海关2025年4月25日起可受理有关企业输华大豆报关,并依法依规实施检验检疫。”海关总署在这则名为《海关总署动植物检疫司关于恢复5家巴西大豆输华企业注册登记的通知》中称。《财经》记者查询的相关数据库显示:相关企业已显示为“正常”注册状态。

今年1月8日和14日,因从巴西进口大豆中多次检出种衣剂大豆,中国相继暂停了TERRA ROXA COMERCIO DE CEREAIS LTDA、OLAM BRASIL LTDA、C.VALE-COOPERATIVA AGROINDUSTRIAL、CARGILL AGRICOLA S A、ADM DO BRASIL LTDA等有关注册企业的输华资质。相关航运数据显示,其中三家企业在2024年巴西对华大豆出口总量中的占比,约为三分之一。

作为大豆消费大国,中国的年需求量约1.1亿吨,其中食用大豆年需求总量约为1450万至1500万吨;油脂压榨转化的大豆,则需要进口超过9000万吨。巴西则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也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大豆供应国。

以2024年数据为例,当年中国进口大豆1.05亿吨,自美国进口2214万吨,占比21.1%,比2018年下降13.3个百分点。自巴西进口7465万吨,占比71.1%。在此基础上,中国对巴西进口量处于第一位的,还包括玉米、冻牛肉、棉花和禽肉等。

中国对巴西大豆的进口份额占比近年来有所提升。按照业内人士的粗略估算,此前中国自巴西、美国、其他来源地的进口比例大约是五成、四成、一成。除前面两个来源地,中国也在全球多个地区积极拓展大豆有效供应渠道的多元化。

与之相关的数据则显示,2016年到2024年,美国大豆在中国大豆进口份额中的占比,已从40%左右减少到18%左右。

整体来看,作为中国当前最大的农产品虚拟耕地资源进口来源国,2024年中国对巴西进口量为4494.5万公顷,占中国虚拟耕地资源进口总量48.6%。所谓虚拟耕地,指粮食生产过程中占用的耕地资源,即将地区间进行的粮食交易看作是相应的耕地交易。

随着不断减少对美国大豆的依赖,中国对巴西等南美洲大豆的采购量被普遍分析指出将进一步上升。这或将产生一系列连带现象,例如对相关船舶的需求及运价等。

今年1月底,中国商务部网站转发巴西国家地理统计局(IBGE)发布的《2025年农业生产第三次预测》报告指出,巴西农业总产量将达3.226亿吨,比上年增加2990万吨,同比增长10.2%。其中,大豆产量将创下新纪录,预计玉米、稻米、小麦产量将增长,棉花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

从国际供应看,市场近日预计2025年全球大豆产量超过4亿吨。其中巴西大豆产量将达1.69亿吨,出口1.06亿吨。随着新季巴西大豆陆续上市,3月至10月是该国大豆的集中出口期。

中国近日亦与阿根廷部分出口商签署意向书,购买大豆、玉米和植物油等产品。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网站消息:中国贸促会代表团于5月7日访问阿根廷,并会见了阿根廷负责对外贸易和农产品市场的官员。此外,国内某大型粮油企业的驻布宜诺斯艾利斯办公室也在5月8日发表声明称:已达成了扩大阿根廷向中国供应农产品并探索进一步长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在此之前,中国除了是阿根廷未加工大豆的最大买家,也从该国采购豆油、玉米等农产品。按照农业咨询公司艾格农业此前对《财经》提供的一份相关研究显示:以虚拟耕地为标准进行计算,2024年阿根廷已是中国农产品虚拟耕地资源进口来源国的第三位,仅次于巴西和美国。

为整体维护农产品安全,中国近年来也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国内生产。此外,业界也有提醒称,应考虑大豆生产的“大小年”现象,继续增加有效供应渠道仍有必要。

为整体维护农产品安全,除增加进口来源地,中国近年来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国内生产。图为广东省广宁县2025年春播后的农田。摄/焦建

一位国内从事国际大豆贸易多年的业界人士则对《财经》分析称,这种渠道的增加可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巩固与俄罗斯、非洲部分国家的大豆贸易。此外,中国亦可进一步增强与巴西的农业生产及相关领域合作,真正向产业链深处延展。

关税战持续,被部分当地学者认为将显著影响巴西的农业出口部门。巴西等国与中国在贸易合作等方面积极性进一步提升。

巴西外交部近日表示,在贸易紧张升温之际,现在正是两国探索新合作途径的良机。5月9日《中国日报》的一则相关消息显示,目前巴西经济增长受制于国内持续的通胀问题以及美国的加征关税,因此有积极性与中国加强经贸关系。这种加强除体现在农产品贸易方面,也有望体现在农业、能源、科技等领域的投资方面。

2024年巴西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3.4%。近日相关数据显示,与该国央行3%的通胀目标相比,其在3月的实际通胀率已达5.48%,创下两年来新高。

2007年至2023年,中国对巴西的投资项目约为264个,主要聚焦于能源、农业和汽车领域。对巴西的投资占中国目前海外整体投资的4.8%左右,这使得巴西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的第四大目标国家。

“巴西大部分土地属于酸性土壤,气候条件也较为湿热,整体上其实并不太适宜大豆生产。为增加产量及实现稳定供应出口,仍需进一步通过投资等方式提升其在农业基础设施、仓储与物流等各个方面的条件。”前述人士称,“近年来,中国的一些企业已开始采取有效措施在当地植根,例如通过‘提供种子和化肥等农产品作为投资、再回收大豆作为回报’的方式,积极与当地生产者建立更深的联系。这其实就是迈出了很好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