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曹鹏:加大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 渐进式推进国产化替代已成共识

作者 | 《财经》新媒体 舒志娟 | 文 潘西 |  编辑  

2023年03月04日 13:48  

本文1608字,约2分钟

近年来,我国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社会物流成本明显降低,数智化社会供应链与实体经济在各领域加快融合。但供应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

3月4日,《财经》新媒体记者获悉,在2023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京东云事业部总裁曹鹏针对数智化供应链建设、发展新型实体企业、保障新就业群体权益提交了三份提案。

在加快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建设的提案中曹鹏认为,供应链数据流通不畅、供应链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已成为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建议加大对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供应链自主可控,通过“多云多芯多活”的数字基础设施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

何为“多云、多芯、多活”?其中“多云”指在云资源上,产业级云操作系统推进融合开放,兼容多家云服务商资源,企业能自由选择多家云服务商的云资源,不强制绑定云资源;“多芯”是指在底层架构上,无论这些云服务商采用哪一种架构的芯片,都可以很好地支撑;“多活”则是指在应用层,同一个应用,可以在不同的云、不同的芯片之间平滑的切换迁移,且能保持高可用的状态。

在曹鹏看来,加大对供应链技术创新和数字化升级支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以产业发展为载体,鼓励各市场主体参与,形成多元化协同发展机制,是进一步提升我国供应链水平的有效举措。

他建议,要加大对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改造支持,国家设立专项资金,指导地方政府制定专项发展规划,在智能城市、产业集群和乡村振兴领域对供应链进行统筹布局,推进偏远和农村地区的供应链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产地仓、冷链及大型智能供应链中心等,打造贯穿“产-供-销”全链路的数智化供应链。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等手段,发展软件、硬件和系统集成“三位一体”的供应链技术核心竞争力。

不过,在多年实践中,曹鹏发现,近年来,我国产业基础能力提升按下“加速键”,供应链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而柔性灵活、随需应变的供应链软件体系仍有待加强。

在他看来,保障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是整体性的系统工程,其中国产化的产业数字基础设施是供应链自主可控的重要基石。然而,许多企业在国产化替代的过程中面临“不敢转”的挑战。原因在于,一方面完整实现国产化的成本较高,与传统基础设施适配的工作量极大;另一方面,部分国产化软件的性能和稳定性仍有待提高,企业对业务持续性方面有一定顾虑。

对此,他建议,加强对国产大规模调度系统及智能装备技术、“多云多芯多活”产业级国产云计算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研发应用的推广和支持。

目前,有不少企业都在进行渐进式的国产化试点尝试。以长城证券通为例,其通过京东云JDStack专有云的“信创试点业务系统直接落地信创云运行”模式,缩短了国产化试点摸索周期,使业务系统的信创改造暂不涉及CPU架构变化,减小一次性、多个业务系统以及改造的投入压力。

事实上,金融行业的早期国产化试点项目,通常会选择“办公类业务系统+整机+数据库”的模式,但直接硬件部署运维,除部署、使用不灵活和资源利用率低以外,后期业务上信创云,仍需要迁移投入。

不容忽视的是,渐进式推进国产化替代已成为行业共识。曹鹏表示,渐进式替代可以保证国产化的安全可控,避免单点的国产化选型风险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国产化体系不断升级迭代,不仅如此,还可以节省经济成本,用小成本投入尝试国产化替代,避免错误方案导致业务停顿产生损失。未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将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下一代数字基础设施的创新发展将为产业增长新动能注入强心剂。