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为何会出现国家“大分流”(Great Divergence)?“大分流”发生的逻辑是历史的“偶然”抑或“必然”?如何理解国家“大分流”背后的复杂原因?
美国历史学者肯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在其专著《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比较分析了欧洲英格兰和中国江南地区的经济状况,认为是19世纪欧洲国家工业化推动了西欧中心支配地位的形成,而东西方的发展拉开差距是因为两个偶然因素:一是英格兰的煤矿;二是美洲新大陆(英国海外殖民地)的开发。
荷兰世界经济史学者皮尔·弗里斯(Peer Vries)在其专著《国家、经济与大分流——17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与中国》中重新审视了那一段历史,透过大量的史料、理论观念的对比分析,将两国的政府执政能力、财政激励、人事等多个维度纳入分析模型,剖析工业化起步阶段中英两国“大分流”的动因,讨论了东西方工业化革命启动、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和商品化生产的发展逻辑。皮尔·弗里斯认为,在世界史中,观点太多,而依据的事实却太少。本书着重关注三个问题:首先是两国可用的实际资源;其次是两国的制度和组织架构及其效率与效果;最后是两国的经济政策及其背后隐含的经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