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服贸会是近年来人数最多的”。服贸会会场人头攒动,一名后勤保障人员告诉《财经》。 9月2日至6日,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举办。今年服贸会以“开放引领发展 合作共赢未来”为主题,进一步促进客商交流洽谈、互利合作。
“云上贵州”展位负责人告诉《财经》,此次代表贵州,前来展示贵州的企业。服贸会是一个展示企业产品和风貌的好机会,尽管云上贵州大多数业务是ToG的业务,但服贸会对企业品牌的展示和影响力是不可或缺的。
服贸会部分民族风展品 摄影/《财经》记者张明丽
服贸会部分民族风展品 摄影/《财经》记者张明丽
据了解,今年服贸会吸引了8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设展办会,2400余家企业线下参展,500多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会。
在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的展位上,相关负责人对《财经》介绍,他们所有行为都是非营利性质的,希望搭建中韩贸易的桥梁。
近年来,随着中国服务贸易国际合作不断深化,与中国有服务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00多个,中国与15个国家签署了服务贸易合作备忘录。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近6万亿元,同比增长12.9%。今年上半年,增长态势继续保持,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3.1万亿元,同比增长8.5%。
服贸会部分进口展品 摄影/《财经》记者张明丽
服贸会部分进口展品 摄影/《财经》记者张明丽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北京代表处副所长草场步告诉《财经》,“相比去年,今年服贸会的参展人员更多。去年主要以北京的客人为主,而今年很多其他地区的参会人员也到了服贸会。”草场步介绍,2022年服贸会日本馆的主题是跨境电商,今年的主题变换了,并引入了30多家企业参展。
记者在现场看到,日本商家的展台面积多在一平方米左右,排布紧凑,展示着来自日本的面膜、清酒、家用洗涤剂等商品,售价比代购价格更加优惠。诸如洗面奶一支25元,几乎和日本本土价格齐平,吸引了许多消费者前来购买。
“现在中日关系有一点复杂,召开服贸会前,我们其实有点担心。但这几天,来日本馆的人很多,我们也从中获得了一种安心。中日之间的经济和商贸往来,我们还是要继续推动下去。”草场步介绍,今年他们还搭建了JETRO日本馆线上平台,通过中文微信小程序,中国公司即便不到服贸会现场,也可以和700多家日本企业进行商务洽谈。
草场步表示,实际上,还有很多日本企业都希望能和中国企业进行合作,开展相应的商业交流。如果通过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努力能够促成双边的商业沟通,为中日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这对于运营服贸会日本馆的工作人员来说,便是最幸福的事情。
英国是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主宾国,今年的英国馆以“一起出发,见你未见”为主题,位于国家会议中心的展位占地224平方米。参加2023服贸会的英国代表团由英国商业贸易部国务大臣(投资部长)多米尼克·约翰逊率领,是四年来来华规模最大的商业代表团。
英国商业贸易部市场推广主管、服贸会英国馆馆长康鹏向《财经》介绍,服贸会期间,英国在中国国家会议中心和首钢园两个地点举办了70余场活动和体验活动,例如环球音乐举办了一个关于英国音乐对中国市场影响的研讨会,并有乐队现场表演;汇丰、渣打等英国金融服务机构的活动围绕ESG和低碳转型开展等等。
“我们将英国独特的传统融入创新中,比如带来了伦敦塔桥复制品。这座桥是英国的地标之一。当伦敦塔桥打开时,人们总是汇聚一堂,这也是对英国与中国相互开放贸易的一个很好的象征性比喻。”康鹏向《财经》介绍,现场还有“裸眼3D”显示屏,展示现代赛车的发展史,包括近期的电动方程式赛车——世界冠军远景车队的赛车。环球音乐还与戴森打造了经典音乐互动区,Abbey Road(艾比路)是披头士著名的专辑封面,人们还能用戴森耳机听披头士乐队的歌曲,以及英国一些当代艺术家的歌曲。
“今年服贸会现场,英国公司与中国公司举办了多场签约活动,取得了非常令人满意的商业合作。今年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让我们彼此更为亲近,商业合作也变得更为容易。”康鹏说。
9月2日至6日,来到中国国家会议中心英国馆的参观者达到数万人次。据了解,英国是世界第二大服务出口国。1997年至2020年,中英服务贸易额年均增长12.2%。在英国驻华贸易使节杜涛看来,无论是养老金、保险等金融服务,还是改善生活质量的医疗保健和环境服务,英中商业合作都具有巨大潜力。
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连续9年世界第二
在9月3日举行的服务贸易发展高峰论坛上,商务部党组副书记、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表示,2022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8891亿美元,同比增长8.3%,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二。
由商务部牵头编制的《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22》显示,中国服务进出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离岸服务外包规模稳步扩大,转型升级效果明显。报告认为,中国服务贸易已成为推动外贸增长、构建新发展格局、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推出1100多项先行先试的政策措施;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的发展试点扩展到28个、累计推动实施试点任务措施2883项;连续修订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取消或放宽服务领域准入限制……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日益成为深化对外开放的新动力。
