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冬:时代需要发现真问题

来源 | 财经智库   

2023年09月04日 10:59  

本文3031字,约4分钟

“回首过去一年,无论是中国经济复苏态势不及预期,内需不足、外需放缓、民企投资减弱,还是地缘政治格局的复杂性或全球供应链的重组,或许都需要在应对方面重新考虑底层逻辑的变化。问题与挑战客观存在,如何认清形势,看到真问题,以长远眼光解决中短期问题,则应智慧应对,未雨绸缪才是第一要务。

作为时代的记录者,面对复杂严峻的大环境,我们不仅要反应迅速,捕捉时代的波动与趋势,理性描述中国在变局中所处的真实位置,精准把握国际发展的脉络和不同阶段的真实,推动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理性思维与科学判断;同时我们还要培养自己应对复杂挑战的智慧和能力,以更深入地调查研究厘清逻辑关联,助力政府决策优化的环境。”9月4日,《财经》杂志执行主编、《财经智库》总裁张燕冬在第24届《财经》杂志奖学金、第13届《财经》法律经济学奖学金开学典礼上如是表示。

以下为发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学员,大家下午好!

在这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的金秋九月,我们《财经》奖学金班又迎来了新一期学员,祝贺你们!《财经》奖学金项目已经进入了第25个年头,四分之一世纪以来,我们始终坚守职业媒体人的专业与理性精神,从未离开。

这里要特别感谢北大国发院和法学院各位老师对奖学金项目的细心培育;也要感谢上汽通用多年来的一路同行与鼎力支持,这说明上汽通用在支持公益事业方面的坚守,让我们非常感动。

去年的开学典礼上,我曾说“全球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所遭受的冲击和结构性下行仍然是超预期的,可谓‘极端不确定’,而维持经济大盘的稳定、增进市场信心已成为当务之急。”

回首过去一年,我们似乎对全球和国内所经历的困难更为清晰。无论是中国经济复苏态势不及预期,内需不足、外需放缓、民企投资减弱,还是地缘政治格局的复杂性或全球供应链的重组,或许都需要在应对方面重新考虑底层逻辑的变化。

国内层面,主流经济学家也在争议“投资在先”还是“消费在先”,主张投资的还是坚信增长的重要性,认为应对下行压力,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成为必然的选择;主张提升消费的关注于近10年老百姓收入减少,消费信心下滑等一系列公共服务缺失的问题,认为要想真正扭转消费现状,更需要探求问题本源,真正认识到老百姓的后顾之忧,对症下药,改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供给,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才能真正让消费形势出现改善。

《财经智库》今年5-6月对东莞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当然,东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其运行走向或许并不代表其他地区,因其第二产业达到58%,外贸依存度全国最高,达124%,这使得东莞所受到的外围影响自然要比其他城市更大,正如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不仅低于整个广东,也是全国上万亿城市中增速最低的城市之一。但透过特殊性,我们却看到东莞非常可贵的亮点,相较于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大投资、大产业和大项目来对冲经济下滑的做法,东莞在承压、转型和突围中如何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如何优化政府与市场的协同效应,值得期待。如果东莞能走出一条主要依靠市场力量行稳致远的修复升级之路,那东莞面对此次危机突围路径的探索就具有借鉴力。

国际层面,全球经济复苏艰难,地缘政治等风险不断上升;欧美联手对外加大技术和物资封锁,大国之间的竞争和合作更加复杂,欧美国家贸易投资正在加速走向“去中国化”,产业外迁对中国在全球贸易中带来一定影响,中国自身的贸易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再加上欧美等国高端制造业的加速回流也对中国经济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问题与挑战客观存在,如何认清形势,看到真问题,以长远眼光解决中短期问题,则应智慧应对,未雨绸缪才是第一要务。

作为时代的记录者,面对复杂严峻的大环境,我们不仅要反应迅速,捕捉时代的波动与趋势,理性描述中国在变局中所处的真实位置,精准把握国际发展的脉络和不同阶段的真实,推动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理性思维与科学判断;同时我们还要培养自己应对复杂挑战的智慧和能力,以更深入地调查研究厘清逻辑关联,助力政府决策优化的环境。

作为媒体人,我们还要积极拥抱行业内的剧烈变化。一方面,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正在以我们未曾预料地速度改变着各行各业,这督促我们媒体人不仅要有对新技术的敏感性,更要有保持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另一方面,面对网上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老百姓期望有科学的整合、理性的判断和权威舆论的引导。作为主流媒体就要与时俱进,让自己的发声更加专业、理性和权威。 

今天大家聚首这里,就是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也是《财经》奖学金项目设立的初衷。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财经》奖学金项目的基本情况。《财经》奖学金项目创立于1999年,迄今已经25个年头。作为中国新闻界最受尊敬的奖学金项目,已经培养出近400名通晓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的优秀骨干,把从北大吸取来的专业知识向大众群体传播。

25年来,我们既与时俱进,也坚守教学宗旨的连续性,在夯实新闻职业观、表达能力、敬业精神同时,注重强化学员的专业精神和理性思维,不断拓展学员的视野广度、思考深度,真正做到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起到应有的引导作用。

25年来,《财经》奖学金项目锐意进取、积极变革,质量不断提升,影响力与日俱增。2011年,《财经》又与北大国发院联合推出《财经》法律经济学奖学金项目。13年来,我们始终遵循《财经》奖学金的高规格和高标准,以经济学与法律学结合的理念阐释法律体系,让学员深入理解与经济和法律相关的公共政策,以法学视角观察分析经济现象。目前,两班同时开课、平台互通、内容共享。

25年来, 我们还为学员提供了丰富的实地考察机会。包括赴香港参观港交所、立法会等机构;赴贵州赤水进行领导力实地培训;赴上海考察自贸区、上交所、通用汽车;还有甘肃丝路游学项目等。今年将安排学员的外地考察活动。

近几年,奖学金项目紧密结合时代热点,组织了多样化的走访活动,例如:深入人民日报新媒体运营中心,了解央媒新媒体转型的思路;奔赴武汉深入交流,感受这座城市如何走过至暗时刻;参观百度大厦,现场试乘无人车、对话机器人;走进华为业务线,深度探讨工业互联网、云业务及6G的前景与展望等。

今年媒体人进修深造热情高涨,《财经》奖学金报名人数创下了近年来的新高。其中,62%报名者由各单位总编、副总编直接推荐,保持了高素质与高水准。选拔环节竞争非常激烈,央视、新华社、新京报、凤凰网、红星新闻、北京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同时推荐了2-3位学员,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解放日报、财联社、河南日报、福建教育电视台、中国首都网等首次有报名者参加。

经过激烈角逐,入选学员中既有从业20年仍在新闻一线的媒体老兵;也有正逐步成为各大媒体平台骨干的95后新生代;入选媒体来源也非常多元化,有央视、新华社、解放日报等党媒,也有新京报、河南日报、长江日报、成都商报、海南卫视等地方头部媒体,还有凤凰网、财联社、第一财经等主流市场化媒体;此外还有一位来自自媒体的学员入选。由此可见,奖学金项目在国内新闻界影响力日益深化,国内媒体业态逐渐呈显出多元化、精细化、专业化趋势。

希望大家能在北大国发院三个月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能力,思考和总结出更为积极的传播方式和方法论,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正向发展做出努力。《财经》奖学金也将一如既往地给予媒体人专业、有效的支持,为培养优秀的中国媒体人尽我们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