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民群众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的功能饮料市场蓬勃发展,正是消费需求推动了行业发展。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之际,中国红牛通过从生产、渠道到消费端全面优化产品与服务,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及产业链合作伙伴的合法权益,为经济发展与良性市场秩序建设注入新动力。
中国快消品产业规模庞大、产业链条长,涉及众多生产厂家、原料供应商、经销商、零售商,这背后离不开法治保驾护航。
然而,近年来,其股东关联企业泰国天丝以商标侵权等为由,将其产业链商家告上法庭,引发了一系列纠纷。尽管这些关键纠纷尚未有终局定论,但中国红牛始终积极应对,与合作伙伴紧密合作,扶助了数千家因举报和诉讼陷入困顿的商家,维持了市场秩序的稳定。
针对泰国天丝近期发布的声明,中国红牛回应称,该公司依法享有50年协议约定的权利,并对泰国天丝的声明进行了逐条举证反驳。中国红牛强调,其产品和品牌是中国红牛创造的,与泰国天丝和奥地利红牛的产品和品牌存在显著差异。如果有“红牛保卫战”这一说法,那也是中国红牛为了生存权和发展权展开的斗争。
据悉,自1995年华彬集团董事长严彬将红牛饮料引入中国市场以来,中国红牛通过本土化战略,逐步建立了稳定的市场认知和品牌影响力。尽管面临泰国天丝的诉讼压力,中国红牛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市场表现,年销售额连续10年维持在200亿元以上,并在2025年一季度实现了开门红。
此外,中国红牛还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受困商家渡过难关,维护了产业链的稳定。这种对合作伙伴的坚定支持,不仅增强了产业链从业者的信心,也为中国快消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悉,30年来,红牛在中国投入10亿进行市场信心维护和品牌打假维权,彻底解决了商标隐患。在业内看来,未来,随着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和法治环境的不断完善,中国红牛有望继续为国内消费市场的提振注入更多动力。(《财经》新媒体综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