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科、龙湖、碧桂园等房企项目进“白名单” 融资支持能否获批成关键

作者 | 《财经》新媒体 撰稿人 王婧雅 编辑 | 舒志娟  

2024年02月04日 22:02  

本文2269字,约3分钟

备受市场关注的房地产项目“白名单”正在加速推进中。2月4日,笔者从金科股份获悉,金科股份超20个项目获批进入重庆首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南宁、成都、青岛、昆明、武汉、长春等地陆续推送、申报或梳理出“白名单”,涉及龙湖、碧桂园、旭辉、远洋地产等房企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本次公布的项目“白名单”,还是此前出台的保交楼名单,瞄准的都是提升市场信心。多家房企相关人士表示,此次房地产项目“白名单”的出台,不仅有助于缓解房企的资金压力,推动保交付、资产盘活,更进一步提振了需求端的信心。不过,项目进入“白名单”后,能否顺利获得融资还要依据金融机构的审批结果,具体融资情况仍有待观察。

众多房企进“白名单”  能否获得融资仍待观察

为了支持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1月2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要以项目为单位,研究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白名单”。近期,随着各地“白名单”相继落地,部分房企已接到获批通知。

其中,重庆推送314个项目;南宁推送107个项目;成都申报227个项目;青岛已梳理84个项目;昆明已梳理212个项目;武汉确定“白名单”房地产项目101个;长春26个项目入围“白名单”。涉及金科、龙湖、碧桂园、旭辉、远洋地产等多家地产商的项目。不过,万科、融创、华夏幸福等方面则表示,仍在等待“白名单”消息。

金科股份相关人士告诉笔者,此次出台的“白名单”不是同时推送给房企,房企或陆续接到“白名单”通知。

事实上,在房地产周期下行、房企普遍面临资金压力的背景下,“白名单”的出现无疑给市场带来了“强心剂”。一家民营地产开发商投资部人士表示,随着“白名单”陆续落地,资金缺口问题有望被解决。

不过,尽管各大房企都希望通过进入“白名单”解决融资难题,但“白名单”依然存在准入门槛。即便项目进了“白名单”,也并不意味着一定能顺利获得融资。

一家大型地产开发商内部人士告诉笔者,地产项目“白名单”制定大致流程为首先由房企将项目上报住建委审核,住建委选择出符合条件的项目进入“白名单”,再把“白名单”推送至金融机构审核。而入选项目基本要满足五个要求,即项目必须处于在建施工状态、具有与融资额度基本匹配的抵押物或者抵押担保、明确拟申请贷款的主办银行并接受贷款资金封闭管理、预售资金未被抽挪或被抽挪的资金已及时收回、初步制定了贷款资金使用计划和完工计划。

多家房企内部人士告诉笔者,“白名单”项目最后是否获批融资,还要看金融机构评估。对于房企来说,“白名单”带给房企更多的是背书意义。至于关于进入“白名单”后,房企具体能够获得哪些支持,支持何时落地等细节均尚未明确,房企也在等待进一步通知。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白名单”的设立与之前示范房企相似,入选的基本都是相对优质的项目。对于地产企业,“白名单”更像是房企的“中考”,至于“高考”表现如何,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多项政策密集出台 市场信心亟待恢复

不断松绑的楼市政策,以及房企项目“白名单”的相继落地,目的均在于提振市场信心。

上述房企投资部人士表示,从近期地产企业公布的2023年业绩预告来看,不管是大型房企,还是中小型房企,利润下降乃至大幅亏损已成为普遍现象,更有房企亏损高达数十亿元。产生一系列问题的背后,直指地产行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需求端缺乏信心。

笔者注意到,为了提振市场信心,从2022年开始,各地政府围绕地产行业已策密集出台多项调控政策。2022年、2023年,每年针对地产行业的政策调控已超过千次。

今年开年,各地更是进一步放宽限制,围绕开放限购等问题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据统计,仅一月份,包括四川、安徽、江苏、海南、广州、重庆、河南、甘肃等地共调整房地产调控政策61次。

然而,虽然政策进一步宽松,但市场依然难改下跌趋势,仍未出现明显销售回暖迹象。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1月,TOP10房企合计销售额接近1200亿元同比下降33%;TOP100房企销售总额2815.3亿元,同比下降33.3%。

张大伟分析认为,房地产行业面对的并非简单的资金问题,拿地、销售、客源、贷款乃至同质化产品竞争都存在压力。与此同时,人口问题、产业问题等也在影响着房地产市场的稳定。特别是很多房企暴雷后,很多宽松政策对于市场的作用低于预期。

他进一步表示,房地产市场在历经十几年快速发展后,与经济增速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三期叠加”,导致购房者信心下降。目前,房地产市场仍然在期待更多的积极政策,以迎接“小阳春”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