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晚间发布的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小鹏汽车总营收65.5亿元,同比增长62.3%,环比去年第四季度的130.5亿元下降49.8%;同时净亏损有所收窄,一季度录得净亏损13.7亿元,去年同期为23.4亿元。
较为亮眼的是,在一季度价格激战的大背景下,小鹏的毛利率逆势回归两位数,达到了12.9%,较2023年同期及2023年四季度毛利率的1.7%和6.2%大幅上涨。
市场对这份财报给予了正向反馈。小鹏汽车美股5月21日股价一度上涨超过20%,至收盘时报8.77美元。截至5月22日收盘,小鹏汽车港股股价报34.650港元,相比开盘价上涨13.05%,市值达到654.71亿港元(约607亿元人民币)。
小鹏汽车港股5月22日收盘价
交银国际分析师陈庆表示,小鹏第一季度亏损比市场普遍预测得要低,所以股价出现了明显反弹。有分析师此前预测,小鹏汽车第一季度的营收为61.1亿元,净亏损为20.8亿元,毛利率为9.2%。
另有国泰君安分析师Ivan Wu向媒体表示,小鹏汽车“公司最糟糕的基本面时刻已经过去”,销量已经从农历新年的疲软需求中恢复了过来,降本和增效已经取得了成效。他还对小鹏新产品系列MONA的首款新车抱有希望,MONA将进入20万元以下的汽车细分市场展开竞争。
不过,陈庆也表示,小鹏当务之急还是要解决车卖不动的问题。第一季度小鹏共交付21821辆新车,4月售出9393辆新车。美国投资研究机构伯恩斯坦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小鹏今年以来的新车销售已呈下滑趋势,该公司对今年第二季度的业绩展望几乎没有改善,新车交付量预期将介于2.9万-3.2万辆区间,这意味着5月和6月每月将交付新车约1万-1.1万辆。
来源:根据小鹏汽车财报数据整理
赚了大众几个亿
小鹏汽车第一季度毛利率环比翻倍增长,离不开大众的帮衬。
财报显示,小鹏汽车一季度总收入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来自汽车销售的55.4亿元,另一部分是来自服务及其他销售的10亿元。需要注意的是,后者较2023年同期的5.2亿元上升93.1%,环比上升22.1%。之所以出现大幅增长,主要是小鹏与大众汽车集团(下称“大众集团”)进行平台与软件战略技术合作,获得了有关的技术研发服务收益。
来自服务及其他销售的10亿元中,财报并未明确披露有多少钱来自于与大众的合作。但小鹏汽车投资副总裁Charles Zhang透露“有数亿元人民币”,并表示,接下来的几个季度里,该项收入将会更多,“平台与软件技术输出这项业务,对小鹏汽车来说利润率非常高”。
财报显示,第一季度小鹏汽车的汽车业务毛利率仅为5.5%,服务及其他利润率却达到了53.9%。
对于毛利率的改善,何小鹏在财报会上评价称:“这标志着小鹏汽车从此在实现了智能电动车业务基础上,还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合作和输出进行了盈利,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独特模式”。
来源:据小鹏汽车财报数据整理
何小鹏强调,小鹏汽车长期在智能电动汽车平台、EEA电子电气架构、智能驾驶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已经产生了可观的经营性的、经常性的收入和利润,对于小鹏汽车的盈利模式会产生深远影响。
这是不是意味着,卖车不赚钱,卖技术却很赚钱?
陈庆表示,今年各大车企都在打价格战,小鹏汽车也不例外,然而降价并没有对小鹏汽车销量产生太大帮助,汽车销售收入也就不会很高;而反观小鹏跟大众集团的技术合作,应该会提前谈好价钱,也就能提前锁定毛利价值,所以这方面的收入相对会稳定一些。
自去年夏天,大众集团在中国一众造车新势力中选择了小鹏汽车,作为其提升在华电动车销量的合作伙伴。彼时,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一家跨国车企认可了中国车企的电动化、智能化水平,提升了小鹏的品牌影响力。(详见:大众为何牵手小鹏?)
此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双方达成了三项战略合作,分别是:
• 2023年7月27日,小鹏和大众宣布将基于各自核心竞争力和小鹏汽车的G9车型平台、智能座舱以及高阶辅助驾驶系统软件,共同开发两款B级电动汽车车型,以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销售。相关车型预计将于2026年开始投产。
• 2024年2月29日,小鹏与大众签订平台与软件战略技术合作联合开发协议。作为该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鹏与大众还就双方车型及平台的共用零部件订立了联合采购计划。
• 2024年4月17日,小鹏与大众将为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电动车平台联合开发电子电气架构,平台将集成小鹏汽车最新一代EEA电子电气架构,预计将从2026年起应用于在中国生产的大众汽车品牌电动车型。
关于EEA电子电气架构协议这一项收入,Charles Zhang在财报会上明确表示,将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确认。
除了通过与大众合作并创收,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总裁顾宏地宣称,还会在“副业”上寻找其他合作,“小鹏和大众对于寻找与其他参与者的战略合作机会持开放态度”。
新车会成提升销量的利器吗?
“副业”上颇有起色,但毕竟小鹏的主业还是造车。
关于MONA产品系列新车的一系列提前剧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外界对于小鹏销量的焦虑。陈庆分析表示,MONA新车可能会对小鹏的未来销量提振有一定帮助,因为它售价比较便宜,并且同时面向C端和B端销售。据多家媒体称,MONA首款车是滴滴和小鹏汽车合作的成果。
据何小鹏在北京车展和财报会上的披露,MONA首款车拥有如下特点:
• 属于A级纯电轿车,今年6月亮相,三季度正式上市跟交付;
• 拥有“全新AI、很好的功能性能、极美的颜值、不错的空间、不太贵的成本”,小鹏汽车在其身上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50亿元;
• 售价在10万-20万元区间;
• 为车主提供不同等级的智能驾驶技术,其中包括最高级别。
此外,今年四季度,小鹏汽车还将交付一款全新B级纯电轿车车型。
何小鹏在财报会上预测,这两款车将会帮助小鹏汽车在四季度实现月交付量的同比大幅增长。2023年第四季度,小鹏汽车一共交付了超过60万辆新车。
但业内人士认为,销量未必会如何小鹏所说那般乐观。陈庆表示,参照小鹏汽车之前的销售情况,一款新车发布后销售高峰期大概会维持3-4个月,在此之后销量会很快下降,小鹏G6就是例子。
来源:据小鹏汽车公众号和乘用车销量查询公众号数据整理
小鹏目前的在售车型包括X9、G6、G9、P7i、P5、G3i,同时涵盖MPV、SUV、轿车三种品类,售价区间在14.89万-41.98万元。
这几款车现阶段销量表现并不出众,今年第一季度小鹏汽车交付总量为21821辆,4月小鹏总交付量为9393辆。作为对比,理想汽车第一季度交付了超过8万辆新车,4月交付量为25787辆;蔚来汽车同期交付了超3万辆新车,4月新车交付量为15620辆。
“光凭一季度业绩的改善,不一定能说明小鹏汽车已经从困境中走出来了”,陈庆分析。他说,小鹏汽车目前的亏损还比较大,整体汽车销量也不容乐观,其他造车新势力目前处境都有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