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回应穆迪:中国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作者 | 《财经》记者 唐郡 康恺 编辑 | 张威 袁满  

2023年12月06日 21:21  

本文3291字,约5分钟

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内的多家国际组织预计,中国今年将实现5%以上的经济增速;此前,穆迪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美国财长耶伦表示并不认可

“对此,我们感到失望。”12月5日,中国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在回应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最新评级行动时表示。

当天稍早,穆迪发布主权评级报告,宣布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A1不变,但将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原因是对中国地方债务、房地产市场及中期经济增长前景表示担忧。

“穆迪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财政可持续性等方面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中国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中国经济正在转向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正在发挥作用,中国有能力持续深化改革、应对风险挑战。

今年以来,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复苏势头不稳、动能减弱。在此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内的多家国际组织预计,中国今年将实现5%以上的经济增速。前述负责人表示,“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未来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报告中,穆迪亦强调,A1评级肯定了中国有足够财力和制度资源来实现有序转型。中国巨大的经济规模,以及正在放缓但依然强劲的潜在增长率,将支撑其强大的减震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穆迪同样将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原因是预计美国政府将保持巨额财政赤字,而这将显著削弱其偿债能力。

对此,美国财长耶伦表示,她不认可穆迪的决定,仍对美债和美国经济信心十足。“美国经济基本面强劲,美国国债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安全和流动性资产。”她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道。

穆迪的担忧没有必要

穆迪下调中国主权评级展望,主要出于三大判断,一是对地方政府债务及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将削弱政府财力;二是中期经济增长前景趋弱;三是房地产行业调整给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对此,中国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一一予以回应。

在经济增长前景方面,前述负责人表示,今年是中国经济从疫情冲击中恢复的第一年,成功顶住了来自国外的风险挑战和国内多重因素交织叠加带来的下行压力,不同季度之间经济恢复虽然有所波动,但总体持续回升向好。

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83.2%,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是29.8%,拉动GDP增长1.6个百分点。近期,世界银行、IMF、经合组织预测都显示,中国可以实现增长5%的预期目标。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未来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前述负责人表示,中国有强大的国内市场,14亿人口,4亿多的中等收入群体,需求潜力很大;就业物价总体平稳,疫情疤痕效应逐渐消退,经济循环将进一步畅通;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有序转换,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这些将推动中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在财政可持续性方面,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8.9%,其中,全国税收收入增长11.9%。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9%,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科学技术、卫生健康、农林水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地方财政收入普遍保持正增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9.1%,近半数地区增速达到两位数。

“这些事实均表明,中国经济正在转向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正在发挥作用,中国有能力持续深化改革、应对风险挑战。”前述负责人称。

政府债务是穆迪调整评级展望的重点因素。截至2022年末,全国政府债务余额61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法定债务余额35.1万亿元,中央政府债务余额25.9万亿元。“全国政府法定负债率(政府债务余额与GDP之比)为50.4%。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相关部门通过完善常态化监测机制、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健全监督问责机制,四大举措予以治理应对。“从执行情况看,经过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地方隐性债务规模逐步下降,风险得到缓释。”前述负责人说。

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财政部表示,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治理。一是持续规范融资管理,严禁新设融资平台公司。二是规范融资信息披露,严禁与地方政府信用挂钩。三是妥善处理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和资产,剥离其政府融资职能,防止地方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平台化”。

对于房地产行业调整可能对地方财政带来的影响方面。

前述负责人特别指出,土地出让收入是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的主体,土地出让收入是毛收入,收入减少的同时,也会相应减少拆迁补偿等成本性支出。近年来,受房地产市场影响,房地产相关税收有所下降,但其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没有大幅回落。同时,财政部亦通过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督促地方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完善地方税制等方式,多措并举支持地方财政平稳运行。

“总的看,房地产市场下行给地方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带来的影响是可控的、结构性的。”该负责人称。

穆迪下调美国主权评级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依旧缓慢。IMF最近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计,全球经济增速的基线预测值将从2022年的3.5%降至2023年的3.0%和2024年的2.9%,对经济复苏前景难言乐观。

此前,穆迪同样下调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

11月10日,穆迪宣布,由于美国利率持续上升以及美国国会政治极化加剧,该机构决定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

穆迪表示,政治两极分化的问题增加了下届政府无法就减缓债务负担能力下降的财政计划达成共识的风险。

投资者日益担心,如果联邦支出不发生重大变化,美国经济能否应对不断上升的利息支出,这增加了他们对美国国债市场的担忧。

美国财长耶伦表示,她不认可穆迪的决定,仍对美债和美国经济信心十足。“美国经济基本面强劲,美国国债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安全和流动性资产。”她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道。

不过,耶伦也承认,利率上升对美国债务稳定性构成了“额外挑战”。她表示,美国政府致力于走一条“可信且可持续”的财政之路,美国政府正计划减少财政赤字。

实际上,当地时间8月1日,另一国际评级机构惠誉便表示,美国反复出现债务上限政治僵局,常常拖到最后一刻才有解决方案,削弱人们对美国财政管理能力信心。

惠誉发言人称,导致这一决定的因素有很多,治理是惠誉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过去20年来,美国政府治理不断恶化,政治两极分化加剧,导致在债务上限问题上一再采取边缘政策。

这是时隔12年后美国第二次遭遇信用评级下调。2011年8月,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历史性地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最高的“AAA”降到“AA+”,前景展望为负面,这一举动击破了美国国债“零风险”的神话。两次调降评级的背景较为一致,均与美国国会经历的债务上限对峙有关。

惠誉表示,下调评级反映出美国未来三年预计会出现财政恶化,以及整体政府债务负担高企且不断增长。预计2023年美国政府总赤字占GDP的比例将从2022的3.7%升至6.3%。政府赤字料将上升,原因包括联邦政府收入周期性减少,新的支出计划,以及更高的利息负担。

惠誉还预测,信贷条件收紧、商业投资减弱以及消费放缓,将导致美国经济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陷入轻度衰退。

市场分析认为,中长期角度来看,美国信用评级被下调,表明市场对美债违约和美国财政状况的担忧上升,这将影响美债、美元的国际信用基础,进而降低国际投资者对美债的长期持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