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风暴来袭,医药板块如何走向?

作者 | 《财经》新媒体 蒋诗舟 蒋金丽 编辑 | 刘芬  

2023年08月07日 20:37  

本文1981字,约3分钟

医药反腐牵动着资本市场的神经。

继上周领跌后,8月7日,医药板块继续下挫。截至收盘,中信生物医药指数下跌3.39%,创下年内新低。自7月31日以来,A股医药生物板块总市值蒸发超1500亿元,冲击可见一斑。

部分业内人士在受访时表示,反腐逐步进入深水区,力度空前加强,是近期医药板块调整的主要原因。

医药反腐影响板块估值

本轮医药反腐始于7月下旬。

7月21日消息,国家卫健委会同教育部、公安部、审计署、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国家药监局,十个部门联合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开展为期1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

会议明确,深入开展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进一步形成高压态势,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为畅通问题线索途径,“互联网+”行风评议平台同步在国家卫健委网站上线。

中原证券指出,此次医药反腐的力度空前,公立医疗机构以及院外市场都在监管范围内,对板块的表现形成一定的影响。

7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召开动员会,部署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会议指出,要深入开展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加大执纪执法力度,紧盯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集中力量查处一批医药领域腐败案件,形成声势震慑。

据塞柏蓝的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国有至少155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数量已超过去年全年的两倍。

光大保德信基金表示,此次医疗反腐的会议是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起、级别较高,预期后续的力度相比往年会加大,短期可能对板块估值有压制,或增加高销售费用率和高市场推广费用占比的公司的风险。

医药板块近期的表现印证了这一点。自7月31日以来,A股医药生物板块总市值蒸发超1500亿元。

不会长期影响行业需求

“医药近期大跌,主要是医药的反腐深化,市场担心会影响到未来开处方、产品进院、新产品销售,从而影响医药公司的运营。”上海一位基金公司的医药研究员向《财经》新媒体表示,医药反腐的确比以往更加严厉一些,但没必要太过于悲观和过分解读。

在融通基金经理万民远看来,医疗反腐已经是常态化工作,医药行业面临的反腐冲击也并非首次。自2012年十八大以来,几乎每年都会出台针对医疗领域腐败整治的政策,每年也都会有大案要案见报,“本次医疗反腐行动,其实自年初就已经开始,此前也有报道,只是资本市场关注度不高而已”。

万民远分析,从历史经验来看,反腐并不会长期影响行业需求。市场容易将医疗反腐与此前限制“三公消费”冲击白酒行业进行类比,但两者有本质区别。医疗需求具有很强的刚需属性,不管是药品、耗材、设备还是诊疗需求不会因为反腐消失,即使短期因为反腐力度过大导致波动,一般也会迅速恢复。

他以2012年为例,当年医疗反腐是历年力度最大的一次,医药板块只有1个季度受到短暂影响,之后迅速恢复正常并回补需求,“我们预计本次也不会例外”。

创金合信基金经理皮劲松认为,预计受影响较大的为临床疗效一般、靠销售费用支撑的药品,以及单价较高的高值耗材、医疗设备等。

他指出,从需求端看,患者去医院就诊并未受到影响,部分滥用药品和检查可能收敛,但刚需产品不受影响,此外新产品入院节奏放缓会影响销售放量。今年三季度-四季度医药业绩可能下调,具体幅度还需要跟踪。从常识判断,医疗需求只会推迟,不会消失,只要是刚需产品,今年损失的业绩明年会有回补。医院因为反腐推迟采购的器械,明年也会重新采购。

不必过度悲观

“性价比高”,是不少业内人士对医药板块现阶段的评价。

皮劲松表示,医药反腐对市场情绪有所冲击,但股票涨跌都是提前反映,反腐后行业的生态将更加回归医药本质,“行业刚需、创新驱动属性并没有发生改变,医保资金支出稳健增长的趋势没变,医药仍然是趋势向上的板块。目前大部分股票PEG小于1,板块性价比高”。

“医药行业已经下跌超过2年。”万民远认为,目前处于底部位置不必过度悲观。医药自2021年5月见顶以后,经历了长达2年多的回调,目前处于偏底部位置,行业PE估值处于近5年低位,“从基本面来看,今年行业将充分出清新冠受益的基数问题,看好未来几年医药行业EPS和PE双击的机会”。

前述医药研究员也提到,医药到此阶段,对投资而言是很好的机会。尤其是团队优秀、产品好、市场大的公司,比如,国内具备竞争力的龙头公司,器械龙头、药品龙头等公司,研发实力+国际化都做得很不错的公司,其实是很好的布局机会。部分公司的估值对标全球龙头医药公司,都具备性价比。

(本文不代表投资建议,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