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半年报:不良双降,净息差尚未回稳

作者 | 《财经》记者 陈洪杰 编辑 | 张威  

2023年08月27日 14:09  

本文5068字,约7分钟

截至6月末,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48.5亿元,比上年末减少3.63亿元,下降0.56%;不良贷款率1.21%,比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

针对净息差、资产质量、房地产风险、个人存量房贷利率等市场关切问题,8月25日,中信银行管理层在“2023年半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均有所谈及。

“中信银行上半年净息差比一季度下降了2BPs(基点),但这2BPs幅度好于同业、跑赢大市,这很不容易。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的导向仍将延续,银行业净息差触底回稳的时点可能还要再晚一些。”中信银行副行长谢志斌表示。

对于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谢志斌称,密切关注监管导向和市场的动向,也对行内业务情况进行及时梳理和分析,对可能发生的业务调整,已经做好了预案。

“中信银行目前按揭贷款规模在9500亿元左右,其中存量利率高于新发生利率的(规模)占到6000亿元,这部分按揭每降低10BPs,将会影响到贷款收益大概是6亿元,影响净息差0.8BP。这和行业整体相比,有一点相对优势,保持谨慎乐观。”谢志斌称。

中信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不良贷款余额648.5亿元,比上年末减少3.63亿元,下降0.56%;不良贷款率1.21%,比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就商业银行业而言,不良贷款余额3.2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831亿元;不良贷款率1.62%。

“我们的不良率、问题贷款率、逾期贷款率三项关键指标达到2014年以来最好水平,其他指标达到2019年以来最好水平。”中信银行副行长胡罡表示。

在谈论房地产行业时,胡罡认为,从政策面来看,现在已经适时调整优化,大为改善。但从市场面来看,整体销售不及预期,同时区域两级分化。“长期来看,房地产仍然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一定会健康发展。但短期来看,现在风险还在出清的过程中。需高度关注下一步政策面的变化、销售面的改善。”他称。

净息差尚未回稳

2023年上半年,受上年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多次下调等因素影响,新增及重定价贷款利率降低,资产收益率下降,银行业净息差普遍收窄。

中信银行也不例外,6月末净息差为1.85%,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净利差为1.81%,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生息资产收益率为4.02%,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付息负债成本率为2.21%,同比下降0.01个百分点。

“中信银行今年上半年净息差比一季度也下降了2BPs,但是这2BPs幅度是继续好于可比同业、跑赢大市的。这对我们这家存款、贷款都超过5万亿元的银行来说意义十分重大。”谢志斌表示。

谢志斌称,总体上看,把控“稳息差”主题是从资产端和负债端共同发力,重在负债成本管控。第一,关于负债成本管控,“有压、有促”,重在质量和结构优化调整。上半年中信银行口径负债成本率比上年降低6BPs,优于股份制同业。

在具体举措上,落实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和银行业利率自律的相关要求,跟随市场下调存款报价;坚持“量、价、质、客”平衡发展的理念,更加重视存款增长的质量,而不是简单地堆积数量,在拓展结算性资金的来源,控制负债集中度方面下功夫;优化定价资源在区域和产品上的配置,加强重点区域管理,并且全部清退到期的高成本协议存款。

第二,从资产端来看,整体上按照“随行就市、优化有为”的原则进行管理。中信银行二季度人民币新发生贷款利率为4.25%,环比上一季度实现了基本平衡。贷款定价对标市场,其中,对公贷款新发放利率比上年末略有回升,但是受降息的影响,后续价格仍有下行压力。个贷受到居民收入预期、房地产低迷等影响,价格总体低于上年的水平。

“我们主动优化贷款结构,缓解资产价格下行压力,优先支持一般性贷款的增长,压缩票据等相对收益率比较低的资产规模。”谢志斌表示。

对于下半年息差走势,谢志斌判断,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的导向仍将延续,银行业净息差触底回稳的时点可能还要再晚一些。“将在以下方面保证成本管理和息差的基本稳定:在经营目标上,坚持跑赢市场的目标毫不动摇,并加强对分支机构和业务单元的传导;在管理端,继续做好负债成本比较严格的管控;在经营端,改进客群结构和经营模式,持续做好中小客群建设,逐步实现从拉存款到做客户的转变等;从技术端来看,要坚持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发挥技术的乘数效应。”他称。

8月1日,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2023年下半年工作会议,其中提到指导商业银行依法有序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

这将对中信银行净息差的影响有多大?谢志斌也进行了回应。他称,密切关注监管导向和市场的动向,也对行内业务情况进行及时梳理和分析,对可能发生的业务调整,已经做好了预案。

“同业各行对政策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谢志斌表示,实际操作需要考虑对客政策的一致性,也要考虑各区域的差异性以及利率调整力度等诸多因素。比如说,从客户角度看,各银行按照相当的标准执行,更有利于提高公平性,也有利于降低客户舆情,但是从区域情况来看,历史上地产政策是“因城施策”,各地区按揭贷款利率差异比较大,存量利率调整确实比较难实行“一刀切”的管理政策。从调整力度来看,也需要兼顾银行实际承受能力。

谢志斌还称,按照一些主流券商研究机构估算,按揭利率每调降10BPs,对全行业净息差影响大概是0.9BP-1BP。中信银行目前按揭贷款规模大概是9500亿元,其中存量利率高于新发生利率的占到6000亿元,这部分按揭每降低10BPs,将会影响到贷款收益大概是6亿元,影响净息差0.8BP。

不良双降

不良指标反映了银行的资产质量状况。2023年上半年,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继续双降。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48.5亿元,比上年末减少3.63亿元,下降0.56%;不良贷款率1.21%,比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08.28%,比上年末上升7.09个百分点。

