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人禾:科学智能正在撬动科研范式变革

2023年09月07日 11:22  

本文987字,约1分钟

9月7日,在2023 Inclusion外滩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张人禾表示,科技创新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而科学智能则是推动科学研究新范式变革、实现科技原始创新策源的利器,也是引爆产业创新爆点的巨大潜能。

他表示,今年9月1日,1.6万余名新生参与了复旦大学的开学典礼,这也是学校近20年来第一次在户外举行开学典礼。而为了这次户外开学典礼,连续三个晚上,伏羲气象大模型团队成员将下载的全球大气状态输入给“伏羲”模型,预测未来15天的天气状态。基于复旦CFFF智能计算平台,3秒即可完成15天的预测,团队成员随后进行分析并形成最新预报结论,所以学校很从容地举行这次典礼。

在他看来,AI for Science(科学智能)已经成为当前科技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它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为科学研究带来了更多可能。

近年来,国外加速布局科学智能发展进入快车道。2023年5月,美国能源部发布报告指出,AI将从底层推动科学能源和安全的发展,并展开布局。

马斯克近期成立对标OpenAI的新公司xAI,旨在回答更深层次的科学问题,期望未来可以用AI去帮助人们去解决复杂的科学和数学问题并且“理解”宇宙。而研究方面,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知名学府,谷歌、Meta等科技企业纷纷入局开展体系化研究。科学智能的发展正在从部分机构的探索变成产学研各界的共识,从点状突破转变为系统布局,科学智能已经成为人工智能的重点发展方向。

国外方兴未艾的同时,国内科学智能也在迅速发展,相继涌现出大量的科学领域大模型,不过仍处于起步阶段。张人禾指出,面向不同领域的大模型相继发布,出现了首个工业级流体仿真大模型,东方御风天气预报、盘古气象等大模型,为我国进一步组织科学智慧力量和科学智能力量,研究关键科学问题,打通科学智能生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谈及未来趋势,张人禾进一步称,面对AI时代的来临,“单打独斗”已不适合大科学时代的科技创新,要进行有组织科研。最大的优势在于布局建设大平台,推动跨学科交叉研究,激发创新突破。而高校应该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深度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拓宽应用场景,持续推进“AI时代”的应用普及和覆盖群体。

(《财经》新媒体综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