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如何做到投资本身能够带来效益,同时更多地产生辐射效应、带动效应,带动民间投资,扩大就业,提升投资信心?3月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经济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回应了这一问题。郑栅洁表示,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关键点一个是“扩大”,一个是“有效益”。为此,将“提质”“扩量”并举,突出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发挥好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除了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都比去年有所增加,去年增发国债大部分也在今年使用,政府投资规模较去年明显增加。“我们将统筹用好各类资金,更好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与带动作用,比如,发挥投贷联动机制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又如,在专项债的投向领域上,扩大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范围,进一步放大专项债带动效果。”
二是鼓励和支持扩大民间投资。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在50%以上,发挥好民间投资的作用很重要、很关键。“我们将指导地方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最大力度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和补短板项目建设。”同时,持续向民间资本推介优质项目,用好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加强重点项目融资和要素保障。
三是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重点是做到“三个更加”。投资方向要更加精准,加大对补短板、强弱项和培育新动能的支持力度;要素配置要更加高效,让用地、用能等要素跟着好项目走;投资环境要更加便利,深入开展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整治,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扩大有效投资,统筹用好各类资金,防止低效无效投资。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石颖看来,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可重点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投资本身可以带来效益,同时通过投资产生带动、放大、辐射作用,扩大内需、提高就业、提振信心、带动发展;另一方面,消费和投资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以有潜能的消费牵引有效益的投资,以有效益的投资带动有潜能的消费,通过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共同发力,保证内需持续稳定增强,拉动经济增长。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上海、广州、深圳、北京等地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也都提及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例如,广州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深入开展“攻城拔寨”行动,挂图作战推进844个市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年度投资3800亿元以上,带动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万亿元。推进航空、航运、高铁、地铁、公路等枢纽型项目建设,力争基础设施投资2600亿元以上⋯⋯提高供地效率和用地效益。
对于政府主导的投资,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向《财经》表示,在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以及与财政资金相关的其他投资项目中,加大对无效投资和低效投资的检查力度,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如果把财政用在无效投资、低效投资上,那这些财政资金就都沉淀下来了,对扩大内需是无益的,还会挤占消费。”
哪些领域可能是有效益的投资?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综合室副主任杜月认为,扩大有效益的投资,要围绕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要求,加大对前沿技术、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领域的投入。此外,要围绕有潜能的消费需求开展投资,推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石颖认为,下一步扩大有效投资重点可以放在“促升级”和“补短板”上。锚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等领域,培育催生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产业新动力。在重点领域项目谋划上再发力,加快城市更新、民生保障等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积极储备更多有效益的项目,尽早转化为有效益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