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房企相继公布了上半年销售业绩和交付量。据《财经》新媒体记者统计,在26家房企中,上半年碧桂园以27.8万套房屋交付量遥遥领先,恒大、融创、绿地超10万套,超七成房企上半年交付量实现了同比增长或持平。
去年7月份以来,随着中央和各地支持保交楼的政策及资金等逐步落地,“保交付”的进程明显加快,同时房企通过保交楼,获得了更多销售、融资的机会。
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房企交付力有所提升,但交房即交证、提前交付等高品质交付比例不高。对于部分房企来说,资金不足、债务纠纷以及缩短工期、拿证环节等依然存在挑战。未来获政策支持之外,房企还需提高保交付能力,尤其是产品打造能力和品控能力。
房企加速“保交楼” 高品质交付仍不足
目前销售规模不再是房企追逐的首要目标,能不能交付甚至高质量交付成为房企比拼重点。从部分房企公布的上半年交付量来看,头部房企依然是交付主力。碧桂园以27.8万套房屋交付量遥遥领先,恒大、融创、绿地超10万套,龙湖、金科、旭辉等超5万套。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远洋、滨江、新希望地产等则未超2万套,荣盛发展更是未到万套。
值得一提的是,除远洋、弘阳等个别房企交付量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外,众多房企交付量显著提速。其中,碧桂园交付量由去年上半年的超25万套跃升至今年上半年的27.8万套,融创从9万套提高至11.8万套,金科则实现了翻倍增长至6.6万套,龙湖6.2万套交付量创公司上半年交付套数历史新高,佳兆业达到去年全年的交付量。
目前,提前交付和交房即交证是房企主修的高品质“交付力”,如龙湖、美的置业方面称公司上半年12%和20%的项目实现了提前一个月以上交付,远洋、新希望地产、旭辉发布的数据显示,交付的房屋中分别有超三成、两成以及近一成实现了交房即交证。
“完成保交付任务是房企综合实力的考量,房企提前交付以及交房即交证等属于高品质交付,主要目的在于提升购房者的信任感并带动销量增加。”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陈霄告诉记者,不过目前交房即交证、提前交付等对于部分房企来说仍具有挑战,所以从整个行业来看占比并不高。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认为,完成交付最重要的是要有充足的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建设,而资金较充足的央国企及经营稳健的民企为提高竞争力,在交付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长期来看,随着开发量减少,未来交付量也会减少,购房者对交付品质的要求可能会越来越高。
政策护航“保交付” 购房者信心待恢复
信心比黄金重要,而购房者的信心,需要靠楼盘实质交付一点点重建。“公司交付量再提升,主要由于集团重视,给予资源和制度支持,区域和项目的工程款优先保证交楼批次支出,确保施工单位有人员、有材料、有机械。”碧桂园品牌负责人告诉《财经》新媒体记者。
除碧桂园外,中梁、绿地等方面均强调了管理层重视关注项目进展,并称保交付是底线,品质交付是目标。其中,绿地要签订“交付责任状”,定期还要召开资源统筹分配专题会议,绿城交付前2个至3个月就会启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目工程部、项目公司全员验房以及业主进行 “一房五验”,多方把关产品质量。
此外,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合力,也是推进保交楼的关键所在。去年7月,“保交楼”被写入中央政治局会议内容,随后各地陆续出台“保交楼”相关政策措施,同年住建部、财政部等推出专项借款、贷款支持计划等。截至目前,监管部门已推出35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设立2000亿元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另外保利发展、中交等房企定增事项获得交易所审核通过,募集资金将投入旗下住宅等项目建设。
不过,对于部分房企来说,完成“保交付”仍面临一些问题。某出险房企市场研究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如今金融机构债务展期可谈,但总包、材料商出现了挤兑,有项目出现总包罢工或不给竣工验收备案表盖章的情况,另外政府纾困资金到位虽然快,但对于规模房企来说仍是“杯水车薪”。
另一家房企品牌也告诉记者,高品质交付并不容易,如“交房即交证”需开发商、相关部门等多方形成合力才能实现,开发商要缩短半个月到一个月工期,政府也要开通绿色通道。
“确保‘保交楼’进行,企业方面需通过完善交付体系,保证工程质量,为业主提供高质量的交付,政府方面则需通过监管和金融支持政策,在保护业主权益的同时为房地产企业提供相应的支持。”亿翰智库认为。
在陈霄看来,保交楼是购房者恢复市场信心以及提升市场活跃度的重要一环,也是企业回归正常经营轨道的必由之路,近日“金融16条”的部分延期,房企项目建设和交付也将得到更多支持,因此除了继续提高产品打造能力和品控能力外,房企还需继续提升保交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