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六刷进博会扩大“朋友圈” 打造“乳业丝路”加速全球布局

2023年11月06日 22:57  

本文1300字,约2分钟

新西兰南纬45°奶源的金典纯牛奶、融入多年母乳研究成果的金领冠睿护奶粉、获得新西兰冠军奶酪大赛的牧恩黄油……11月6日,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伊利携旗下大洋洲乳业多款产品亮相,并对外展示全球化布局的最新成果。截至目前,伊利在全球拥有15个研发创新中心,2000多家全球合作伙伴。

在这背后,离不开伊利多年的国际化布局。2014年,伊利就在新西兰建立了大洋洲生产基地,总投资额为30亿元,覆盖科研、生产、深加工、包装等多个领域。2017年3月,伊利大洋洲生产基地二期揭牌,主要用于功能性乳蛋白牛乳深加工项目、UHT(超高温瞬时灭菌)奶项目、全脂奶粉生产项目、婴儿奶粉包装项目的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伊利在国际化道路上已经布局多年。早在2006年,伊利集团掌舵人潘刚就将国际化视为其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并启动“五年三步走”计划,正式开启国际化之路。

不过,要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包括伊利在内的乳企需要获得整条产业链的自主权,将稳定的原料供应掌握在自身手中。

“伊利在公司对于国际化战略的定义不仅仅是简单地把产品出口到海外市场,而是从全产业链进行国际化布局,实现研发、供应链,以及销售端全面国际化。”伊利在10月底的线上业绩说明会上表示。

而伊利进入全球产业链上游的方式,除了与海外企业合作,还有收购。在确定“走出去”的战略后,伊利开始通过国际贸易、海外并购、自建投资等多种方式继续开拓海外市场。2013年,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背景下,伊利相继在新西兰、泰国、印尼等国家建立生产基地。2019年,伊利收购新西兰第二大乳企Westland,将Westpro(威士宝)、Westgold(牧恩)黄油等乳产品引入中国市场。

对Westland和大洋洲乳业的并购,为伊利进一步完善了海外的供应链布局,伊利能够利用大洋洲的奶源优势,同时借助这些企业的地理优势,为其海外业务提供更多原料支持。

国际化战略布局的推进让伊利跻身全球乳业第一阵营,同时也推动其业绩高速增长。根据财报,2022年,伊利总营收为1231.7亿元,实现连续30年增长。今年上半年,伊利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9%。

不断深化国际化布局的同时,伊利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近年来,伊利通过“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产业链创新合作,不断破解乳业“卡脖子”问题,提升产业链抵御风险的能力。此外,加速数字化转型,将数字化升级融入全产业链“毛细血管”,通过打造智慧牧场、智能工厂、推动“全域、全场景、全生命周期”的消费者数智化运营等,持续提升产业链发展质量与效率。

在业内看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国际化是很多国内乳企中长期战略的核心板块,也是未来重点发力的方向。企业出海一方面可以协同全球资源、参与全球竞争,培育更多国际化乳企;另一方面,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可以反哺国内的发展,实现资源配置和市场的深度融合。

(《财经》新媒体综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