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地震超百人遇难,巨灾保险如何撑起“保护伞”

文|《财经》研究员 丁艳 记者 杨芮 编辑|杨芮 袁满  

2023年12月19日 20:44  

本文3775字,约5分钟

甘肃地震发生后,保险公司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巨灾保险在风险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正不断增强,但仍存短板

图/甘肃蓝天救援队

“‘轰隆’一声墙塌了,我差点被墙砸在里边。”据甘肃震中附近吹麻滩镇街道的一位居民于鑫回忆道,地震发生时,她顾不上穿衣服,光着脚跑出来,回过头看到倒塌了一地的砖头和玻璃。

12月19日上午,甘肃地震消息在朋友圈刷屏。据中国地震台网消息,12月18日23时59分,在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北纬35.7度,东经102.79度)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兰州、定西等地震感强烈。据新华社,截至12月19日13时,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已造成甘肃113人死亡,536人受伤,15.53万间房屋损毁。

12月19日,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紧急向甘肃、青海两省预拨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2亿元,其中,甘肃1.5亿元、青海0.5亿元,支持地方开展抗震救灾工作,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和影响。

同日,金融监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主持召开党委会,会议决定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统筹指导属地监管局、财险公司、人身险公司、银行业机构等启动应急预案,做好保险理赔服务等工作。强调要开通绿色通道,简化理赔手续,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据悉,当前已有保险公司接到超80起理赔报案。其中,截至12月19日14时,平安产险接到本次地震甘肃、青海报案67笔。其中,车险26笔、个人财产险36笔、团体财产险2笔、意健险3笔;预估理赔金额101.4万,已结案6笔,已累计赔付(含预赔)7.1万。中国太保表示,目前已接到积石山县地震相关车险报案17例。截至发稿时,大家保险已接到1例因地震房屋倒塌导致车辆受损报案,当地理赔人员已快速跟进。

当前多家保险公司第一时间启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安排各分公司联动排查承保与客户出险情况。从其具体举措来看,主要包括:统筹开展各家专业公司及青海、甘肃当地机构应急处置;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提供灾害救助及应急服务,排查客户及理赔服务等各项工作;开通24小时急难事故理赔服务专线,简化理赔申请手续、取消认可医院限制服务等。

近年来,“巨灾保险”屡屡置于聚光灯下,瑞士再保险研究指出,2022年的自然灾害损失状况再次验证过去30年巨灾保险损失年均增长5%-7%的长期趋势,预计这一趋势仍将持续。

值得关注的是,哪些险种可以在地震中赔付?据业内人士表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个人寿险皆可以赔付;企业财产险中如果附加了地震扩展条款,则地震造成的损失可以赔付;在机动车辆保险方面,如车主投保的车辆损失保险包括地震责任,则不管是行驶中还是停放过程中遭遇地震损失,均可获得赔付。

多家险企第一时间应急响应

12月19日,据甘肃省地震局副局长高晓明在地震救援最新情况的新闻发布会现场介绍,根据本次地震林区区域构造、历史地震活动、地震序列类型等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本次地震原震区近几日仍存在发生5级强余震的可能性。后续,省地震局将严格做好余震序列的监视跟踪,架设地震流动监测设备,加强各类监测资料分析,开展地震灾情调查和地震烈度评定。

从保险公司当前响应情况来看,地震发生后,中国平安第一时间成立以集团总经理谢永林为组长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小组,平安产险董事长龙泉、平安人寿董事长杨铮、平安养老险董事长甘为民、平安健康险董事长朱友刚、集团董事会秘书兼品牌总监盛瑞生及集团首席行政事务执行官王志良等为副组长。快速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应对此次地震灾情,统筹开展各家专业公司及青海、甘肃当地机构应急处置、客户排查及理赔服务等各项工作。

12月19日6时,中国太保旗下甘肃、青海大灾突击队已赶赴受灾区域,对接当地政府部门,获取并主动排查出险客户信息,开通理赔绿色通道,理赔人员24小时待命,产寿险当地分支机构快速安排设立现场理赔报案及救助点,为保险理赔及救助提供便利。同时,针对承保的受损严重车辆,将进行现场推定全损,收集齐全必要单证后立即对客户进行先行赔付。

人保寿险通过政府、金融监管局及其派出机构等外部正规渠道尽早获取出险人员名单,充分发动公司员工多方收集出险人员信息,主动回访、全面寻找客户。开通理赔绿色通道,及时为客户提供服务保障。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制定了六项服务举措,包括主动、全面寻找客户;多渠道、全天候受理报案;优化理赔申请资料;取消定点医院限制;提供预付服务和上门服务。一经发现客户出险,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应赔尽赔,应赔快赔。

