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线不到600天的“猫享”,前行的步伐即将嘎然而止。8月4日,《财经》新媒体记者从天猫旗下“猫享”方面获悉,出自业务策略调整,“猫享”自营店将于9月30日关闭。而对于关停后的仓库资源去向以及团队人员安排,对方并未回答。
“猫享”的出现一度被业界认为是天猫对标京东自营的重要信号,其于去年2月上线,是阿里巴巴B2C零售事业群针对大型品牌开设的天猫自营旗舰店,定位“自营”、主打品质服务,且优先推进3C品类。
曾被给予厚望的“猫享”为何被叫停,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考量?
“猫享”夭折 自营业务战线收缩
事实上,此前早有端倪。今年6月份,马云曾在阿里大变革前的一次小型沟通会上指出,淘天集团当前面临的竞争局势十分严峻,以前的方式方法可能不再适用。为此,他为淘天集团指出了三个方向:回归淘宝、回归互联网、回归用户。
过去一年,阿里巴巴B2C零售事业群围绕自营模式进行了多种尝试,包括在天猫增设各类自营旗舰店,并上线“猫享”自营业务。而原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张勇对天猫探索自营模式的态度始终比较暧昧,只是表示“阿里对模式没有特别偏好,能服务好消费者最重要”。
“这与今年阿里巴巴集团组织架构调整有关,被分拆为六大业务线后,各个业务线会做‘瘦身’,聚焦于各自原有优势板块,剔除一些不必要的产品线。”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在接受《财经》新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天猫平台继续做自营,将面临得不偿失的局面。
况玉清解释称,天猫平台继续投入资源、精力做自营,会伤害到第三方买家平台对其的信任。而一旦信任产生动摇,随着抖音电商、拼多多等新电商的崛起,将让天猫平台上的商家导向竞争对手的阵营。因此,在更为复杂的行业竞争趋势下,阿里系不得不去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减法,来突出既有优势,守住自己地盘。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不排除未来淘天会进一步弱化自营业务的可能。在他看来,淘宝天猫本身就不适合自营,自营需要重资产沉淀,而淘宝天猫本身是以平台起势,低成本、轻资产是其核心竞争力。
竞争加剧 护城河建立是关键
值得关注的是,“猫享”诞生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受制于“二选一”,京东在服饰等类目的拓展一直不及预期。但自反垄断政策出台后,京东迎来了发展机会,随后波司登、太平鸟等服饰品牌出现在京东的战报里。
而出于防守需要,作为天猫官方的自营业务,猫享拥有“猫享自营”和“猫享国际自营”两家自营旗舰店,也是从3C品类开始推进,扮演对标京东的角色。
不过,一直以来,在3C品类上,猫享在价格上并没有太多的优势。以一款同等配置的iPhoneSE为例,其在天猫国际(同样是平台自营)的售价比猫享更低。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京东和拼多多将竞争矛头指向“百亿补贴”,数码3C是重点补贴品类。618期间,淘宝天猫的百亿补贴也将补贴聚焦于3C产品上,但是京东、拼多多推出百亿补贴频道,对手机、平板、冰箱、空调等数码家电全品类进行补贴,此举更能占领用户心智。
在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看来,“猫享”的匆匆下线,出自开放平台战略和竞争环境的考虑。目前,淘天集团开放平台的组织架构、流程和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合自营体系的建立。不仅如此,还有资金压力方面的考虑。
“猫享”自营店关闭、组织变革进行时,对于淘宝天猫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盘和林看来,平台模式进入多元化领域,是淘宝天猫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这个过程中,要“轻资产+扁平化”运营模式,抓牢平台经济的特点。
庄帅表示,淘宝天猫未来应该更加专注开放平台战略,加强服饰美妆品类和电商商业模式创新,提升组织的敏捷性和执行力。
况玉清认为,新业态对既有格局的挑战,是淘宝天猫需要防范的重点。因此,电商平台越来越注重效率,无论是传统电商还是内容电商,只有服务好消费者、帮助商家成长,才能建立真正的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