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说技术不说产品 小米汽车官宣造车1000天面临哪些挑战?

作者 | 《财经》新媒体 撰稿人 王婧雅 编辑 | 舒志娟  

2023年12月25日 22:14  

本文1299字,约2分钟

“这次只发技术,不发产品”,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自己个人认证微博上针对12月28日即将举行的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进行了公开表态。事实上,从小米宣布造车的那一天起,有关小米汽车的一举一动无一不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基于以往对小米品牌的认知,不管是“米粉”,还是“路人”,都在期待着小米汽车的真车表现。

不容忽视的是,今年以来,新能源进场玩家越来越多,宝马、奔驰、丰田等传统老牌车企的加入,让本就内卷的新能源市场竞争持续加剧。当一家车企推出一项新技术后,行业内其他玩家纷纷加速追赶,大量技术被迅速普及。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小米汽车,还是已经在新能源市场中发展多年的玩家,未来或均面临着技术储备的挑战。

除技术外,小米汽车造车速度一直备受外界关注。雷军表示,今天的汽车工业攒一辆车的确不难,但小米汽车的目标是打造一辆具有竞争力的汽车,而不是简单地攒一辆车。因此,“坚持正向开发,从底层核心技术开始,十倍投入,造一辆好车”成为了小米汽车团队的共识。

事实上,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市场竞争愈加残酷激烈,技术才是车企角逐新能源汽车赛场的硬核能力。

就在近期,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了多个重磅消息。蔚来发布行政旗舰ET9、赛力斯推出高端车型AITO问界M9、小鹏MPV车型X9将于明年1月1日上市……车企密集推出高端车型的背后,剑指技术实力的正面比拼。这些技术,每一项都瞄准着现阶段用户的需求和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痛点。

其中在补能方面,一直以来,续航短、充电时间长、低温条件下续航能力衰减等问题成为制约新能源市场发展的重要问题。

针对这些痛点,车企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在800V高压平台尚未实现全覆盖的背景下,蔚来率先向市场展示了自研的全域900V高压架构,以实现更高的功率密度;赛力斯汽车则通过与宁德时代合作共同加码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持续优化电池解决方案。

“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核心仍然是电动化。”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电动化是能源变革,智能化是锦上添花。消费者最为关心的是电动化的驾驶体验,这里面包括续航、底盘技术、补能体系等多个唯独,每一项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需要车企具备扎实的基础研究能力。

雷军认为,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就是汽车工业与消费电子工业、智能生态的融合,而小米汽车将全面重新定义汽车工业的技术栈。12月28日披露的小米汽车相关技术不仅是小米汽车全力研发的1000天,更是小米集团持续开拓的13年的技术体现。

“明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战势必更加残酷,未来,车企的竞争优势一方面将来自于企业底层基因和工业基础的积累,这些技术长则需要十几年的积累;另一方面则来自主机厂对供应链的把控能力。”新能源车汽车领域投资负责人杨艺表示,在手机行业深耕多年的小米,不仅积累了大量智能化相关技术储备,并在软件方面已覆盖“人车家”全场景,这些智能化技术将成为小米角逐新能源市场的重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