“我们风险指标趋势性向好,体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资产质量关键指标继续向好;二是风险抵御能力继续加厚;三是主要指标达到多年来最好水平,不良率、问题贷款率、逾期贷款率三项关键指标达到2014年以来最好水平。”胡罡表示。

不同于风险类指标,结构性指标则反映出银行未来的资产质量状况。仅看贷款结构,目前中信银行贷款总量5.4万亿元,其中零售贷款2.21万亿元,占比41%,对公贷款3.17万亿元,占比59%。

在零售贷款中,中信银行个人贷款1.69万亿元,其中,有住房抵押的贷款占比达85%;信用卡贷款5195亿元,资产质量指标优于同业,不良率为2.04%。“对公贷款的结构,主要向好区域、好行业和好客户倾斜。区域上,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的贷款存量占比70%,上半年增量占比78%。”胡罡称。

在行业上,胡罡表示,一方面向国家鼓励的和行业研究认为未来有前景的行业倾斜,包括绿色信贷、战略新兴以及普惠、制造业等领域。另一方面,向风险回报比较好的行业倾斜,上半年风险回报好的行业占比提升0.25个百分点,风险回报低的行业下降1.33个百分点。中信银行内部高评级客户(A 级客户)占对公贷款的比例达到70%。

上述指标背后反映出了风险管理能力的变化。中信银行通过“六张表”对业务进行管理,其中“三张表”用于“控新”,防止新的不良,分别是新客户准入的白名单制管理,存量客户“四分类”管理以及集中度管理,通过数据模型设定区域集中度和大户限额管理。

另外的“三张表”用于“清旧”,把已经进入风险的问题资产、不良资产以及已核销资产管理好。“一方面提高了我行不良管理的前瞻性。另一方面,提升了对已核销资产的经营管理效率。我行自2020年以来每年已核销资产现金回收都在100亿元以上,去年达到138亿元。今年上半年,已核销资产回收现金79.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幅20%。当前我行有追索权的已核销的资产还有1800亿元。”胡罡称。

不过胡罡直言,压力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宏观上,现在面临的经济形势,内需不足、外需减弱;同时,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结构调整可能对存量客户、部分企业还款能力造成一些影响。

第二、微观上,房地产风险在逐步出清的过程中,一些存量房地产业务面临着资产质量下迁的压力;在零售端,延期还本付息政策退出之后,对银行资产质量阶段性有一些影响。

但他同时称,下半年和明年有信心延续资产质量向好趋势,主要是基于:对经济充满信心,7月24日政治局会议之后,各项支持政策在陆续出台的过程中等;中信银行的资产质量、资产结构、风险管理能力提升,以及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风险文化等。

另外,2023年上半年,中信银行计提信用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合计347.06亿元,下降18.18%。其中,计提贷款及垫款减值损失275.35亿元,下降11.59%;计提金融投资减值损失32.69亿元,下降17.72%。“得益于不良有效控制,风险消耗减少。”中信银行称。

房地产风险正出清

近年来,大部分房企的债务压力依然较大,且融资恢复和销售复苏受阻,房企风险严峻,这也引起了市场对银行的关注。

就中信银行公司不良贷款来看,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制造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三个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占比合计达到60.95%。其中,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64.44亿元,不良贷款率上升2.21个百分点,上升至5.29%。

胡罡表示,中信银行对公房地产担险资产3697亿元,比年初下降了38亿元;非担险资产是447亿元,比年初下降了37亿元;承销429亿元,比年初下降101亿元。担险资产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贷款2832亿元;另一部分是承担信用风险的其他融资865亿元,比年初下降98亿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结构化融资、债券投资、非标理财以及传统的表外业务。

中信银行的个人涉房融资1.43万亿元,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个贷按揭,包括住房按揭9854亿元,比年初增长95亿元;个人购买商用房按揭137亿元,比年初下降29亿元。另一部分是个人房产抵押贷款4286亿,比年初增长440亿元。

在资产质量上,胡罡称,零售整体状况非常好,不良率非常低。住房抵押的不良率在1%左右,按揭在0.6%以下。对公房地产融资主要有以下特点。

“房企授信近几年采取名单制准入,并且由总行审批;一、二线城市余额占比超90%;担保情况良好,95%的贷款有抵押物,而且其中98%的抵押物在一、二线城市、长三角及珠三角区域,其余5%的信用贷款中主要是头部房企、央企和地方国企;对公房地产货值比较高,达2:1,货值是贷款的2倍;拨备充足,房地产的拨备覆盖率是7.31%,比年初增长1.2个百分点,是所有对公贷款平均拨备率2.82倍等。”胡罡表示。

关于对公房地产风险管控,中信银行也在半年报中回应称,拓展优质业务增量。开展预售监管资金保函业务,对优质房企加大内保外贷支持力度。开展优质房企债券承销,适度开展债券投资业务。支持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需求,因城施策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新市民住房金融服务。

“做好存量风险化解。对存量开发贷还款困难项目落实好展期工作,促进项目完工交付。合理为保交楼专项借款新增配套融资,把握项目存量与增量的整 体风险。落实做好房地产企业并购金融支持和服务工作。对客户实施分类管理,合理控制单一客户集中度,防范大额授信风险,继续实施全口径限额管理。”中信银行称。

关于房地产形势,胡罡认为,从政策面来看,现在已经适时调整优化,大为改善。但从市场面来看,整体销售不及预期,同时区域两级分化。一、二线城市和人口净流入的高能级城市,2023年上半年去化情况良好。部分三四线城市去化比较慢,也存在房价下行的压力。少数负债率高、项目区域布局不太好、去化较慢的房企在暴雷。

对于未来判断,胡罡表示,长期来看,房地产仍然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一定会健康发展。短期来看,现在风险还在出清的过程中。应高度关注下一步政策面的变化、销售面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