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数字经济迈入发展快车道,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已难以匹配新的经济发展形势,这对金融科技等行业的标准设置提出了新要求。11月8日-10日,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期间,正式发布了18项金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团体标准,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机制。
在此次标准制定中,蚂蚁集团参编了涵盖数字身份、交互式风控反欺诈、消费者权益保护等8项标准,围绕数字普惠、绿色低碳和科技创新三个层面进一步防范化解风险,促进金融普惠。近年来,蚂蚁集团除了积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外,还参与了数十项国际标准的制定。
参编标准制订的背后是,蚂蚁集团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不断发力,尤其在区块链、安全领域,其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丰富和广泛的用户基础。在业内看来,在国际标准的全球竞争中,科技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不断提高科技实力,才是打赢国际标准战役的关键。
防范风险隐患 推动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上,金融标准成为与会者热议的焦点,并发布了18项金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团体标准。在此次发布的18项标准中,蚂蚁集团重点共建了3项数字金融风险防控类标准,分别为《互联网金融智能风险防控技术要求》、《互联网金融个人身份识别技术要求》以及《基于交互式风险防控的反欺诈技术指南》。从技术层面规范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广泛应用的大数据风控平台,防范互联网金融新型账号、交易、支付和信贷风险。
除此之外,蚂蚁集团还参编了包括《金融行业开源软件测评规范》、《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信息披露》、《金融数字化能力成熟度指引》、《金融数据资源目录编制指南》、《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无障碍设计指南》5项标准的共建。
“作为工作的指引,上述标准主要围绕数字普惠、绿色低碳和科技创新三个方面展开。”蚂蚁集团技术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标准化负责人彭晋表示,在绿色金融领域,小微企业的绿色评估是难点。对小微企业的绿色行为进行评估和判定需要一些创新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也需要得到行业和社会的认可,将这些在实践中形成的新的方法论沉淀为大家认可的标准后,可以更好地支撑小微企业绿色普惠金融服务。
彭晋称,制定标准是规范、推广新技术应用的必经之路。蚂蚁集团持续推进金融科技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实践,并积极参与相关标准制定,希望通过标准推动国内外厂商共建生态,助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在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院长贲圣林看来,金融标准是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筑牢金融安全底线,提升金融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从标准共建到应用实施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标准的发布不是工作的终点,更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彭晋称,标准要落实,需要应用到产品与服务上,蚂蚁集团非常重视标准制定和标准的产业实践的闭环。目前,蚂蚁集团重点参与的三项标准已经在个人身份识别技术、智能风险防控技术以及交互式风控技术等层面应用实施,对这些机制的应用方式、应用场景、系统安全等进行了规范。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牟取巨额非法利益,形成了一条金融黑产链条。由于这些人员具有很强的反侦查防范意识,增加公安机关办案难度,导致很多案件有证据无法立案。与此同时,数字技术加速迭代的同时也带来了愈加复杂、隐蔽和规模化的安全威胁,如何应对大规模网络攻击与入侵、保障数据要素安全等成为全球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的核心挑战。
针对这些痛点,蚂蚁集团通过基于TuGraph图数据管理平台的金融风控解决方案,利用数据的关联性特点,将各种风险相关数据融合在一起,对金融风控中的交易网络分析、团伙识别、路径追踪等进行处理,提高了反欺诈和反洗钱的审理效率。目前,该防控体系已应用于支付宝全业务。
此外,蚂蚁集团通过自研的分布式风险防御技术,不但有效对抗复杂隐蔽伪造攻击,而且通过智能多模态人机交互等技术,实现高效风险判定与管控。目前,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金融等行业。
不容忽视的是,在技术快速迭代的同时,出现了和标准制定不匹配问题。彭晋表示,互联网时代,业务迭代速度非常快,而标准制定周期相对较长,导致会存在技术发展与标准制定的错配问题。可以提炼长期稳定、基础设施类的规则和元素,在全球视角下形成标准化,并加快标准的供给, 与时俱进,才能促进产业升级、消费升级、治理升级。
蚂蚁集团参与标准制定的背后,是中国科技企业在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尤其是数字时代,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创新应用。
参与制定国际标准 全球市场竞争力提速
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加速走出去的同时,愈发感受到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的必要性。业内普遍认为,得标准者方可得天下。贲圣林表示,企业参与标准建设,尤其是数字时代的技术国际标准制定,关系到国家技术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自2016年成立标准化团队以来,蚂蚁集团已牵头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数百项,其中仅国际标准就有数十项,涵盖数据与隐私保护、人工智能、区块链、信息安全等诸多技术领域。不仅如此,随着全球人们更频繁地使用手机钱包支付,蚂蚁集团正参与ISO标准的制定中,推动全球金融服务互联互通。
与此同时,在ISO/IEC(国际标准化组织)、ITU-T(国际电联)、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TF(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LDBC(国际关联数据基准委员会)等多个国际标准组织中,蚂蚁集团有多位专家担任注册专家、召集人或主席。
“国际标准的建设,应能支持国际化业务的发展。”据彭晋介绍,目前,蚂蚁集团正在国际市场推进扫码支付的互联互通。此前在ISO做条码支付的安全标准时,就有一些欧洲专家担心条码支付的安全性,对URL(网址)方式的使用产生质疑,担心有“钓鱼”攻击的风险等。因此,蚂蚁集团在标准化过程会充分识别和评估安全风险,提出对应的安全机制,做大家认同的标准。
有分析人士指出,虽然中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上取得一些进展,但距离欧美等国家的差距依然很大,需要在技术、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持续投入。与此同时,科技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与各界形成合力,争取在更多标准的领域获得话语权,为未来中国标准出海提供先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