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唧唧哇向科技内容平台转型 技术创新重构产业生态链

2025年04月08日 20:32  

本文1367字,约2分钟

内容产业加速迭代下,技术创新与艺术表达的深度融合正成为突破商业价值的关键命题。近日,国内头部青年文化内容公司哇唧唧哇对外宣布,将从传统娱乐制作向科技驱动型内容平台转型,通过"技术派"战略重新定义年轻人的内容消费体验。

在哇唧唧哇创始人龙丹妮看来,只有技术和艺术不断融合和创新,苦练内功,才有可能做出优秀的作品。

这一战略转型直指行业痛点。近年来,影视、文娱行业普遍面临制作成本攀升、爆款不确定性加剧等挑战。据云合数据显示,2024年剧集备案量同比减少12%,电视剧制作发行数下降30%,同时观众对内容质量的要求持续攀升,全年豆瓣8分以上作品仅7部。

在此背景下,哇唧唧哇通过”技术+内容"双轮驱动,在影视、音乐、综艺三大板块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影视板块《难哄》创优酷历史热度纪录;音乐板块OST作品播放量超10亿,综艺《毛雪汪》持续运营五年仍保持稳定收益,印证了技术赋能下内容长尾价值的可能性。

综艺领域的技术应用始终贯穿用户洞察与制作全流程。通过场景升级与内容迭代强化“陪伴”价值,以“长视频+短视频+直播”的多链路模式,打造沉浸式养成体验。哇唧制作副总经理彭聆提到,团队通过实时互动数据优化节目设计,如《毛雪汪》每期嘉宾选择均基于社交媒体话题热度分析,确保内容与用户情绪同频;《燃少训练营》则以短视频、团综加团播的形式,大幅提升了用户互动率大幅提升。

音乐板块则成为技术派实践的“爆款试验场”。演唱会制作中引入3D投影技术、AI虚拟角色互动等创新形式,推动线下演出从“视听体验”向“沉浸式参与”升级;《这条小鱼在乎》通过情绪识别算法精准定位受众,收获抖音4.3亿播放量。哇唧音乐中心总经理胡楠表示,《这条小鱼在乎》的成功,正是技术与艺术平衡的结果,数据模型辅助找到受众,而制作团队则用技术派理性思考服务于感性的表达。

影视业务的转型更为彻底。哇唧唧哇影视制作中心制片人曾赇表示,从选角到宣发均依赖数据驱动:AI工具辅助分析演员与角色匹配度,社交平台舆情监测系统实时调整剧情节奏,技术赋能甚至延伸至IP衍生开发。据悉,《偷偷藏不住》电影版计划采用虚拟制片技术,实现实景与CG场景的无缝融合;《揽星长明》漫改剧尝试“沙雕玛丽苏+古风权谋”的类型杂交,背后是用户观影行为数据的交叉分析。

然而,技术驱动模式也面临艺术创作独特性的挑战。有声音认为,算法可以计算市场缺口,但无法替代创作者对人性洞察的直觉。

对此,哇唧唧哇方面表示,未来,该公司的新项目布局涵盖“文学改编,漫改,原创项目”三大类别,将探索虚拟角色运营、沉浸式剧场等新场景。在生态合作上,哇唧唧哇通过与匪我思存、潇湘冬儿等头部编剧的合作,强化IP储备。

从偶像经纪到多元内容生态,哇唧唧哇的八年转型轨迹映射出中国文娱产业的升级路径。其"技术派"战略的实质,是以科技创新打开内容溢价空间。在业内看来,在Z世代内容消费日益细分的趋势下,哇唧唧哇通过"IP开发-技术应用-商业变现"的生态布局,为行业提供了转型升级的新范式。

(《财经》新媒体综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