新华保险联动甘肃和青海两家分公司启动重大突发事件I级应急响应,成立以公司领导为主的应急响应领导组,指导部署相关工作的开展。该公司紧急启动了主动提供服务、开通绿色通道、开通预付服务等八大应急服务举措,为现场保险理赔、紧急救援提供便利。

太平人寿总公司、甘肃分公司、青海分公司联合启动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包括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提供灾害救助及应急服务、开通24小时急难事故理赔服务专线95589,快速受理事故报案、启动理赔应急服务直通电话,线上线下多渠道开通受理通道等。

阳光保险则采取开通快速理赔服务通道、多渠道受理报案、积极主动寻找客户、无保单理赔服务、简化理赔申请手续、取消认可医院限制服务这六项举措。

另外,众安保险、大家保险、渤海人寿、中华联合财险、富德生命人寿、国华人寿等多家保险公司也均发布了应急理赔服务举措,包括开通快速理赔绿色通道、主动排查出险客户、开设多种报案入口、简化理赔材料、取消定点医院限制、医疗费用垫付等多项应急服务举措。

巨灾保险制度尚待建立

在地震发生后,哪些险企可以进行赔付?

从人身险方面来看,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的是因遭受非本意的、外来的、突然发生的意外事故,地震属于意外事件,一般情况下,意外险的除外责任中不会包含地震等自然灾害,因此地震导致的身故、伤残以及因地震受伤导致住院、医疗费用等,均可以按照合同条款获得赔付。

企业财产险方面来看,据一位律师分析指出,地震所产生的赔偿问题,在企业财产险领域均属于免赔范围,但如果是附加了地震扩展条款,则地震造成的损失可以得到赔付。同样的情况,在家庭财产保险中,地震亦属于免责条款,并且大部分保险公司不扩展地震条款,仅有少数公司的家财险产品可以附加地震条款。

机动车辆保险,一般分为交强险和商业险两部分。上述律师认为,地震虽然不在交强险的免责范围中,但是交强险赔付的前提是车辆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如果没有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则交强险就不能赔偿地震所造成的损失。如果车主投保的车辆损失保险包括地震责任,则不管是行驶中还是停放过程中遭遇地震损失,均可获得赔付。

另外,建安工险本身含有地震责任,但对地震造成的损失也做了约定,只有震级在4.75级以上且烈度在6级以上的地震造成的损失才能赔付。

近年来,中国积极开展自然灾害保险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从2014年起,巨灾保险在部分省市开展试点,例如云南大理、四川的住宅地震保险,宁波、深圳、厦门等地的民生保障性巨灾保险,广东、黑龙江等地的指数型巨灾保险,在机制上主要以政府出资、保险公司联合承保的方式运行,提高了当地居民和社会抵抗巨灾风险和损失的能力。

2016年5月,原保监会、财政部联合印发《建立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和产品在四川、云南等省份落地实施。

尽管发展迅速,然而由于政策、资金、产品等原因,巨灾保险发展仍存在一些短板,从总体情况来看,真正意义上的巨灾保险制度尚未形成。据一位财险业内高层透露,目前巨灾保险赔付率只占个位数,甚至在5%以内。

据了解,2008年1月中旬到2月上旬,中国南方地区遭受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同年5月发生汶川特大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4亿元。保险业分别为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灾害支付赔款55亿元和10亿元,然而保险赔款仅占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比例分别为3.63%和0.12%。

对于巨灾保险赔付率低的原因,一位头部再保险公司精算部人士表示,一方面巨灾保险风险较大,所以保险公司在定价方面会比较保守,整体行业内价格比较高,这就会导致赔付率很低,很多企业不愿意购买;其次,保险公司方面需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其不愿开发和经营相关保险产品,重大自然灾害风险巨大,任何一家保险公司都难以独自承受,即使采用分保或再保险方式分散风险,其成本也很高;另外,很多企业对于巨灾保险尚缺乏基本认知,这需要国家政府进行一些宣传或者政策扶持才能提高它们对巨灾风险的防范意识,特别在目前全球极端天气越来越多的大环境下。

对于当前商业巨灾保险机制的薄弱点,研究巨灾保险多年的人保财险原副总裁、中国精算师协会会长王和表示,存在主要问题是:一是“对人不对物”,但巨灾保险制度的“本意”是解决“物”,特别是住宅问题;二是统筹范围“自给自足”特征,在一些风险暴露,也恰恰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小范围”的巨灾保险,一方面不符合巨灾风险特征及其分散要求,另一方面也有违现代巨灾保险制度背后社会公平的转移支付逻辑。

王和建议,巨灾保险制度建设应直面问题,创新模式,重点关注并解决模式选择、偿付能力、基金归集、责任限额和定价模式这五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