王受文说,今年上半年,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达5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6%,服务业利用外资占到中国全部利用外资的70%。“我们要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致力于与各国共促开放共享的服务经济。”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创新,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有所加快。据世贸组织预测,到2030年,数字技术将促使全球贸易增速每年提升1.8个到2个百分点。
服贸会上的科技亮点 摄影/《财经》记者 邹碧颖
“2022年,中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额达到2.51万亿元,同比增长7.8%,居全球第五位,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中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规模继续增长12.3%,高出服务进出口总体增速3.8个百分点。”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王东堂说,这些表明中国数字交付的服务组织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商务部部长助理陈春江说,当前,随着外部需求减弱、风险挑战增多、规则竞争凸显,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仍面临一定压力和挑战。但要看到,中国服务业基础不断夯实,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持续深化,数字化、绿色化“双轮驱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有利因素在不断积累,预计全年服务进出口规模将保持增长、贸易结构将持续优化。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俊向《财经》表示,服务贸易属于国际贸易的一个新领域、新增长点,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譬如服务贸易中的生活性服务业,涉及文化教育,医疗康养,有利于为人们提供国际化的高品质的服务,从而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此外,高技术的生产性服务贸易,主要以企业作为服务对象,具有一定外部性,也有利于其他行业提高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
发掘服务贸易新增长点
李俊指出,未来中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的空间仍然很大。中国跟世界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开放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在金融行业的人员跨境流动方面、电信数字服务领域等领域,中国跟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差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服务贸易限制指数STRI显示,在全球的主要经济体里边,中国开放度排名仍然比较靠后。此外,如果用服务贸易与服务产业增加值的比值来衡量一个产业的实际开放水平,中国跟发达国家相比也有差距,甚至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李俊告诉《财经》,未来,中国服务业的开放在要素流动等领域也具有提升空间,比如资金的跨境流动、数据跨境流动、人员往来跨境流动,包括跨境职业的自由化便利化等方面。因此,国内的配套改革、监管能力等还需进一步加强。服务贸易是一个制度密集型的领域,需要同中国国内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配。
“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升级,首先要创新服务贸易的发展机制,尤其是统筹协调管理机制。服务贸易涉及多部门工作,如何将监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以及商务促进部门的职责统筹到一起,形成发展服务贸易的合力非常重要。”李俊说,此外,还要促进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随着新技术应用,当今制造业、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趋势十分明显,一些新业态、新模式也可能成为未来方向,政府可以进行有意识的引导。
李俊建议,中国还可以通过国际合作继续扩大服务贸易的“朋友圈”,通过利用各类FTA(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日韩、中国-东盟、“一带一路”等合作机制与平台,不断地有针对性地制定国别的合作平台和政策,打造双边或区域服务贸易合作的新亮点。此外,不断创新政策,最终形成像货物贸易领域那样支持服务贸易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便利化等政策体系,并扩大覆盖面让更多服务贸易企业受益,从而提升服务贸易政策的有效性。
世界经济开放则兴、封闭则衰。 “商务部将推动加入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更多的国际经贸协定,对标国际高标准的经贸规则,在北京等5个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贸港先行先试,引导外资加大节能环保、研发创新等领域的投资力度,为推动全球贸易、经济开放、包容增长共同努力。”王受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